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防城港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防城港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在客观分析防城港市经济发展方式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措施,以供参考。但是,由于防城港市进口依存度过高,远远高出全国水平近20个百分点,加上进口商品种类单一,使防城港市对外经济波动大,抵抗国际经济风险能力降低。

关于防城港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廖汝奋 杨佰升 吴东海 彭中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防城港市作为后发地区、开放前沿城市,在“十二五”这一关键时期,必须要顺应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本文在客观分析防城港市经济发展方式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一、防城港市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问题

(一)防城港市正迈入工业化及城镇化中期阶段

近年来,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能力及惠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速。“十一五”以来,防城港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GDP、财政收入连续3年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增长4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3.9∶38.0∶38.1调整为2009年的16.3∶51.2∶32.4,第二产业呈攀升趋势且超过50%,从目前的产业结构形态与发展速度来看,按照发达地区经验,防城港市正步入工业化及城镇化中期阶段,并将进一步加快。二是发展的综合效益和集约度快速提高。2009年,工业利税增长5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26.1%;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增幅分别高达288.1%、42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540.0%。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6家,总产值342.2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1.4%。全部亿元企业完成总产值3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9.6%。磷酸产业、粮油产业初现集群雏形。

(二)防城港市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依然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体系不健全、自生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民生供需矛盾加大等问题。

1.经济结构不优,速度与质量效益不统一。

(1)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支撑能力不强。2009年防城港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6.3∶51.2∶32.4,正好与我国2000年水平(16.4∶50.2∶33.4)相当。2005年至2009年的四年间,防城港市一产减少7.6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攀升13.2个百分比;三产比重不升反降5.7个百分比,并且比全国、广西分别低14.2和4.8个百分比。从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的普遍规律来看,要达到工业化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必需超60%。所以,防城港市产业结构调整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第一产业方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例较小。第二产业方面,主要是工业总量小结构不优,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度不高,附加值低,新兴工业产业欠缺,产业自生能力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对全市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接续十分不利。加上防城港市节能减排指标基数偏低,工业发展受节能减排因素的制约尤为明显。第三产业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生活性服务业水平也不高。

(2)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明显。防城港市各区(县、市)的发展条件不同,县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有逐年拉大之势。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防城港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0.37逐年下降到2009年0.3,说明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06年以来全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0%~60%之间,高于全国、广西平均水平。2009年,全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9%,超过广西10.3个百分比。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0%~60%为温饱,系数值越高,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该数据反映全市农村总体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2.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衡。

(1)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占主导。2005年以来,防城港市资本形成率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投资适度高增长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城市的典型特征,也是必经阶段。但如果资本形成率过高,过度投资必将挤占消费资金,将会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发达省市、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峰值后,都逐步下降。

(2)国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不足。近年来防城港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提升,但增幅不大。2009年仅比2005年提高了6.6个百分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内需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2000年以来,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该指标值都在60%以上。而防城港市该指标值从2005年的24.4%下降到2009年的18.59%,2009年全国、广西的该指标分别为37.38%、36.24%,说明防城港市内需严重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

3.进出口结构失衡,抵抗国际经济风险能力较弱。

(1)进出口比例失调。进口方面,2005年以来,防城港市进口总额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都在80%以上。进口以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资源性或者产品为主,其中进口豆粕大多用于防城港市粮油生产,其他进口产品大多是过境贸易。出口方面,2005年以来防城港市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都在8%至18%之间徘徊,比重偏低,而2009年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该指标值均超过60%。防城港市贸工互动不足,留在本地的外贸附加值不高,没有有效带动本地产业提升。

(2)进口依存度偏高。2008年、2009年,防城港市外贸依存度都超过60%,根据国内外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经验,该指标值较为正常。但是,由于防城港市进口依存度过高,远远高出全国水平近20个百分点,加上进口商品种类单一,使防城港市对外经济波动大,抵抗国际经济风险能力降低。

4.资源消耗较大,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加,临海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引进,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压力随之增大。特别是土地供给的刚性指标、节能减排硬性任务等都将对全市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防城港市必须以存量换增量,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才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内生动力缺乏。由于受到财力和科技能力的限制,防城港市技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较低。2009年财政的科技投入1198万元,仅占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的0.3%,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缺乏科技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2009年末防城港市有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即广西桂人堂金花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仅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1.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1亿元,仅占全市总产值的6.98%,而2009年广西北部湾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二、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分析

(一)国际环境

1.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深刻调整,防城港市必须主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以顺应国际经济新变化。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如提倡制造业回归、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气候一揽子计划等,甚至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增发货币及降息等各种各样的经济促进政策,这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对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和市场空间构成极大的冲击与挑战。防城港市处于开放前沿,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必须更为主动地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

2.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主的多区域合作日趋深入,为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防城港市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GMS合作、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合作,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多区域、多领域的合作为防城港市在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产业转移与承接、外贸方式转变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防城港市调结构转方式更具灵活性。

(二)国内环境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为防城港市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已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的主线,并明确要求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其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以把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防城港市要把握好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2.国家及自治区大力推动调结构转方式,形成对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力量。2009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规划,自治区也及时制定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等一系列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这对防城港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既是压力,也是机遇。防城港市原有产业层次低、发展比较粗放,必须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进一步支持广西发展,为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新动力。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支持广西发展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给予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家建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要求在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体制改革、低碳经济等方面,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示范、率先发展,为防城港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劲动力。

