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近年来,宁波市相继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等纲领文件,提出建设十大智慧应用体系。甚至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发展并行不悖,不可分割。

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宁波市相继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等纲领文件,提出建设十大智慧应用体系。2012年8月,宁波市经委下达《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把智慧文化服务作为试点推进工程,重点加快数字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建设。

而如何在试点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制订战略、积极推动智慧文化服务及公共图书馆又快又好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必须面对且重视的课题。经过走访杭州、上海、深圳等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调研国外智慧图书馆建设经验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构建宁波公共图书馆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议,以资参考。

一、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图书馆的要求

欧盟委员会在《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将智慧城市界定为智慧经济、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人群、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六大坐标维度。实际上,图书馆与六大坐标维度是紧密联系的,如智慧经济离不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智力支持,智慧环境离不开图书馆生态文化的培育,智慧人群离不开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培养,智慧居住离不开图书馆休闲空间的吸纳,智慧管理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支撑。智慧城市的以泛在、绿色、惠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现代图书馆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是同向同行的。甚至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发展并行不悖,不可分割。城市智慧化必然伴随着公共图书馆业态变化,公共图书馆业态变化反过来促进城市智慧化进程的加快,加速城市信息资源互联共享、集聚整合,促进城市智慧人群的早日形成,培育城市智慧文化载体

(一)智慧城市提出了图书馆融入智慧产业的新要求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协同、整合、感知信息资源,因此,智慧产业中很多行业也就从事信息资源加工,即内容提供商。从图书馆的知识收集、整理、存储、组织、管理和传播等传统功能来看,毫无疑问它也是最理想的知识提供商之一。以前强调图书馆公益性,但实际上图书馆却免费干着内容提供商的活,没进入市场。智慧产业的兴起为图书馆进入市场提供了畅通渠道,当公共图书馆演变成一个巨大的内容服务商,不再是一个收藏文献和阅览图书的场所,所有读者都变成知识产品的潜在用户。图书馆可以介入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遗产展示,介入社会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休闲,介入科技交流推广服务和创新,介入RFID技术应用图书馆的二次开发,介入智慧信息系统的研发,介入移动内容服务,介入电子阅读产品开发。图书馆的知识产品可以上网、上电视、上手机、上iPad,实现图书馆的无处不在。

(二)智慧城市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要求

与数字城市被动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请求不同,智慧城市是主动地发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数字城市是把资源及服务静态整合,而智慧城市是把资源及服务动态推送。

图书馆作为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线机构,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的感知功能,综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两个服务平台,组建一个无缝连接的资源网络,按用户需求主动推送。这就要求图书馆做到:第一,感知用户的阅读偏好以及用户利用文献的统计信息,实现用户阅读习惯跟踪和知识结构咨询等智能化服务;第二,将馆藏从文献形态转化为知识形态,标注、挖掘出地点、事件、时间、人和物而加以有机的组织,并通过智能化的感知系统,主动地参与到读者日常的知识交流过程中去,以一种平台、空间或工具的形式而泛在,通过提供各种搜索、发现、存储、传播、组织以及再创造的服务,使自己与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体系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再造和优化

二、智慧城市下公共图书馆进展

(一)国外进展

1.新加坡

新加坡从1998年开始立项进行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测试,1999年正式开始全面实施。2004年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又对90年代后期实施的RFID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目前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全岛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RFID全面应用。借书是自助式的,读者将挑好的书放在自动借书机前的一块垫子上,机器会自动扫描,然后打印出借书凭条。读者可以用现金卡或者交通通联卡在自动借书机上付款购买图书馆的增值服务、或者交罚款。还书时只要把书扔进自动还书箱的“投书口”,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图书并进行处理,借阅者可以就近选择任何一家图书馆分馆归还,图书在借书和还书的环节中,工作人员很少介入。因此,新加坡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真正意义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国家。

2.美国

在厚实理论成果的指导下,美国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实践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RFID应用上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于2007年发布《RFID在美国图书馆》,率先为美国图书馆应用RFID制定实践标准,该组织2011年又推出《美国图书馆RFID》修订稿。这些标准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图书馆RFID应用的成熟,也显示了美国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走在世界前列。比较成功的项目有Google“图书馆计划”、圣安东尼奥市图书馆RFID系统、康奈尔大学的服务系统、国会图书馆的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而美国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现途径主要有手机图书馆、RFID图书馆、图书馆联盟。

