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自身利益

人的自身利益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人的自身利益综上所述,未来的经济制度,从所有制方面看,应是以多种所有制经济为基础,从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看,应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获取自身的利益。这种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即自利。自利的本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一种积极的元素。

四、人的自身利益

综上所述,未来的经济制度,从所有制方面看,应是以多种所有制经济为基础,从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看,应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则体现在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和更为有力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

为什么以私有经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有比一大二公的公有经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有更大的活力呢?为什么原苏联、东欧的社会制度会完全转向呢?有学者将缘由归结为最高领导者素质不高和决策方面的失误,这是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深层的原因应从人的本性方面去寻找。

几百万年前,地球出现了人类。关于人类的起源,生物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迄今为止,人从猿转变而来,是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人作为一种动物,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吃、穿、住。如果没有东西吃,就要饿死;如果没有衣服穿,冬天就会冻死;如果没有房子住,因日晒雨淋而滋生疾病,就会病死。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获取自身的利益。这种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即自利。自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促使人类努力去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自利的本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一种积极的元素。“自利”本身,是一个中性词,谈不上“善”,也不是“恶”,无所谓“善”“恶”之分。只是在有人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胡作非为甚至采用残忍手段的时候,才变成了“恶”。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只有采取公有制形式,才能较好满足人的需要。当铁制工具出现以后,个人的生产能力有了提高,以一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比起公有制,由于财产的界限清楚,更能调动起人的劳动积极性,从而,私有制就取代了公有制。奴隶社会的私有制,取代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私人之间进行产品交换,需要对等,从而导出了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存在以生产资料与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为前提。计划经济下,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价格不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不讲供求关系,尽管人们也将其称为商品交换,但仅仅徒具商品的形式而已,并非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私有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无论是私有经济、市场经济,都有缺陷,都存在着不足,但它最大的带有根本性的优点,那就是承认个人的利益,鼓励人们去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正是建立在每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应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一点上面的。笔者认为,这一“假设”既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唯其如此,私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民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商品生产日新月异地发展,普遍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建立在全民所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其初衷也是为了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因创业权、分配权均掌握在国家手中,个人无权创办企业,创业的积极性无从发挥,个人劳动的多寡、好坏又与个人利益不直接挂钩,极大地挫伤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以致使计划经济变成了短缺经济。计划经济在具体实践中,事实上是否定了个人利益,反对人们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就违背了人的本性。我认为,这是造成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在这里,马克思阐明了衣、食、住是一个人类生存的前提,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自利”的意思是相近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最为科学的分析方法,是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用人们的物质利益说明其思想动机以及在思想动机支配下的社会活动。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除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不能说这样的分析毫无道理。问题在于,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期望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结果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水平,反而拖了后腿,延误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对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给人民群众思想观念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取消商品贸易关系——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企业之间搞无偿调拨,生产不计投入产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资源的浪费;计划经济,按指令性计划分配消费品,生产多少分配多少,抑制了消费需求,使消费难以对生产产生反作用,使低生活水平难以改变;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由国家管理,割断了与个人的联系,个人感觉不到是财产的主人,同时将全民作为一个利益单位,否认了个人之间的利益差别,从而难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效率低下。实践的结果表明,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其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不比私有制好,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同程度低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推崇公有制而贬低私有制。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