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篇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玉林市作为“岭南都会”和广西最大的侨乡,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610万,其位于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省,背靠大西南,是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和中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调研对象就是玉林市辖区内的符合我国有关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的部分企业及其相关企业负责人、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实践篇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玉林市作为“岭南都会”和广西最大的侨乡,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610万,其位于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省,背靠大西南,是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和中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玉林市融入了东盟和泛珠江三角区域,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4+2”城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采取多种途径致力于把玉林打造成为广西的“中小企业名城”。2007年,全市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主体11万多户。非公有制经济资产总值、出口额、消费品零售额均占全市的8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全市的55%以上。

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玉林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对促进玉林的社会经济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实践课题组在经济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对全市所辖的玉州区、北流市、容县、博白、陆川、福绵管理区等各区县的部分典型企业展开了调研,并与主要负责人座谈,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了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将本次调研的主要情况向各位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

1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概述

1.1 调研说明与对象选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掌握玉林市中小企业的基本发展状况,重点调研本市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玉林本地实际,寻求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玉林市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对象就是玉林市辖区内的符合我国有关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的部分企业及其相关企业负责人、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调研内容主要涵盖了对象企业运营的整体情况(资产总额、员工数量、产品信息、销售渠道与业绩、企业管理规定、上缴利税等) ;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企业对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政策的满意度及期待因素(含希望政府再提供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企业员工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

本次问卷印制了22份,其中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3份,其余有9份分别由

当地经贸局协助选取不同企业发放。其中,由于各种原因,受访企业除当即反馈的以外,还有6家企业迟迟未能返回问卷,而由相关部门代发的9份问卷也杳无音信,问卷回收率仅为31.8%,对准确收集预设信息产生了一定影响。

具体选取的调研企业和调研时间如表1:

表1

1.2 调研企业的整体状况

调研涉及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农牧业附加产业。调研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绝大部分,规模以下企业仅容县的广西妃子红酒业有限公司一家。从选取的样本来看,这些样本企业都比较具有代表性,涉及玉林的一些主导产业,具有地域代表性和产业特色性。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成立的相关情况仅作事实向度了解,不涉及价值向度分析,所以这些指标选项就不在报告中具体反映。

在“相关因素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程度”一选项中,7家反馈问卷的企业分别选择的是:

表2

img20

关于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受访企业普遍认为非常有必要,主要应用于(按重要性排序):生产管理与工业控制、信息获取、企业网站、开发与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局域网、电子商务。而在信息方面认为最重要的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政策信息”次之。对于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按重要性排序)主要是“通过企业独立调查研究收集”、“互联网”和“同行业企业”,主要获取的信息依次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融资信息。

关于企业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仅有“富英制革”选择“国际先进水平”一项;“玉林制药”和“仲礼陶瓷”选填“国内先进水平”一项,其余均选填“国内一般水平”。关于企业研发投入所占销售收入的均比值为1%~2%的占绝大多数,达90%,仅“仲礼陶瓷”为6%~10%,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较少。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主要为自主开发、仿制、合作开发。受访企业一致认为大企业在推动本行业的新产品开发上有最大优势,并希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得到专家技术咨询、技术信息、资金支持和科研机构的帮助(按需求程度排序)。

关于企业融资问题,对于“融资是否存在困难?”一项,受访企业大多选择“是,但困难不大”。玉林制药则选择“没有困难”。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对融资并不感到困难。这可能与这些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在本地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有关,也有神威兽药和妃子红酒业提出融资“困难大”。对于融资模式,受访企业选择的依次是“本市县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对“政府是否应在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作用”选择选项为“是,但主要应依赖市场”的占主导,其次是选择“是,且发挥核心作用”。而对贵企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融资服务选择最多的是“成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项基金”和“建立信用担保机构”。

关于企业管理与人员培训,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总负责人的文化程度集中在高中、专科、本科三个层次,其中专科比例最大。对于企业员工选用的主要方式则无一例外地选择“公开选拔聘用”,其对员工培训也主要选择“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一般工人”和“技术研发人员”。关于企业培训的主要内容依次排序是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应用。

关于企业创业方面,受访企业均表示其创业初期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所需人才”、“缺乏资金”、“缺乏研发”和“技术支撑”,希望得到“技术支持”、“代办手续”、“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企业在获得管理咨询服务方面认为主要的障碍是“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效果不佳”和“咨询费用过高”。

