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落后是诸多因素的叠加,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生产与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全都集中在市场主体农民的身上。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点。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落后是诸多因素的叠加,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生产与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全都集中在市场主体农民的身上。

1.农民同市场的矛盾。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主攻方向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把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引向市场。随着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逐步形成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这一转变的直观表现,就是农产品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解决温饱后开始尝试商品生产,因而在走向变化莫测又很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过程中,遇到了比沿海发达地区更为突出的困难,表现为:主体分散,经济实力薄弱,无力抵御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经营的封闭性、生产的盲目性、结构的趋同性,造成农产品价格暴涨猛跌的周期型波动,使生产、经营、加工者皆受其害;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总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山区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接收几乎为零,安排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是上一年的市场行情,由于零星分散的经济主体接收的是相同的信息,因而农产品的“趋同性”十分严重,“卖难”的问题周期性重现,农民的经济利益因市场因素而受到影响。如生猪生产,1997年、1998年农民饲养一头猪能赚100~200元,1999年每头生猪要亏损100~200元,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刚刚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的小规模养殖户的即期收益。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和买方市场的形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走向市场的困难和矛盾,要比短缺经济时代卖方市场条件下发达地区农民进入市场的困难和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但不论进入市场的风险多大、成本多高,都是绕不过去、逃避不了的重大现实。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点。

2.农民同政府预期目标的矛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面临的基本任务就是限期解决贫困问题。这既是一项经济任务,随着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开宣布和庄严承诺,“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这也成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由于对计划经济的一整套做法驾轻就熟,加之外援性社会资助的非市场化配置,解决绝对贫困的时间表又不能改变或推后,因而在经济发展中政府行政命令比较普遍,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也较多。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要实现政府的预期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乡镇一级,这一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一些贫困落后乡村,不仅生产条件酷劣,而且人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和行政推动,仅靠贫困农民自发地如期解决温饱是十分艰巨的,一些地方甚至不可能如期实现。当然,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实现预期目标时,要充分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和典型示范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将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实现政府的预期目标统一起来。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政府同农民之间的目标任务和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是不存在利害冲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不一致或矛盾冲突。农民埋怨政府不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而政府工作人员又埋怨农民觉悟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接受既能增产又能增收的新事物。近几年,定西地区在贫困山区大力实施了地膜覆盖“温饱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既能增产又能增收的农业实用科技措施,是各级政府为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政府还为之配套了优惠扶持政策,但对逐级下达的地膜粮食作物和种植任务,一些农民却总是程度不同地把它当作“任务田”来应付,不按照技术规程操作,也就必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随着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政府预期目标同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之间的矛盾还会进一步反映出来。

3.农民同土地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情况是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一些新婚后从大家庭中分出的农户,人地关系更加紧张。由于土地难以维持农户的生存需要,大多数男劳动力外出务工维持家庭生活,承包地由亲邻种植或外出前种植低产低效作物,土地对这些农户体现的仅仅是一种身份,形成事实上的抛荒。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地区土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天时、投入的制约,沿袭了广种薄收的耕作制度,土地单位产出率极低,因而农民的收入也很微薄,反过来又难以积累起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机具等方面的资本以及其他必需的投入,土地对这一部分农户体现出“束缚”作用。以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低于发达地区,甘肃省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5%,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2%。农民对土地的产出期望值同土地生产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离开土地不成,不离开土地也不成,是当今贫困农民难以破解的矛盾和困惑。

除了上述三大矛盾,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比较突出。如有些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一个种植区域里全体农民在同一时间共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不少农民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难以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还有一些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农民的共同参加,但由于农民的认识和利益问题而搁浅。这种现象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农民主体之间的矛盾,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