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物联网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与世界生产要素的聚集地与发源发散地,迫切需要构建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群”。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重心,城市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大势所趋,以“构建智慧城市群”为抓手,可以有效寻找到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方向和动力,从而为建立经济增长、社会转型和环境保护均衡协调发展的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智慧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理念来源于IBM基于“物联网”概念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该战略实际上就是要把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将它们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从而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一个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智慧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将通过发展“物联网”而将其基础设施智慧化,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提供完整的信息图谱。同时,城市系统内部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生活资源要素信息和发展动力,并且各个关键系统以及参与者和谐而高效地协作,达成各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智慧地球”所推崇的“互联网+物联网”的理念,让我们更加关注“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克服了21世纪初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知识经济所产生的泡沫。我国物联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无锡考察时针对传感网提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由于将传感网等同于物联网,很快在全国掀起了“物联网”热潮。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组织工作的通知》,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等作为计算机产业及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也相当重视物联网建设: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为物联网示范基地,到2015年无锡争取实现物联网产业规模2500亿元;根据上海物联网发展行动推进方案,上海将在嘉定、浦东等地区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杭州、苏州等地在内的不少城市都在试点物联网,但都局限于应用领域,如高铁物联网应用等等,而且部分城市并没有对物联网进行产业化地梳理,这很可能带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在物联网产业的恶性竞争,对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竞争实力不利。因此,“政策先行”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物联网建设乃至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物联网建设中,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产业性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一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要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物联网研究中心,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加强物联网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为物联网向产业化方面推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总之,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努力之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联网建设必定能抓住机遇,突破瓶颈,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构建“智慧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目标。
【注释】
[1]首位度计算公式为:S=第一位城市市镇人口/第二位城市市镇人口。
[2]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09》。
[3]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
[4]梁鹤年:《精明增长》,《城市规划》2005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