关于市场开拓与对外联系方面,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在开拓市场方面提供的帮助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和“扩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的比例”。对企业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地的空间分布(按采购或销售时所产生的资金量计算)而言,调查的大部分企业都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出口。于是,在今年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整个出口行业都遇到不少困难,加之陶瓷等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大幅降低,不少企业不得不在降低成本和扩大销售渠道上下工夫。

关于企业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和评价,目前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看,企业对“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市场开拓”、“法律维护”和“税收减免”的重要程度认同最高,对“创业辅导”、“国际合作”等置于次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受访的这几家企业都对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持“一般”态度,其中,对“创业辅导”和“税收减免”选择了“较不满意”。

以下是几家受访企业对所面临困难与希望提供有关帮助的回复:

(1)玉林制药:认为客观上是国家的医药政策和执行力脱节,医疗市场的产品进入门槛太高,营销手段单一,成本过大;就中成药来说,同质化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激烈,国家、政府的监控疏导欠缺。主观上是不敢为天下先,陷入“有资金、无项目,想研发,优仿制”的困惑。

面对困难,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整合中成药的生产资源,实行高门槛、高标准的地缘化准产制度。既定政策应及时执行到位,以免因理解的歧义而出现区域上的执行偏差。

(2)神威兽药: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打假和融资,市场供大于求。希望政府加大兽药的打假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并对困难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政府在抓企业的同时,更要抓市场。

(3)仲礼陶瓷:面临的困难是融资、产权及其原材料供应,特别是煤的供应。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尽快落实原第四瓷厂的改制,提供资金支持,解决煤供应紧张的问题。

(4)亮亮食品:难题是大环境汇率升值,企业比前年面临更多压力,再深度追加资金有一定困难。希望加强整体上的宏观调控。

(5)铁人铁锅:困难是缺乏人才支持;家族式管理难以破除,管理上还跟不上;品牌知名度还不够。

(6)富英制革:2007年出口退税没有了,税收还是高;原材料猪皮涨价;出口也因美元贬值受到影响;企业人才资源不足;处理环境污染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7)彬辉圣: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的市场投放和产品品牌的打造,产品定价低,高档市场进不去,营销环节有一定困难。希望政府能够为打造整个福绵服装产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8)开元工程机械:前三年因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所以享受了免税政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企业现金流差,订单多但现金回笼速度慢;周边的社会环境太乱,治安、交通等有待改善。

(9)容县晶辰电子:最大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尽管劳动力成本低是企业到本地发展的一个优势,但同时企业发展受到员工队伍素质状况的制约严重。

(10)妃子红酒业:认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企业控风险能力差。希望政府部门加强资金扶植,引导融资,特别是风险投资;创造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平台;在政府网站上发布融资信息,帮助企业做好商业计划书;加强本地企业的重视力度,不要一味只注重招商引资;要求各部门能够增加办理证照的透明度,真正服务企业。

(11)春贸农牧集团:公司目前没有太多困难。

(12)博白民族编织:企业大部分产品销售依赖出口,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环境下给企业也带来一定影响。现在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企业研发投入也增大。希望政府加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好宣传工作。

2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本市中小企业遍布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这当中,工业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主体,又是玉林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来来,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以下作分析:

2.1 企业组织管理落后,行业水平参差不齐

玉林市中小企业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在行业分布上也初步形成五大格局。但总体来说,部分行业仍存在组织管理落后,管理运作不规范的问题,并由此导致尽管同是一个行业,也会有不同的水平。有的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不少企业负责人不会“放权”也不愿“放权”,管理上混乱,什么问题都亲历亲为,在强化企业核心力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企业经营各环节的内聚力。体现在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协作精神,员工企业归属感较差,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调研中发现,在不少企业管理中,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实行家族式领导。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也通常是以伦理规范代替经营行为规范。家族成员自认为对企业创业有功,与企业有特殊关系,时时以元老自居,以“自己人”自居,其他人都是“外人”,与吸引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发生摩擦冲突,并将他们排斥在“圈”外,有一种排外心理。“外来”员工没有了归属感,上下沟通受阻,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下降。许多优秀人才之所以跳槽,就是因为他们难于融入家族圈内,其抱负得不到施展,很难有成就感,无奈只好走为上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优势,也搞“小而全”,专业化分工水平低,结果在与实力强大的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与大企业缺乏较为密切的协作配套关系,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企业发展也无法通过专业化分工来实现提高效益的目的。

