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污染转移的经济学分析

污染转移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3 污染转移的经济学分析10.3.1 经济理性论经济理性论是指经济人在诸多经济行为中选择预期会导致其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它以个人的经济获利为唯一目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而无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分工生产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可以获得最大福利。

10.3 污染转移的经济学分析

10.3.1 经济理性论

经济理性论是指经济人在诸多经济行为中选择预期会导致其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它以个人的经济获利为唯一目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而无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例如,1992年世界银行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建议世行鼓励废物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寿命和收入较低,由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的生产和收入损失较低;在贫困国家,由于审美和健康原因对清洁环境的要求有较低的优先权,因此当环境受到破坏时,其费用估价并不高。这就是典型的“经济理性论”的论调(李晓明等,2003)。

10.3.2 比较优势说

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拿“比较优势”理论来诠释发展中国家处理废物和从事高污染行业生产的所谓优势。他们认为那些还没被污染的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有更大的容纳有毒废物的环境容量,而且发达国家面临的环境压力已经十分沉重,污染的边际成本比较高(曹利军等,2003)。

10.3.3 资源禀赋学说

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的资本资源丰富、有的技术资源丰富。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分工生产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可以获得最大福利。当穷国还没有经济实力改善环境的时候,将集中于“肮脏”的行业;富国则享受国际化分工带来的好处(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自身进入污染少、附加值高的行业,而从其他国家进口高污染行业的产品。这种国际专业化的结果就是,穷国吸引“肮脏的”和原料密集型产业,而富国则在不改变现有消费模式的基础上,专业化于干净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彭海珍、任荣明,2004)。

以上学说都揭示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废物和高污染产业是合乎经济理性的。但实际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这种转移有着很大的危害。发展中国家处理废物的技术水平和污染防护措施都比较落后,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其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由于经济实力问题,发展中国家用于处理废物的专项资金也相对较少,也没有财力和能力去开发先进的防治技术。因此,这种产业转移的结果很可能是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生态危害,威胁到地区、区域、国家和全球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