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研究

“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研究“十一五”期间,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十二五”期间物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研究

“十一五”期间,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十二五”期间物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市域物流全面发展,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物流成本由2000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19%。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品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业务中的比重达到20%,已基本形成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转枢纽的物流业发展格局。物流业务已覆盖全国34个省、市,大部分物流业务以青海、宁夏、新疆和本省各地、州、县为主。各类物流企业营业额达到1100亿元人民币,经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约10.9万人。

一、“十一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现状

(一)商贸中心格局业已形成

兰州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陆运输条件,很早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近几十年来这一优势更加突出。1993年作为国家区域性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以来,商贸流通业进入快车道,逐渐发展为区域性商贸中心。今天的兰州不仅仅是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而且是重要的商业城市,商贸业已成为兰州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多年来,全市形成多个中心商务区、繁华商业区和专业商业聚集区,国际国内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纷纷进入,以功能区、商业街、繁华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为主体的多层次商业布局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新兴商业业态和大型商业企业的作用明显增强,大型仓储式超市发展迅速,呈现网状辐射态势,国芳百盛、民百集团、西单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成为新的商贸龙头。借助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不断发展的市场体系,兰州已成为聚集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服务半径长、流通方式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部分区域性批发市场吸引辐射面已达十余个省区、400万平方公里、3亿多人口,服务半径超过500公里,辐射最远向西可达新疆、西藏,向东直接出海。沟通国内外、连接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已经建立,成为兰州物流经济发展的又一有利条件。

(二)八大物流园区基本建成

“十一五”期间,兰州市按照《兰州市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兰州青藏物流园区、医药物流园区、粮油物流园区、再生资源物流园区等八大物流园区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甘肃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以及酒钢宏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已初具规模,集办公、培训、会展、文化、运输、服务为一体的国际物流新城项目正在实施阶段。兰州市仓储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物流运输规模和能力迅速提升,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9年仓储设施总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营业性客货车辆达到1.98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155万吨、货物周转量29.9亿吨公里。兰州市拥有规模较大的货运站场资源,全市总货运站场面积约909000平方米。除统一规划的物流园区和货运场站、公路场等公路大型货运枢纽外,兰州市社会性货运站场总数已经达到18个,这些站场构成了物流重要的功能性结点。

(三)物流企业得到较大发展

“十一五”期间,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重点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优势企业作为“现代物流发展重点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大做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兰州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鼓励工商企业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壮大经营规模。目前全市物流企业382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3家,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的53家,5000万元以上的4家,即兰州运输集团、甘肃西部物流、空港国际物流、西部欣星物流,涉及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等领域,主要以运输、仓储、代理、托运、信息、租赁等传统物流形式为主。

培育了甘肃西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甘肃储备物资管理局五三四处、甘肃兰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兰州货运集散中心、甘肃天奇物流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10家,已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体。

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步伐。引进了上海佳吉快运、九州通医药物流、闽兴建材物流等3家知名物流企业。依托兰州市的区位、交通和信息的综合优势,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兰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开展联合协作,形成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第三方物流网络,提升带动兰州市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四)兰州市已成功申报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2010年国家商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名单,兰州与北京、上海等46个城市一同上榜。兰州市的示范内容将包括城市统一配送、农村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四大物流领域。根据示范要求,结合实际,兰州市提出了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按照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部署,以大型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和平台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现代物流基地为核心,以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框架,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兰州全国性的物流中心城市。