2.2 企业发展人才匮乏,高素质的员工稀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所拥有的人才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素质和水平。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抱着“大树好乘凉”的观点,倾向于到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去就职,中小企业门庭冷落。且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到个体、私营企业工作存在偏见,认为会低人一等,何况中小企业的薪酬也缺少诱惑力。

尽管中小企业非常缺乏人才,也采取了各种方法来吸引人才,但效果并不明显。不少企业反应在选人、用人和引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以福绵管理区为例,几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熟练工人,多是半路出家的打工仔,所掌握的服装加工技术仅是粗糙的手艺。虽然该基地已经兴旺发达20年,但该基地仍有人才恐慌,这才出现大量积压货,又不敢停下生产,降低产量。

2.3 部分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更新换代困难

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中小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这一过程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当该新产品实现其市场价值后,市场又会推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有些企业还在应用着传统技术,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工艺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更新困难的突出问题。

其一,由于规模和财力的限制,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率低,设备绝大部分达不到当时其所在行业的先进水平,有很多是廉价的二手设备,企业的工艺及技术也基本处于中等及偏下水平,基本不具有技术开发能力,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因缺少经营资金,中小企业无力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而导致设备更加陈旧,许多设备只能超期服役,工艺技术水平日益落后。

其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为了回避科研开发风险,这样许多中小企业倾向于新建或扩建生产规模,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有的中小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毫无竞争力,惨淡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英文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机构科研、开发人员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在R&D队伍中新产品开发人员仅占1.5%,而且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少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薄弱,员工建议少,科研开发能力低。企业技术人员由于其技术水平能力的限制,本能地抵制或不适应先进技术,使企业难以接受新技术。

其三,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开发投入回收期长、过分注重利润指标等原由,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无论从总量还是比率上都比较低。

其四,一些厂长等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缺乏创新意识,对当代科技与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敏感,中小企业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缺乏前瞻性与主动性。当市场机会出现时,往往不是以技术创新的方式为核心竞争力去满足,一味地模仿与跟从,使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易被淘汰,很难进一步发展壮大。

最后,由于信息情报落后,社会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许多中小企业不能及时获取必要的技术资料,没有机会接近新的科技成果,因而设计水平低,购买的设备缺乏先进性与适应性。据统计, “我国仅有47%的中小企业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只有17%实现了电子商务模式,很难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整和与优化”[4]

2.4 企业战略定位不明,小富即安思想依旧

一个企业的发展定位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指引着企业前进的道路,发展战略必须适应形势需要,不断调整,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目前,在调研中,我们感到玉林市有不少企业自身定位模糊,或是缺少定位;要不就是自满自足,走“原地踏步”路线;再不就是定位太高,过于不着边际。有的中小企业虽然对市场非常敏感,但缺乏指导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受财力、人力的制约,中小企业没有战略规划已司空见惯。有的企业往往自己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发现有盈利的、效益比较好的行业,就不加选择地一拥而上,导致大量低层次的竞争,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投入,浪费了不少资源,收益却远不乐观。

事实上,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上处于供给短缺状态,卖方市场占统治地位,只要有产品不愁没有市场,中小企业价格低廉的产品不愁没有销路,中小企业“小打小闹”也能够得到发展。但现在市场情况变了,从原来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如果还想靠低价格取胜,只会导致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一败俱败。

2.5 销售渠道单一依赖,控市场风险能力弱

总体来看,玉林市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太过于依赖某一单一路径,过分的单一路径依赖销售模式往往会使得企业自身容易受买方市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控风险能力。

如,在调研中我们听到:福绵服装市场主要有玉林市工业品市场和广州沙河市场等两大市场,由于市场饱和因素和产品本身定位因素致使本地市场销量下降,销售渠道不宽,同时运输因素也增加了进入广州沙河市场的成本而影响到产品销量。富英制革、亮亮食品等不少企业纷纷表示今年在销售上损失不小,原因就是有高达95%以上的产品全部依赖海外市场,而在外汇结算时又有美元依赖,于是在国内通货膨胀、国际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部分企业特别是如开元机械等大型机械制造行业也因销售过度“契约化”而时常难以迅速回笼资金,导致现金流状况差,影响企业项目扩展和技术研发更新投入。

3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自身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性理论。尽管近年来学界对此多有质疑,认为应当走聚合优势道路。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初具发展格局,但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的地方要走聚合优势道路通常存在诸多客观上的困难。因此,对玉林市而言,我们认为充分分析玉林市自身优势,发挥其比较优势,在当前更能加速其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实体单一,实力有限,经济辐射能力差,聚合是很难实现的。

