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求波动性与产业链效率

需求波动性与产业链效率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3.2 纵向外部性、需求波动性与产业链效率本书认为,在对我国煤电产业链规制的最优模式做出选择时,必须关注两个关键因素——纵向外部性和需求强波动性,以及一种评价基准——产业链整体效率。但当政府迅速推行电煤价格市场化时,根据上述分析,也同样会带来产业链效率的扭曲。电力价格的剧烈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

7.3.2 纵向外部性、需求波动性与产业链效率

本书认为,在对我国煤电产业链规制的最优模式做出选择时,必须关注两个关键因素——纵向外部性和需求强波动性,以及一种评价基准——产业链整体效率(郁义鸿,2005;于立宏和郁义鸿,2006)。为此我们需要将这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进一步的梳理。

首先,纵向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规制效应的扭曲,而对这种扭曲的评价则应建立在对其产业链效率评价的基础上。这里我们仅针对煤电产业链加以讨论[19]

煤电产业链规制的外部效应主要产生于电价规制对电力厂商的纵向策略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在电力产业改革尚未到位、发电厂商并没有真正实现竞价上网的条件下,上网电价是由规制者确定的,因而发电厂商的利润高低将主要取决于电煤的价格。毫无疑问,煤炭市场目前存在的横向价格双轨制带来了产业链效率的扭曲,导致电煤价格偏离社会合意的煤炭价格。但当政府迅速推行电煤价格市场化时,根据上述分析,也同样会带来产业链效率的扭曲。因为在煤电产业链中,煤炭市场存在无效竞争现象,而发电厂商却有着相当强的买方垄断势力,因此发电厂商降低成本的激励严重不足,而压低电煤价格的激励则十分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电煤价格将被压低到社会合意价格之下[20],那么,由此产生的产业链效率的扭曲直接表现在电煤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买方垄断的电力厂商与竞争性较强的煤炭厂商之间的合同价格)与社会合意价格的差异上。对于这一扭曲带来的市场绩效的损失,利用郁义鸿(2005)的基本公式,即可给出大致的判断。

其次,从需求强波动性角度来看,我们更需强调其对于产业链规制方案的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依据仍是其对产业链整体效率的影响。此时的产业链整体效率实际上涉及整个国民经济,也涉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目标。

目前的煤电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近几年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需求。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到2007年,我国的电力供给又将出现过剩。本书认为,煤电产业链属于一体性程度相当高的一条能源链,并处于整个经济链的顶端,如果这条链的价格不稳定或上升幅度过快,就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尽管从长远来说,我们需要整体上提高能源价格,但考虑到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可行的方案只能是分步实施。因此,政府规制政策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也需要考虑供给过剩对产业链规制的效应带来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的电力供给不足,应对这种短缺成为现有规制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林伯强(2005)所推荐的方案为:“不控制计划内电煤价,让其与市场价并轨,由供求关系决定,同时也适当调高电价。”其依据之一是,“短缺为计划内电煤价格最终与市场价并轨提供了一个好时机。短缺时,消费者总是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涨价”。但我们认为,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存在两个方面的疑问。一方面,“市场化”并不意味着电煤价格一定是社会合意的价格。如上所述,在买方垄断市场上,市场化将意味着电煤价格被压低到边际价值之下。实际上,未来煤电产业链可能出现上下游均是寡头垄断的纵向市场结构,届时,均衡的电煤价格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复杂的理论问题。更不用说,市场化的定价完全不可能兼顾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目标。另一方面,与需求强波动相关的是,如果在短缺时电力涨价,到过剩时是否应该降价呢?如果不降价,那么电力价格就具有向下的刚性特征,会不断抬高整个经济的成本;如果降价的话,则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价格的剧烈波动。电力价格的剧烈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