(五)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

兰州是全国12个主交通枢纽之一和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综合性交通枢纽地。5条铁路干线、5条高速公路、6条国道和5条省道在这里交汇,形成多方向互通、大运量保证、现代化设施、高效率运输交通格局。具有资源交汇和物流中心的交通优势。境内现有5条铁路干线,东为陇海线、西北为兰新线、西为兰青线青藏线、北为包兰线。具有东接陕西,北通宁夏,西到青海、新疆、西藏,将西北及西藏六省区联为一体的优势,有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兰州铁路枢纽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兰州正在建设的兰渝线、宝兰客运专线和即将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兰新客运专线、包兰复线、兰合铁路、兰州经中川至张掖城际等铁路及兰州铁路编组站、兰州铁路北站等设施的建成,将使兰州成为交通通达能力和运输能力更强的交通枢纽,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新的兰州铁路枢纽建成后,将有10个方向的铁路在兰州交汇。2009年,兰新铁路第二客运双线开建,列车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建成后从兰州乘火车前往乌鲁木齐将只需8个小时。同年,被称为“世纪梦想”的兰渝铁路全线动工修建,兰渝铁路建成后,可形成自西北到西南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通道,构成西北、西南与华南地区交流的大通道,兰州至重庆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17.5小时缩短为5.5~6小时。此间,兰州铁路枢纽、西平、天平等铁路项目也相继动工。目前,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扩能改造、兰州至临夏至合作、敦煌至格尔木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均已进入国家审批程序,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这些铁路的建成运营,甘肃14个市州将全部通上铁路,以兰州为中心,一个和谐、快速、安全的铁路运输网络将覆盖陇原大地,辐射西北。届时兰州至西宁仅需1小时,至西安2.5小时,至银川3小时,至重庆6小时,至乌鲁木齐8小时,4小时以内可至甘肃省内任一市州政府所在地。如此规模的交通通达输送能力,使得兰州形成了对甘、宁、青、新、藏及蒙西快速辐射及经济带动的基本有利条件,建立能够辐射带动西部甘、宁、青、新、藏及蒙西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地位,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兰州市物流业的发展虽然在甘肃省的物流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兰州的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物流中心有待崛起。兰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兰州的物流设施、技术应用、经济支持都很薄弱,还处在依赖资源的初级阶段,只能提供简单的仓储和运输服务。物流业缺乏提供高层次服务的设备、技术和意识,整个行业处在一种没有统一布局的盲目发展状态之中,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作为基础性行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对全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兰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物流业起点不高,发展不够壮大

兰州市物流业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发发展的,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全市物流行业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一半,企业规模小,物流运营总体水平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物流服务水平与先进发达地方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原仓库、运输公司等基础上发展而来,只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货运信息、租赁等传统业务。而面向现代化的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还没有有效展开。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软件应用也比较低。兰州市物流业在观念上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物流”水平。长期以来,“重农轻商”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没有认识到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阻碍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观念的制约和体制的约束,造成了今天兰州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二)市场需求没有完全释放,物流资源整合不够

长期以来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市场呈现货源封闭状态,影响了物流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导致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仍不是非常旺盛。物流业自身由于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物流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兰州市物流资源仍未脱离部门分割的制约,系统化程度较低。全市各类物流资源处于分散和低效运行状态,缺乏有效的整合,一些本应从企业内部剥离出来交给第三方企业来经营的物流服务依然滞留在企业内部,影响了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导致物流产业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和效率优势,全流程、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尚未发展起来。

(三)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兰州属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第一,兰州物流的运输环节是大多依靠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来实现的。但兰州市地处内陆,东南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西北则多为戈壁荒滩,这种地理特征致使道路基础建设成本高、周期长,以致周边高等级的公路较少,现有的公路坡度大,弯道多。第二,现有的适合现代物流发展的大规模集散和功能完备的储运设施较少,影响了物流集散乃至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些不利因素使物流配送的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都受到影响,使得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的物流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自营物流企业的普遍存在致使第三方物流发展较缓慢,规模化程度不高,造成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总之,兰州市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全国16.7%的平均水平。

(四)物流教育滞后,专业人才缺乏

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要具备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由于学科建设相对滞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才刚刚启动,因此物流专业人才紧缺。兰州市物流从业人员虽已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交通运输专业、管理专业、工程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兰州市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

(五)缺失统一有效的管理措施,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物流系统是包括很多行业的一个综合服务体系,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难以避免地存在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对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影响行业的发展速度。现代物流需要的行业市场准入、行业规范、融资制度、人才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经营秩序等管理调控措施尚不配套;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兼容性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政策环境平台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为适应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

三、“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经济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业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要抓住良机,把兰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面向21世纪的集人才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以医药、纺织、冶金、建材、家电及生活消费品等为主的,服务于西部重点省市,辐射全国的物流中心,进而成为面向中亚、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国际型物流中心。