美国图书馆发展的事实证明,智慧图书馆的这种共建共享系统成员必须扩展到图书馆领域之外,由图书馆与包括档案馆、出版社、新闻媒体、博物馆在内的资源拥有者共同组成强大知识联盟。

3.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泛在图书馆是2010年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所提出的“泛在马来西亚和互联网事物”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来西亚泛在图书馆项目实施的宗旨是“让图书馆进入每个家庭”,其主要目标就是创建一个协作的图书馆网络系统,通过互借与虚拟访问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为所有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图书馆服务,通过知识的创建、共享与知识的交换形成一个联盟,在学习型社会中能充分利用高速的网络服务和RFID技术加速信息资源的获取。

(二)国内进展

近年来,国家对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取得较大成效。中国最大的智能化图书馆项目在深圳图书馆建成,省内杭州市图书馆RFID系统规模也位居国内前列,RFID 标签的使用量也是目前国内最多,数量达到150 万枚左右。此外,东莞的图书馆ATM、长春的手机图书馆、上海的图书馆联盟、北京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台北的捷运图书馆都在图书馆智慧应用体系上获得明显社会效益。

1.深圳图书馆之城

自2003年开始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以来,深圳的公共图书馆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风貌,星罗棋布的图书馆网络覆盖全市,快捷便利的阅读通道不仅把图书馆办在市民身边,更办在市民的书桌上。目前,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六百余座,每11.6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6万人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室),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统一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条形码、RFID标签,建立统一的书目数据库,通过图书馆之城门户网站,统一导航、统一检索,统一使用。统一服务平台使得市、区、街道、社区共327家图书馆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一证通行、通借通还。在地域空间上实现了图书馆实体馆舍无处不在。

2.台湾捷运智慧型图书馆

台湾地区特别重视阅读推广活动,利用新技术提升阅读的便捷性。在高雄、台北等城市兴起“行动阅读、营造科技文化城市”的新文化生活运动,当地行政长官积极推动数字图书馆和“捷运智慧型图书馆”建设。高雄市政府与高雄捷运公司通力合作,在邻近高雄文学馆、城市光廊、新崛江及玉竹商圈等年轻人聚集的高捷中央公园R9站,设立全台首座“捷运智慧型图书馆”,使青少年上班族在上班闲暇中有了阅读新选择。

台北市立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在内湖的家乐福大卖场内和地铁捷运线的西门车站内建成两家无人值守图书馆,后来又在台北市青年公园内建成台湾首座太阳能图书馆,无人值守,并提供全年无休、快速便利的借还书服务。

3.杭州电视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较早就开展了基于智慧服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通过3G手机上网或具有GPRS上网功能的任何一部手机,访问移动图书馆,进入“书目查询”界面,提供杭州图书馆馆藏书目查询功能。

杭州市图书馆还率先开通了电视图书馆,只要在杭州地区打开机顶盒,点击电视屏幕首页上面的“全媒体”后,再点击“文澜在线”栏目,可以进入电视图书馆。主要提供书目检索、个人空间、心随阅动、活动预告、信息发布、视听专区、数字杂志等服务。

4.首都图书馆智能空间

首都图书馆新馆实现了全馆的WIFI覆盖,用户在馆内即可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免费登录首图“掌上图书馆”。新馆打造了“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其中设立了高清交互电视应用区、集中讨论区等五个分区,配有Pad、触摸阅读机等高精尖阅读设施,一个空间就让市民实现多种阅读体验。首图新馆还设有多功能剧场、音乐影视鉴赏厅、艺术展厅、报告厅等专业厅室,向社会大众提供演出、观影、展览、沙龙、研讨、座谈等文化休闲活动。

5.上海图书馆智慧联盟

2001年5月上海图书馆牵头并联合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率先在国内推出的一个旨在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项目“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导航站依托全国图情界的一批中青年资深参考馆员,通过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长三角各类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知识社会中为各行业服务的知识导航作用。

三、智慧城市下公共图书馆的前景

从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发展来看,它们亦步亦趋地向着异构性、开放性、移动性、协同性、融合性迈进,提供着丰富多样的服务接口,使用户能够跨越时空、无障碍利用图书馆的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无论是美国的手机图书馆、图书馆联盟,新加坡的RFID图书馆系统,马来西亚泛在图书馆,还是深圳图书馆之城、台湾捷运智慧型图书馆、杭州电视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智能空间、上海图书馆智慧联盟,都体现智慧城市下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优质、多元、高效,服务的个性、泛在、感知,技术的精准、便捷、智能,馆员的敬业、专业、创新,用户乐用、协同、敏锐。智慧城市改变着图书馆要素,重构图书馆模式,与之配备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应用体系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应用。

