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桂林附近丰富典型的河流、岩溶、岩浆和构造地质作用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北海国家地质公园海洋和火山地质作用的实习内容。经过数年建设,大厂锡矿和佛子冲铅锌矿校企合作地质实习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地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实例。将院内的屏风山、实验室、地质博物馆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建立融图片陈列、标本观察和多媒体播放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地质阶段实践教学要求,依托桂林漓江名甲中外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南边村国际泥盆—石炭系界限副层型剖面;以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号称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砂岩丹霞地貌为特征的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等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建设理想的基础地质实习基地。在桂林附近丰富典型的河流、岩溶、岩浆和构造地质作用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北海国家地质公园海洋和火山地质作用的实习内容。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引导学生由自然美→科学美,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基础地质知识。

为适应地质科学和地学新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真修订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陆续开发新的实习路线和实习内容,增加人地关系方面内容,如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理等。我院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签订协议,挂牌联合办学,建立地质地理综合实习点。此外还开辟了龙胜辉绿岩、古东瀑布实习路线,尤其是增加了柘木岩溶塌陷、雷劈山崩塌等负荷地质作用的实习内容。

在基地教学资源建设形式上,我们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的专题性科研,包括教师科研项目,指导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带动和深化基地的基础地质研究。近年来,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4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41篇,研究生论文7篇,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如我院韦炜烈副教授对南边村国际泥盆—石炭系界限副层型剖面的首先发现;钱建平教授对灌阳碳酸盐岩层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系统的研究成果,获第三届构造地球化学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冯佐海教授对桂林岩溶塌陷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等成果;韦炜烈副教授对白竹境区域性断层上盘融县组地层的更正导致对区域性断层特征的重新认识;此外还有桂林泥盆—石炭纪沉积相研究,桂林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剖面结构和形成模式,泥盆纪深水相扁豆状灰岩的成因等项目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及时转化于实践教学过程,丰富和深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基于资源勘查是我们传统的优势专业,在珊瑚、黄沙坪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展了大厂锡矿和佛子冲铅锌矿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厂锡矿是中外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山,佛子冲矿床是桂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两个矿区矿床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典型,多年来吸引中外不少地质学家前来考察和研究。矿区优越的地质条件对开阔学生眼界和培养学生的地质科研能力非常有利。我校不少教师都先后在两个矿山开展过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料,也与矿山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数年建设,大厂锡矿和佛子冲铅锌矿校企合作地质实习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地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实例。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连贯性,扩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将课堂、实验室、地质博物馆和野外现场大小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大自然丰富的地质现象弥补小课堂的不足。将院内的屏风山、实验室、地质博物馆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建立融图片陈列、标本观察和多媒体播放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