(一)国家层面出台物流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正式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划分国家九大物流区域,兰州与西安、乌鲁木齐同时跻身为西北物流区的中心,还确定北京、兰州等21个城市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2010年初,商务部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时,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城市统一配送、农村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甘肃省发展系统、全面的物流系统。

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国家已经推出的多项利好政策,兰州市物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基础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必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二)国家系列战略的实施

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深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内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些都对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物流业的繁荣发展。

(三)甘肃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将兰州周边城镇纳入兰州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经济的相互融合。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借鉴其他经济区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农副产品输出基地,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要做强甘肃省的产业经济,必先建立科学、有效、系统的物流服务体系。现有的物流体系主要是围绕全省工业体系建立的,农业、商贸业、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必需建立相应的物流体系。因此,这是兰州市物流快速发展的又一机遇。

(四)兰州市商贸经济的繁荣发展

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地处黄河经济带一级开发轴线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二级开发轴线的交会处,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茶马互市”和商埠重镇。新中国成立后为全国32个物流中心之一,其北连银川、呼和浩特,东接宝鸡、西安,南临成都、重庆。是进入新疆、青海的咽喉要道,是陇海线、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辐射源。兰州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初步形成了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活跃,目前兰州市已有各类总部企业18家,直营连锁店374个,加盟连锁店584个,专业电子商务公司22家。商贸经济方面,兰州目前25个大类上万种商品辐射19个省市区,已成功引进了丹麦嘉士伯、泰国正大、美国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中华台北大润发等6户世界500强企业。在培育出口品牌方面,兰石国民油井、海默科技、佛慈制药等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入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品牌出口商品”,打造了“黄河”牌钻机、“佛慈”中药、“奇正”藏药等一批出口品牌,其中有两个出口品牌在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有480种商品出口到90个国家和地区。兰州市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使兰州物流业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机电、石化、生物和医药、汽车等新兴产业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先进的新型业态和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物流配送产生了旺盛的需求。

(五)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提高的机遇

物流外包趋势加快,有利于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时期,兰州市各类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的步伐日益加快,物流外包市场不断培育和发展,自有物流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为兰州市加快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创造难得的机遇。

四、“十二五”时期兰州市物流业发展格局

兰州市物流业长期是以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批发业为主,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及专业化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才刚刚起步。为此,要抓住国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重大机遇,依托兰州铁路枢纽建设和城市空间拓展,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先进技术应用为支撑,加快推动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最具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把兰州建成带动全省、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集散基地。

(一)一个网络体系

根据兰州市“十二五”物流规划,兰州市物流将建成以兰州市为中心,以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服务区域内大中城市为节点,以交通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地域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二)六大物流通道

东通道(以陇海铁路和天定高速公路为主通道,与省内东部地区和我国东部联系);南通道(以兰渝铁路建设为重点,配合兰临高速公路,形成连接陇南,与我国西南地区联系);西通道(以兰青铁路和西出口高速公路为通道,形成连接永登、红古,与青海、西藏和新疆相联系,直通中亚);西北通道(以兰新二线建设为重点、配合兰新线,包括规划建设的兰乌铁路二线、兰州至张掖高铁专线,形成连接我国西北地域的西北通道);东北通道(以兰白高速公路和兰包铁路为重点,配合兰州市城乡公路的建设,形成连接兰白都市经济圈,通达宁夏和内蒙古,通向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北通道);兰州全域快速通道(以兰州交通枢纽和8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筹划建设兰州外环高速公路和城市轻轨,配合市域道路的改建,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形成快速、通畅的市内物流配送通道)。