(一)环境的无处不在

公共图书馆已快速适应了图书馆管理自动化,乃至资源数字化的浪潮。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水平有了大幅的进步和提高,各种新技术和新的信息服务,使得图书馆得以实现无所不在。移动上网率大幅增加;公共场所提供无线上网的服务大幅增加,包括便利商店、咖啡厅、地铁站、机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均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其他移动科技的导入逐渐成熟,例如QR Code、RFID等等,有助于图书馆实施泛在化服务;网络速度提升,光纤上网和手机上网价格下降,三网融合试点推行;软件服务的更新升级;使得各种无所不在的图书馆形态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广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与享用。

(二)资源的无所不得

资源集成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技术基础,图书馆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起文献感知服务系统和整合集群管理系统。这里讲的资源包括印刷型、数字型、网络型各类载体的资源。资源集成就是在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各类文献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际物流速递的服务与管理模式。美国公共图书馆、新加坡图书馆、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通过“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卡借阅、就近还书”、“一馆藏书、各馆共享”、“一馆讲座,各馆转播”、“一馆咨询、多馆服务”、“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出优惠图书”的资源集成模式,实现了书书相连。

(三)技术的无所不能

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这些智慧信息技术也成为公共图书馆新一轮发展的主引擎,既而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和服务形态。智慧信息技术实现任何人用任何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用的图书馆,使图书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高度融合,图书馆如同一台便捷式电脑随时可以打开使用,读者在方便的任何时间与知识对话。杭州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运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推出了电视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掌上图书馆,台北市、高雄市图书馆利用太阳能技术、RFID技术建成了生态图书馆、捷运智慧型图书馆,深圳市利用物联网技术研制出第二代智能书车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系统,都是新技术主导图书馆变革的有力证据。

(四)服务的无时不知

智慧城市下,智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在智慧城市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可通过网络、电话、数字设备、移动设备、到现场、到虚拟社区等方式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如通过 RSS推送服务将文本、图片、 音频、视频等信息推送到用户桌面,并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撑在线浏览和观看;通过社区公告牌、威客、博客、电视、手机、掌上电脑等为用户提供图书馆各种服务信息以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天气预报、火车时刻表、物价表、股票行情等;通过网络或深入一线,为用户答疑解惑,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带入“主动服务 ”和“无时不在”的状态。

(五)人的处处互连

智慧城市建设以“基础先行、民生优先”为目标,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就是为人服务、与人方便,打造人人互连的社交互动平台。人人相连包括馆员与馆员的相连,馆员与读者的相连,读者与读者的相连。21 世纪初以来,在中国各大图书馆开展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及各类移动服务,开创了图书馆界人人相连的服务新形态。在网络的支持下,这种馆员间的人人相连使服务咨询平台整合了馆内外乃至境内外参考咨询的人力资源,并与读者形成了便捷、专业的互动。这种人人相连的图书馆模式还体现在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及专项的读者服务等实践之中,也将为图书馆管理走向社会化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网上知识导航站、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实现咨询专家和读者的无缝连接,开展了跨区域的网上知识解答和原文传递,构建图书馆服务泛在环境。

四、 构建宁波智慧图书馆的建议

(一)宁波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乘新技术发展的东风,图书馆正在无可争辩地走向数字化、智慧化、泛在化,这个趋势不可改变。在图书馆不放弃传统纸质文献的收藏与服务,满足底层普通民众对传统纸质文献的需求情况下,一定要运用高技术手段提升传统服务的水平,使之更高效、更便捷、更省时,也更尊重个人隐私

智慧图书馆就是用高科技手段完成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个工具。智慧图书馆所做的,正是行使公共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职责,做图书馆分内应该做的基本服务。与此同时,提高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提高了普通市民应用高科技手段的能力。

智慧图书馆是一种节约型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是一种泛在化的图书馆存在形态,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智慧文化应用体系的社会功效。