我们认为:玉林市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有很多优势的地方和条件,如交通条件良好,具有市场的优势;有良好的企业基础和丰富自然资源优势;约有三百万的农村富余劳力和有几十年培训出的十余万熟练技术工人;还有得天独厚的社会文化优势等。利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条件,就可将玉林市的中小企业从面上先发展起来。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总之,玉林市中小企业尽管在发展上面临一些问题,但长远来看,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文我们试作分析:

3.1 区位优势

一个地方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如何。区域经济的诞生正是表面地域区域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具有规律性的影响。

不能否认,玉林市的区位优势其实十分明显。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背靠大西南,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以玉林市为中心,交通便利快捷,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国道324线与黎湛复线铁路纵横相交,建设中的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玉林段)正编织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网络,市内形成了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又被纳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经济合作,其前景是乐观的。

也正是如此,玉林市从理论上正是承接东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之地,玉林市承接东部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2005年引进东部产业转移项目188个,投资额87亿多元。2006年引进产业转移项目230多个,投资额达86亿元;已投产项目180个,实现产值43亿元,安排就业6万多人。通过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玉林市的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既拓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也有效盘活了部分闲置资源,促进了该市城镇化、产业化的进程[5]

3.2 自然资源

通常,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依赖都比较大,某种程度上说,本土型企业都是既有自然资源优势的市场化、产品化的产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

广西境内位处北回归线,全境以最佳的阳光和雨水赢得了全国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于玉林来说,这里同样物产景观颇丰。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广西第一,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

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粮食、水果、禽畜生产基地,容县沙田柚的原产地,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

值得一提的是,水果产业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果树种植面积逾16.36万亩,排全区第3位;鲜果产量37.7万吨,排全区第4位,已经形成了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批量的生产格局,在广西水果产业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玉林属南亚热带气候,是广西发展南亚热带水果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是龙眼、荔枝和香蕉等典型亚热带水果生长的乐土,也是广西14个地(市)中唯一既有南亚热带水果(龙眼、荔枝、香蕉)又有柑橘(沙田柚)区域优势的地区,在广西各地分布的水果都能在玉林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经栽培试验,葡萄、柑橘、枇杷、哈密瓜等上百种名优水果都能在玉林获得高产稳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玉林今后进一步做大做强水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实际上给玉林市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留了大量空间,只要找准一个突破口,在特色上深下工夫,走“与众不同”的新产品之路,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一定会催生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更多元的产业格局。

3.3 政策体系支撑

当今中国,可以说没有不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政府,只有怎样来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可以说,中央政策框架是一致的,自党的十五大之后,十六大,十七大,中央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态度是一直明确的。这表明,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上具备了良好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但大的政治环境在地方如何变成具体的政治环境并形成政策支撑,就很需要考量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了。

从大的背景来看,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非公经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强柴兴玉”战略的决定》等文件,可以说,这对于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领域,营造和形成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是有利的。

3.4 人力资源优势

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的信息时代潮流要求企业必须从主要依靠投资转向依靠技术创新、依靠人才。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能确保其长久赢得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玉林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许多农民到广东、浙江等地外出打工,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城市或乡镇企业;二是农民就业于本地乡镇企业。这两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玉林市农村居民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玉林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远未完全解决。时至今日,玉林市人口达610多万,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着绝大多数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据初步统计,全市约有28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可转移到非农产业。

其实,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玉林市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如,福绵管理区的服装业4万多从业人员中拥有管理人员近千人,工程技术人员700多人;北流陶瓷生产业拥有10万熟练工人[6]。随着玉林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每年都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加入民营企业,这是玉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

与珠三角、长三角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用工荒”等劳动力短缺不一样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玉林市本土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其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逐渐成为了吸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3.5 产业基础格局

考察中小企业成长历史和经验,可以说,“特色+基础”的产业布局为一地的企业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企业是中小企业集群的基本单位之一,要培育玉林市中小企业集群,就要充分考虑本地已有的企业基础。目前,玉林已有的企业基础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玉林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机械、水泥陶瓷、健康、皮革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当中,2007年,机械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89亿元;水泥陶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6.84亿元;健康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76亿元;服装皮革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7亿元[7]

一些产业的品牌化也极大地增加了外商投资的兴趣和信心,品牌的拉动效应逐渐显现出来,同时也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例如,玉柴机器、三环陶瓷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玉林制药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电子、国美电器、联华超市等纷纷落户玉林。这样一来,配合上政府的形势宣传和政策优惠出台,就会带动更多的投资商“纷至沓来”,推动与机械产业、水泥陶瓷、健康产业、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等本市产业相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迅速成长。