(三)六大物流园区

1.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土地手续部分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和《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物流专项规划》已经完成。国际物流产业园规划范围东至柳泉乡岸门村、西至达川三江口、南北至黄河两岸和两山坪地,土地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按照“一中心、四大产业区”的基本思路,园区内将建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行政、商务、居住、公共服务中心。四大产业区分别为国际铁路物流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生态商贸旅游区。按照规划,总面积约30000亩(含平台地15000亩)的兰州国际铁路物流产业园区,主要建设以铁路集装箱为核心的国际铁路物流园、出口加工保税区、西藏物流园、生产加工开发区等。目前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铁路货运中心、兰州“无水港”、兰州公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已确定。其中,由中铁联集总投资5.67亿元的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项目,是2003年铁道部确定建设的全国第一批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兰州铁路货运中心项目由兰州铁路局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约2500亩,计划将兰州西站货场迁移至东川,新建综合性铁路货运中心,与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同期建设,形成铁路集装箱网络,提高货物运输质量,减少货运中转环节,缩短货运运输时间。兰州“无水港”项目占地约800亩,由天津中通远洋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5.12亿元建设包括保税园区、保税仓库、集装箱堆场等,形成产业集群、物流、金融、行政服务体系,并利用兰州“无水港”的独特功能,直接办理报关出口业务。兰州公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已被列入交通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由甘肃省运管局承建,总投资5亿元、占地1000亩,主要功能为公路货运站、信息配载、物流仓储、集散中转、零担运输等,预计年吞吐量达110万吨。作为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之一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0亩,主要建设蓝星新材料基地、宏马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目前,20万吨/年甲醇、1600吨/年特种纤维等项目已建成。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新能源基地以核工业五○四厂为主,建设能源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国产设备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00亿,建设国产设备示范项目三期、四期及配套工程。

2.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工业园区的凤凰山西部钢材物流园将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钢材物流园。2015年,凤凰山西部钢材物流园年运货流量达800万吨,能满足甘肃省及整个大西北用钢需求。征用安宁区沙井驿1763亩土地用于开发,预计项目总建筑面积在110.98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将达43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分为二期建成,全部项目将于2015年竣工,竣工后年运货量预计可达800万吨,将进驻钢材贸易企业2000家。凤凰山西部钢材物流园规划建设七大功能区,分别为现货交易区、现货仓储区、停车配载区、加工区、信息服务区、期货交割仓库和综合服务区。现货交易区将主要建设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钢材交易商铺2000个,以及一个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写字楼;现货仓储区,将建设6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仓库及10万平方米的封闭式仓库;停车配载区,建设大型停车场,引进两条铁路专用线,130吨电子磅4台,实行多式联运和直达直线运输;加工区,建设钢材加工车间,形成销售环节的各项加工和功能性包装、加固型包装;信息服务区,分别设立货运监控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及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期货交割仓库,园区内预留一部分土地,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钢材网络和期货交易区,逐步由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过渡;综合服务区,将建设办公生活设施,设立综合管理部、厂商代理部、物流配送部、商检报关部,实行“一站式”服务。

3.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皋兰北龙口商贸物流园区作为“省门第一道”及兰州市出城入园和区域性对接首选之地,北龙口物流经济开发园区已纳入了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和城市四轮规划。该开发园区为兰州市一级商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全长12.06千米,规划占地面积5100亩,将打造商品集贸、运输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为一体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形成“一心、四点、三廊、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目前,汽车北站迁建项目、金岛骄马品牌汽车4S服务店、二手车、汽车配件和汽车装饰美容市场等重大项目都已相继落户。

4.安宁医药物流园。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安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已形成了以奇正藏药、佛慈制药、新兰药集团、九州通医药、众友药业等企业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已建成的甘肃众友药业集团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位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临街楼高18层,一二楼为医药百货超市及仓库,三楼为众友药业制药厂药品研发部,四楼以上为众友医药集团综合办公大楼。整体按照国家GPS规范要求,改扩建兰州物流中心及省内四个区域配送分中心,包括综合服务区、仓储管理区、药品交易区、运输服务区等硬件工程,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等软件设施建设。总投资1.1亿元。依托生物医药和安宁沙井驿物流中心建设,安宁医药物流园将是未来兰州主要物流园区之一。