(二) 宁波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战略规划

宁波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纳入政府智慧城市基础信息设施范畴,并遵循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基本思路是先建急需急用和容易的,先易后难,从小到大,要有步骤、宏观有序、分清轻重缓急,避免一哄而上。在具体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规则。这是知识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第二要联合。建设智慧图书馆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完全由哪一家图书馆单独完成,必须走联合的路。第三要防止重复建设。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是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不需要单独再建网络系统,要充分利用市域已有的图书馆联盟、网络服务平台。第四要认真研究技术标准化问题。目前,物联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不仅影响了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系统间的互通和整合,成为建设和发展智慧图书馆的一大障碍。

(三) 宁波智慧图书馆模式的实现形式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图书馆开展了智慧图书馆尝试,根据设备、功能和技术的不同,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宁波智慧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智能馆舍

图书馆可引入物联网中智能家居的理念,建设智能馆舍。管理人员在办公桌前就可以完成楼宇管理工作,包括照明监控变配电监测、空调系统监测、给排水系统监控、安保监控、电子会议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管理等。比如智能照明系统,在图书馆阅览区,如果外面的光线很弱,灯会自动打开,如果外面光线太过强烈,窗帘则自动拉下,各个光源都通过自动感性设备连接到电脑上,由电脑进行操控,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电,还不需要人为干预,实现了照明智能化。实现的原理是首先对物体属性进行标志;再通过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最后将读取到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现在,许多企业都开始了对智能节能建筑的研究工作,如思科的“ Cisco Network Building Mediator”,它可实现供热、通风和制冷系统(HVAC)、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安保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在IP网络上的智能互联和运行, 以打造未来的智能型节能建筑。

2.手机图书馆或移动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是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载体,通过手机无线上网,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手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无线通信媒介,其增值服务具有势不可挡的全球渗透力。随着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第三代手机3G的普及,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 3G手机高速浏览网页的功能, 实现与数字图书馆的无缝连接,通过移动短信咨询平台、网络信息浏览平台、移动交流平台、移动阅读平台为用户提供书目查询,图书续借、预约、到期提醒,读者证事务,参考咨询,讲座预定,新书通报,读者荐购,发布消息,个性化定制,移动阅读等服务。

3.知识联盟

图书馆知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按照自愿原则签订一定的合同或协议,为实现区域内联合服务而结成的既松散又统一的合作组织。该组织一方面通过网络为用户开展联合知识导航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阵地前移,做到哪里有用户需求,哪里就有图书馆“售后”服务人员就近的出现。

4.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自助图书馆”主要由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图书馆服务与监控中心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等三部分组成,其核心设备是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包括浏览书架、电脑操作台、网络查询台、图书信息浏览屏、还书分拣箱、验钞机等。在自助机上,几乎具备了图书馆全部的服务功能:申办新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预约服务、查询服务等。目前,在宁波市区已建立三家,年内将有10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落成。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优点在于设备的图书馆服务功能全面,网点网络化;缺点是外借图书功能要求基于RFID技术,设备运行需要物流支持,条形码还书功能受限制因素较多。

5.电视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协议电视技术(IPTV)的出现,数字电视用户只能通过遥控器输入数字、不能输入汉字、精确查询难于实现等缺点也得以克服,这为建立电视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电视图书馆或利用数字电视的交互功能,开发相应的接口,将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电视连接起来,将图书馆的服务送入千家万户。宁波市民只要打开电视通过遥控器就可以进行图书馆书目、借阅信息的查询,进行图书的预约和续借,观看图书馆数字展览,聆听图书馆讲堂,阅读馆藏电子书刊,点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典剧目等。

6.流动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因其快捷、灵活的特点,可使图书馆的服务触角伸及还未曾覆盖到的人数众多的新型阅读群体,如工地、社区、机关、写字楼群、农村、边远学校等,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流动图书馆开到哪,书香就飘到哪,如同一个流动的分馆为群众送去急需的精神食粮。流动服务与阵地服务相配合,使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

流动图书馆内配置书架、检索电脑、防盗系统等基础设备,安装由无线网络组成的自动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配置无线网络计算机处理器,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与总馆计算机系统连接,能够现场完成书刊借还、证件办理、图书预约、下载等服务项目。

五、结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就是实现宁波文化强市的道路之一,它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居民读书、阅报、上网、听讲座、看展览的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保障了公民获得基本文化权利、图书馆权利,也必然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

(宁波市图书馆: 万湘蓉 刘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