其实今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形成上述四大产业的同时,一些产业也开始慢慢走向壮大,例如电子电器、食品加工、工艺编织等,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也逐渐增多,开始在玉林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3.6 地域文化性格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样,文化性格也能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一个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玉林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 “岭南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玉林有“千年古州”, “岭南都会”的美誉,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商品重要的集散地。因此,在玉林人的文化性格里有着强烈的经商、贸易意识,这对于玉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富足地追求来说有着一股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玉林市拥有广西两大著名的侨乡——容县和北流市,这些华侨大多居住在东南亚各国。此外,玉林市和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同受岭南文化影响,语言相同,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相近。玉林市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本,一方面可以成功地接受广东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另一方面以广东省的大市场为依托,将产品打进国内和国际市场。从总体特征上看,玉林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国家和地区有相似的人文环境、生活习俗和市场环境。玉林市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内开拓市场相对容易。

不可否认,没有经商意识的人是很难有创业的积极性的。“玉商文化”为玉林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这也为玉林打造中小企业名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成就了今天玉林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占全市企业数量比例高达80%以上,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以上。玉林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小企业之城。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在教育宣传和文化建设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玉商”文化,使之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性格,促进贸易经商意识的形成。

玉林市之所以定位为中小企业名城,是因为玉林中小企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潜力和前景。地处两广交界有地缘优势,属于岭南文化,具有人文优势。加之,民众重商主义观念浓厚,100多万华侨及港澳台同胞,使得玉林在周边省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玉林的中小企业发展有着较好的基础。

4 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进路分析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产业结构中最具活力的一种企业形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如何促进本市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当着重理顺以下路径:

4.1 企业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体制;缺乏公平的经济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不顺畅;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加快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要在打造外部环境上深下工夫:

4.1.1 政策保障

今天,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有很好的政治氛围,并且已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自从2003年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实施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法规。2006年,中央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国家发改委还提出实施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把2006年作为狠抓《中小企业促进法》和《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的一年,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而国务院也把此工程列入了2006年工作要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在广州市还召开了“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到了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阶段,全面部署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中小企业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2007年中小企业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开创中小企业工作新局面。

对于玉林而言,当前的重点就是做好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强柴兴玉”战略的决定》等文件,对加快玉林经济发展有了很好的政策和规定依据,重点就是后期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操作化。

需要补充的是,政策环境需要通过良好的法制环境来稳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差,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部门利益对政府的行为干扰越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越‘异化’,经济就越落后。这是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或地区极易出现的恶性循环。从长期看,如果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无法脱离,广西的中小企业发展更加滞后,广西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将越拉越大。”[8]因此,玉林市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招商引资等结合起来,必须进一步清理过时的地方性法规,整顿执法队伍,加强法制宣传,以形成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的法制环境。

4.1.2 资金扶持

玉林市一直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自治区和本市都有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这当中,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切实加大一些优秀企业的资助力度。例如,2004年自治区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强优工业企业奖励办法〉的通知》(桂发〔2004〕2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获品牌荣誉称号企业的决定》(桂政发〔2007〕36号),中共玉林市委员会、人民政府《玉林市强优企业奖励办法》等。这些措施都非常有利于鼓舞和推进玉林中小企业争上新的台阶。

当前,玉林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力争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仅仅在政策上支持有限规模以上企业,同时也要在面上照顾到规模以下的、且有较大发展空间和价值的企业。为此,从长远来看,资金扶持应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兼合市场多元力量来使其完善并形成一整套体系,也就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这一点,是今后玉林应当着力去发展的方向,而且事实上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4.1.3 营造环境

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非公经济,也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打造良好的环境,显示了玉林市委、市政府在振兴玉林经济上的决心、实力和干劲。例如精心打造了“玉博会”,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一站式”服务机制初步形成。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玉林经济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投资发展的“洼地”。可以说,玉林市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商机无限。这对于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领域,营造和形成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是有利的。

今后,各级政府要主动以“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服务联盟,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鼓励培训、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