5.西固石化物流园。石化是西固的优势和核心产业,不但不会因为经济转型而终结,而且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优化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焕发出新的活力。生产需要流通,生产也离不开生活。西固工业中心建设,必然提出与之相匹配的物流和商贸需求。工业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三者互为一体、齐头并进,才能相得益彰。西固地处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位于“西三角”核心区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6.“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兰州“主食厨房”配送园区落户九州,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25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6.9亿元。按照肉制品、豆制品、奶制品、腌制和发酵制品,以及干鲜熟食品进行分区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前期入园小食品企业220家,每年加工豆制品6030吨、肉制品1908吨、干鲜1512吨、面食3600吨、腌制品2016吨,实现年生产总值1.7亿元、利税540万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还可解决200多户小食品企业加工用房,带动1400多人再就业;后期可供15至20家规模食品生产企业入驻,预计年销售额达3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兰州市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同时可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食厨房”要求建立起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划行归市和加大市场投入,对某些企业采取强制措施等,先打开市场再靠市场调节运行,使其产品进入超市和市民家里。配送环节将建设“冷链与配送”系统,确保上架食品能随到随售。

(四)六大物流中心

1.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以经营蔬菜、瓜果、肉类、水产品和副食品等农副产品为主,占地2200亩,年成交量200万吨,年成交额60亿元,是集交易展示、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检疫检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兰州最大、西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内主要建设蔬菜、瓜果、肉类、水产品和副食品等5个专业市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其中: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占地280亩,瓜果专业批发市场占地220亩,肉类专业批发市场占地120亩,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占地120亩,副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占地160亩,其余1300亩作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及配送停车、仓储加工、信息服务、检疫检验、商住办公等配套设施用地和发展预留用地。总投资约15亿元。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榆中定远高原夏菜6.1万吨仓容的保鲜库和甘肃嘉合冻品副食品1.8万吨仓容的冷库,作为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组成部分,实行集中批发交易,分散提货辐射,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作为兰州最大的“菜篮子”,既是兰州主城区农副产品一级批发供应基地,又是兰州高原夏菜集散辐射基地,两大基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集中集约、联动发展,将在促进兰州农产品流通、保障市民生活和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以兰州市焦家湾粮库为基础,实施资产重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市场融资等方式,建成全省最大、年粮食吞吐量15亿斤、交易额25亿元的现代化粮油物流中心。按照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要求,配套完善和提升交易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粮油质量检测体系、粮油信息服务体系和粮油物流配送体系,建成集粮油储备、质量检测、粮食现货交易、食用油品交易、电子商务、粮食期货、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粮油物流中心。新建中心将吸纳全国各地名、优、新、特粮油商品及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经营商户入驻,争取实现入驻经营商户650家。建成后的物流中心将成为西北一流、全省最大、设施先进、市场辐射甘肃、青海、西藏等周边省市和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将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兰州粮油物流中心成为直接覆盖全市3县5区的粮油集散基地,真正建立起对全市粮食经营网点、超市、蔬菜副食品多功能销售终端和餐饮酒店、工矿企业等粮油消费大户的直接配送网络,通过提升粮食物流服务水平和广泛采用粮食物流现代技术、设施,加快粮食仓容周转速度,减少粮油商品流通环节,更好地降低粮食流通成本,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3.安宁图书物流中心。甘肃新华书店集团物流园是甘肃省新闻出版局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工业园区,占地约250余亩,项目建设分为三期。其中,一期建设图书物流和综合设施,二期建设三方物流,三期建设出版、传媒、印刷及研发基地,投资估算总金额约为2.4亿元,堪称甘肃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大手笔。按照甘肃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十年“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甘肃省将以建设甘肃新华书店物流园区项目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高科技印刷产业园区和现代出版传媒产业研发基地,最终形成甘肃省独具特色的新闻出版产业集群,从根本上改变甘肃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全省新闻出版产业集约化生产、跨越式发展。甘肃新华书店集团物流园着眼兰州的区域优势,在满足甘肃省图书发行的同时,辐射青海、宁夏、新疆、陕西、西藏等省区,形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物流、印刷、出版、传媒基地。

4.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依托兰州空港产业园区建设和通达中川机场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兰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为主体,形成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中心集航空货物中转,国际货物监管与运输,国内货物配送为一体,并配备最先进的GPS系统全方位跟踪货物,实现货物24小时配送。中心将建设成为全甘肃省贵重物品空转空、空对地航空快递为主的货物快速流转重要物流基地。