4.1.4 开拓市场

开拓市场强调的就是市场营销策略和模式的选择搭建,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开发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目标。结合玉林实际,我们认为,积极主动地统筹兼顾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找准和维系好客户群企、强化企业信誉是当前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不少企业都提出由于美元的贬值所导致的汇率不稳所造成的出口收益大幅下滑是目前的困难,并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外汇市场。但这些企业似乎都有一种心理,即认为本企业产品大部分都是出口的,那么自己的企业就得有优势。其实,这是很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有的企业95%以上的产品都出口,这样一来,企业控国际金融动荡风险的能力则明显不足。不久前,广东东莞近一万多家中小企业倒闭就是鲜活的案例。因此,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企业树立科学的市场观念,不分国外还是国内,只有能够占有市场份额,能够大量销售自己的产品并赢得用户好评,企业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外,理论上,一切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反应,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包括现在的需求,还包括未来潜在的需求。现在的需求表现为对已有产品的购买倾向,潜在需求则表现为对尚未问世产品的某种功能的获得愿望。所以,市场开拓除了营销模式的调整之外,强化产品更新意识也尤为重要。市场的扩大离不开企业应通过开发产品并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刺激和引导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

4.1.5 技术支持

总体而言,玉林市的中小企业科技含量不是太大,但是长远来看,必须有“科技强企”这个意识,各部分也要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一些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企业。我国颁布的《关于鼓励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

首先,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已颁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对国家重点扶持的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等中小企业,要使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增加产品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其次,简化中小企业设立的审批程序,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有关部门不得在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前设置审批条件等[9]

对于玉林市而言,鉴于玉林当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弱的事实,一方面,政府要充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引进新技术、共性技术支持,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信息咨询、综合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以帮助中小企业改善技术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考虑到目前中小企业自主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不强,政府可为其提供费用较低的实验、中试场所。另外,技术创新是两头在市场,即无论产品创新还是高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的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在当前我国正步入新经济时代时,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变得十分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是否成功,所以相关部门应鼓励信息经济的发展,通过灵敏的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开发高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与产业化基地。玉林目前的工业园区建设正进行得紧锣密鼓,相关优惠政策纷纷出台,这是很好的局面。一般来讲,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都会有一定的技术条件要求,因此,玉林在这方面也应要做得最好。同时,相关部门应鼓励社会各类投资者以技术等生产要素投资创办中小企业。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时,要在审批制度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简化登记手续,并且要在继续发展与完善现有“孵化器”基础上,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提供创业支持。从国家级文件上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都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所以玉林市对留学人员和高素质科研人员在国内创办科技型企业,政府应当在审批制度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不能仅在税收“几减几免”上给予优惠,而应当在审批制度上考虑其创业特点,尽快解决其身份确认问题及各种硬性规定,如科技人员比例和创业审批时间等问题。

在科技服务支撑上,我们可以参考欧盟的经验。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服务上,欧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措施有:在欧盟设立“中转中心”,鼓励欧洲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促进创新咨询与培训支持,到1998年欧盟与冰岛、挪威已设立52个中转中心;欧盟推出“合作研究行动”计划,其目的使缺乏足够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中心企业从官方的欧盟补助中获益[10]。该计划鼓励对信息与通讯技术、海洋与生物技术、医药生物学与健康、环境与气候等领域的研发与论证,计划要求必须由中小企业联合大企业提出申请,欧盟还推出“欧洲伙伴”计划,作为发展欧盟、中东欧与地中海地区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的平台,并建立了促进欧盟企业合作的欧洲信息中心、伙伴搜索网、企业合作网和企业通讯网等,向中小企业提供有关欧洲市场的各种信息,反馈欧盟委员会提供的各种技术服务支持: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

4.2 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涉及企业自身在管理、运营等方面的问题。

4.2.1 强化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制度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项集科学、实践、人性的具体性工作,其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需要企业内各个部门层层分级,做到量化和细化的过程,同时,决定于企业整个框架结构的搭建和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问题。

现代公司制管理模式在很多中小企业中逐步推行“五架马车”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逐渐完善的。总体来说,理论上共有五大要素,即组织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这五个方面,玉林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基本上都是这样设置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具体的各个部门的管理如何来协调运作的过程了,这一点,需要企业主动探索、及时调整、不断改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因素所带来的生产效益的整体提升。

从我们调研的发现来看,玉林中小企业在管理和制度建设上还是有一定前瞻性的,不少企业也比较重视,但是今后在管理上还得更进一步。要鼓励企业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由“传统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4.2.2 加快技术升级,重视产品更新

创新意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想基础,是形成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主观上的创新倾向,是不断探索新思维、新知识、新组合并努力使之在市场上成功实现的主观创新意愿。一个有着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能敏感于当代科技及市场的发展变化,主动地探索,适应变化,并通过技术创新使当代科技及市场的变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机会。企业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技术创新往往要依靠企业家的直觉来寻找机会并采取行动,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家意志上努力去克服旧习惯,努力造就敢冒风险、把新发明引入企业生产经营之中的企业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主导作用。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树立创新意识还需明确三个认识问题:

第一,在中小企业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能不能成功实现技术创新,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且现有的技术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当前的成本、质量和发展速度,这一切为企业搭建了进行技术创新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企业感受当代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存在着自己可以追求的“高新技术”。因此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可以而且应该依托现有平台,去探索自己独特的新产品、新质量、新生产方法、新的市场、新的组织方式,也就是说都可以有自己的技术创新。

第二,中小企有面对创新风险的勇气。技术创新意味着放弃旧的技术,蕴含着在技术上先行一步及率先开拓新市场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市场失败的风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靠制造差别化,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去战胜竞争对手,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追求创新是企业的本能,强调条件差而不敢面对创新风险,求稳怕变,这往往意味着企业已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第三,要有创新致富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不仅表现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它更是企业中富有创造性的人们的智慧的总和。通过技术创新不但要使企业得以发展,还要使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的员工先富起来,鼓励员工去探索新思维、新组合,形成企业全员的创新意识,构造企业的创新文化。

由于中小企业在维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大量的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方面,已成为我们经济富有创造性和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而且,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调节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市场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或公益性研究以及长远目标的研究活动的调节就有很大的不足,这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上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态。

因此,各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政策以及创新计划。如在美国,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设立了多种科技计划,其中最有名的是: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企业的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于1982年正式设立,于1983正式实施,其实质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性的研究计划,其主要宗旨在于鼓励与促进中小企业发挥其自身的技术潜力,并从其商业化成果中获取利益。SBIR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开拓阶段、成熟阶段,在不同阶段政府分别给中小企业以不同的资助。小企业的技术转移研究计划则始于1994年,该计划要求研究开发基金超过10亿美元的联邦机构拿出其研究发展经费的一个确定比例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与SBIR不同,STTR计划项目的承担者除自身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合作伙伴(大学、联邦实验室或非赢利性研究机构),项目申请建议书必须合作双方共同提出,但中小企业在项目申请中的参与比例不得低于40%。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企业保持长盛不衰,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是经济学家、管理专家与企业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探讨的结论。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即使在市场低潮的状态下,依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它们具有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战略,运用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环境,制造出创新产品,从而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海尔、联想等国内集团以及微软、索尼等世界级大公司无不是通过技术、制度、产品等各项创新由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唯有创新,才能摆脱困境、增强活力、加速发展。

需要补充的是,在创新领域的诸多课题研究中,大多数创新文献主要讨论企业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而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4.2.3 打造产品品牌,扩宽市场份额

市场是产品的生命,品牌则是产品标志。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获得、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一切东西。按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产品包含五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核心利益,即顾客真正要购买的基本服务或利益,如在旅馆,夜宿旅客真正要购买的是休息和睡眠。由内向外依次是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11]一般产品是产品的基本形式。期望产品是购买者购买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属性和条件。附加产品包括了附加的服务和利益,它能把公司的提供物与竞争者的提供物区别开来。潜在产品是该产品最终可能会实现的全部附加部分和新转换部分。如果附加产品包含着产品的今天,则潜在产品指出了它可能的演变。今天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发生在产品的附加层次,如果企业在潜在产品层次上优于其他竞争者,产品必然更具吸引力,更受顾客的青睐。中小企业往往只注重产品的物质实体,而不能够较全面地来看产品。今后首先应该转换产品观念,注意产品的附加层次和潜在层次。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比较容易改换产品种类,迎合市场需要,但不能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这既不利于形成企业特色,也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大路货已经没有市场,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在于走“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开发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特色产品,要特别注意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不要粗制滥造,一门心思只放在成本上。目前在世界各国,非价格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方式,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产品质量、分销和促销手段来刺激需求和推动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是没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贪多求全的经营作风,根据自己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努力开发和率先推出某些有价值的新产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一定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努力使之成为名牌。品牌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产品中辨认出不同企业的产品,它是一个企业主要的更为长久的财产。一个中小企业要持续发展,没有自己的品牌是难以想象的。对中小企业而言,创立名牌决非遥不可及之事。事实上,许多大企业都在它是小企业的时候创立了名牌,最后在保名牌、壮名牌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海尔、科龙、美的等现在都是响当当的国货名牌大企业,他们都是遵循这一轨迹发展壮大的。所以中小企业应当树主创名牌的思想,应当有名牌意识。