5.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该项目总投资2.25亿元,选址于兰州市安宁区莫高大道附近,建成后将成为集药品储存、检验、养护、分拣、配送、运输、商务洽谈、数据交换、员工住宿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药品配送中心,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西北规模最大、功能齐全、高智能化的现代化医药配送园区。

6.新区现代物流中心。兰州新区作为沟通全省和西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设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辐射整个区域的空港物流中心园区体系,加强与西部省市的合作,用3~5年的时间,逐步建成与西北地区各经济中心城市联系紧密的物流体系。

按照“再造兰州”战略要求,结合新城区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针对“空港物流园区”定位,新区应依托空港资源,推动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区、空港加工区物流园区等具有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的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汽车物流园、钢材物流园、建材物流园、图书物流园、医药物流园、五金机电物流园、货运仓储物流园等“八大园区”,打造成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五、“十二五”时期兰州物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现代物流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要按照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的现代物流理念,抓紧规划建设石化、钢材、建材、机电、五金、汽车、农资、食品、果菜、粮油、服装、家电、家居、医药、再生资源等十五类物流园区,打造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6园6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即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在安宁沙井驿)、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统一配送中心、新区现代物流中心。要按照“再造兰州”战略要求,结合新城区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加紧制定兰州新区商务发展各项规划,近期重点抓好空港物流产业园、新城区汽车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率先推进新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一是要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大力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加快运输、仓储等国有物流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大型专业市场、连锁商业、大型批发、储运等企业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运作水平,拓展物流业务服务范围。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特别要加快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在生产服务、商业服务、货运服务、国际贸易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体,带动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地产商,引进全球跨国物流公司在兰州市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引进跨国公司在兰州市设立采购中心。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三)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信息技术进步

要积极用信息技术装备物流业。要加快建设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狠抓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物流产业现代化水平。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单位,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包括公共物流信息发布、会员服务、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为物流企业和社会提供各项服务。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企业技术进步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等设施;普及商品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符合现代运输要求的大吨位、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车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不断提升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物流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共同实施。对符合兰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质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货运枢纽场站等重要的物流设施项目,及利用旧仓库、旧厂房改造为物流项目地,主辅分离改制的物流企业使用原主体企业的行政划拨土地,优先安排土地供应指标。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和完善符合物流发展要求的土地政策体系。政府应发挥其主导功能,对交通运输、物流园区等重大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在道路、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除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建设,应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在土地、资金、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力度,扶持物流业发展壮大

兰州市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物流业发展资金支持物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兰州市重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按照兰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一个物流网络系统,打造五大物流通道,建设六大物流园区,形成六大物流中心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点资金支持;对具有示范效应、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在其信息化提升、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

(六)加快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行业协会组织按市场化原则组建的步伐,加快协会的职能转换进程。进一步发挥其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其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通过推广物流行业标准、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工作,为政府管理、企业运作和行业发展提供服务。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七)支持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智力保障

积极引进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物流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鼓励物流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对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力度,加快培养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八)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完善政策体系

现代物流业强调的是各个系统资源的整合,发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综合功能和集合效应。目前,各有关行业、部门和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虽然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对于行业、部门和企业之间如何合作,如何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发展积极性不高,习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物流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市与区县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统筹管理。

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围绕规范、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定期向社会公布鼓励与限制发展领域的导向目录;围绕规范物流市场,制定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的规范性政策;围绕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建设,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保障物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发[2009]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

2.卢仁山,赵海峰.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J].北方经贸,2006(3).

3.况漠,彭跃,罗跃龙.四川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战略定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4.罗剑宏,孙湘舞.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5.王建林,罗俊.兰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8).

6.徐双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2).

7.黄改玲.推进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J].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0(4).

8.兰州晚报,2011-07-14.

9.鑫报,2010-12-06.

10.西部商报,2010-02-09.

11.甘肃日报,2010-06-25.

12.兰州日报,2008-08-29.

13.兰州晚报,2010-04-30.

14.兰州市商务局十二五规划课题,建设兰州物流中心研究[R].

15.兰州市商务局.全市商务“十一五”和201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R].

执笔:韩晓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