4.2.4 加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者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指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息以及行为规范。这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又是企业文化构建的基准点和归宿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独特的、难以被模仿的能力,具有系统整合性、价值性、独特性与创新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企业文化优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战胜困难并夺取胜利的无形力量。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一种软约束性。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和企业职工行为的约束,建立在企业和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这种认同度越大,企业文化的约束力越强。此外,企业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一经形成就能够作用持久,其变化和革新过程较为缓慢。

玉林市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尚需要加强,因为一般而言,企业员工超过15人的就应该打造一个团队,而团队的核心理念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我们所调研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相对不论是什么产业特色,都应致力于自身文化建设。具体可以做好以下四方面:

首先,企业要学会立足于我国现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其次,要善于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培育和建立起学习型企业组织。建立学习型企业本质上为中国企业改革实践提供持久动力。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迫使所有企业必须成为一个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再次,要重视各种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企业必须使各种正式制度更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同时必须认识和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引导非正式制度符合企业核心目标,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的保障。

最后,要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建立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市场竞争意识是刺激企业进步的动力所在,为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提倡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及其员工的竞争意识是关系到企业是否会被市场淘汰的大问题。

4.2.5 做好节能减排,切实注重环保

当前,中小企业在生产,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中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有部分企业存在生产设备落后、耗能大、污染大的问题。这一点,玉林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务必有这个打算和认识,而且,事实上从全世界范围来讲,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忽略这方面的工作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为了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改善生产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最常用技术途径是清洁生产及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的法规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要一视同仁,使不同规模的企业把污染控制放在战略的重要位置,否则生产将受到严格禁止。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环保产业的生产,重视物质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最小量化,应追求“绿色产品”。

(2)与大企业联合,形成原料使用的封闭环路。在欧美国家,鼓励物质循环和再使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内容。中小企业要发挥拾遗补网的作用,使用大企业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边角余料,形成物质使用的封闭循环环境,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丹麦凯隆堡生态企业园的例子说明,在环境法规的制约下,通过经济手段可以形成物质流的封闭循环。

(3)减少产品中的原料投入。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要考虑原料最省,产品小巧玲珑,而从事服务行业更是小企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提供功能或服务而不是提供产品,发展“功能性经济”,而不是物质本身利用的最大化。

4.2.6 重视人才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的晨曦已透过世纪之窗的今天,货币资本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无论如何,企业只有把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储备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实施,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找到企业的未来。人才建设对于本市中小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常常说起来重要,但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好多企业时常把人才建设还停留在口头上,进来的人都是熟人,或者是“三亲四戚”,不靠义务,只靠关系门路、人情,于是导致的后果就是感情色彩常常代替理性的业务要求,“家族式管理”延伸到生产当中,异化了管理本质,形成管理上的功能“内耗”,极其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那么,企业如何用人?我们认为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人才标准上必须确立生产力标准的科学观念。

首先,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动态地选择合适的人才,忽略企业发展的层次性和人才的层次性相匹配的原则。不切实际地在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便把企业人才需求的对象锁定在社会极为稀少的“高层次人才”,对周围众多完全可以胜任中小企业在此阶段发展需求的人才“视而不见、目中无人”,其结果往往是大批适合中小企业阶段性发展的人才大量流失。

其次,在企业人才的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人才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一旦聘用了某人,便要求他立即给企业带来可见的效益,而不考虑人才发挥其才干的缓冲期。如果引进的人才没能达到中小企业“短、平、快”的盈利目的,其结果不是被长期忽视就是被辞退。从而,造成企业内现有人才人人自危、各思出路;而企业外的人才,则避而不进。

再次,要加强企业员工培训。不少企业处于成本的考虑不愿在这方面投入,其实是很短视的。在培训中,要教育员工以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自身价值标准,克服“官本位”思想,自觉、自愿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去发挥作用,并以此为标准,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促进人才优化组合,引导人才向非公有制企业合理流动。

最后,可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从公有制企业下岗人员、退休干部、退休技术人员中选聘有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人才,拾遗补缺,既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又促进了再就业工程。也可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观念的更新,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愿意并且希望到非公有制企业发挥作用,这当中也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

总之,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有限财力、人力、物力和吸引力的中小企业而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人才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