4.防城港市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深入实施,在重大产业与城市项目的带动下,防城港市着力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两化”步入跨越发展时期,投资、消费、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经济发展驱动力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推动了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防城港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可靠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是痛苦转型期,可能会出现经济总量及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防城港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有一定的产业带动、财政支付、就业创造、对外交往能力,这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快转变防城港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牢固树立“非转不可”、“尽快见效”的观念,以城乡统筹、优化结构、扩大内需、产业升级、民生发展、自主创新和低碳经济等为着力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按照“提升存量、调整增量”的思路,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1.实施大产业战略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钢铁、核电、金川镍铜三大“天字号工程”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以之为带动,加快打造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冶金及有色金属2个千亿元产业,能源、食品、装备制造、化工等多个超百亿元产业。大力发展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东兴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园、防城工业园区和上思工业集中区等六大产业园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提高园区发展承载力。抓住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契机,争取把企沙工业区列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做好园区与城镇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衔接,加快园区规划编制,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园区发展活力。注重信息化建设,促进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

2.从战略高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越来越重要,必须优先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防城港市临海临港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信息咨询、工程设计等生产性的现代服务业需求日益增大。“十二五”期间,防城港市临港产业将进入大发展时期,只有加快建设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冲仑物流园、中外运防城港仓储物流基地等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才能满足物流量大幅度增长的需要。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服务网络,引企入防,发展面向东盟的总部经济,加快服务外包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努力推进金融体系建设,扩大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东兴试点,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防城港市人气不旺、消费难以扩大,经济增长缺乏强劲支撑。大力发展满足大众多样的生活性服务业,不仅扩大本市消费需求,而且能极大地聚集人气,对防城港市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要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商贸流通、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家政、社区等社会需求大、潜力大、就业带动强的服务业。要重点培育城市商业中心,提升商业网点服务功能,改善购物环境。立足丰富的资源条件与产品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粮油、橡胶、煤炭、粮油、水产品、红木家具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加工基地。三是实施重点文化、旅游品牌工程。制定系统完善的中国海洋文化名城与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实施方案,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工程。以边境及沿海文化资源集中带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深挖防城港市文化资源,着重打造《梦幻北部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潭蓬古运河、防城中山路老街等多个富有文化底蕴、市场潜力大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展中国海洋文化、伏波文化研讨会、养生论坛等一系列文化宣传与品牌塑造活动。以东兴试验区建设为平台,构建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扩展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继续抓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大会战,全面完善各景区软硬件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3.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适应未来市场需要,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将其打造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当前,防城港市集中全力发展临海重化产业,这将成为未来防城港市工业的主导,但是如果一味发展重化产业,忽视发展新兴产业,将不利于产业更替与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防城港市潮汐能、风能、生物能等资源较多,特别是海洋产业潜力巨大,发展新兴产业条件较好,完全可以重点打造几大优势新兴产业。要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强化政策支持,在加快防城港核电、上思生物质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可规划建设一两个新兴产业园区,集中发展新医药产业、海洋产业等,将这些优势产业打造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产业高地。

4.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发挥防城港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具有防城港市特色的“五红五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建设一批制糖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优势海产品养殖基地和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将防城港市建设成为大西南地区具有亚热带特色的农产品集散地。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阵营。培育壮大20—30家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全面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糖料基地建设项目。三是发展加快打造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要提升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一批生态、观光农业。重点建设勒山古渔村、古榕部落、交东村、河洲村、金花茶观赏园、米丰生态旅游区等农业旅游示范点。贯彻落实防城港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壮大防城港市水产品加工业。四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培育,扶持各地开展“五红五金”、水产品、糖产品等物产的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与维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5.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工业化必须以科技为支撑,防城港市以大项目为主导的工业化更是如此。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中国—东盟(防城港)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创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多元投资,完善科技孵化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名牌培育,抢占行业话语权。鼓励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技改项目支持,提升科技水平。注重培养与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针,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树立城乡一体的理念,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逐步建立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市场体制、城乡管理体制,逐渐缩小城乡二元差距。

1.中心城区与县域协同发展。要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防城港市城镇化的进程。一是加快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中心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加快沙潭江片区、城南新区的开发建设,启动西湾新城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建设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着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发挥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二是加快县城区与中心城镇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东兴市、上思县的发展定位,增强中心城区产业对县域的辐射能力,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区与中心城镇的发展能力,使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一体发展,协同发展、错位发展。

2.加快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将东兴试验区建设作为防城港市的天字号工程来推进。一是强力推进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在行政管理体制、外经外贸体制机制、区域联动协调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为试验区建设注入活力。以项目为载体、优惠政策为保障,发挥其作为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的试验田、先行区、示范窗口作用。二是搭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合作平台。完善中越双边磋商协作机制,着力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平台建设,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国际金融、跨境旅游等,提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要加快建成中越二桥、防东高速公路、防东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3.实施边海联动战略,促进沿海沿边协同发展。“十二五”时期,要在战略上进一步突破和完善“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现有城市框架,东兴至港口边海沿线是突破口与发展重点。要整合边海资源,要发挥东兴试验区带动作用,扩大试验区范围至港口、防城沿边沿海一带,使港口优势与边境口岸优势互相弥补,促进生产要素不断向沿海沿边积聚。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边海产业集群带。重点建设江平等中心城镇,发挥其连接港口与东兴主城区的作用,形成梯次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边海城镇带。通过城镇连接和产业对接,使港口至东兴边海沿线迅速发展成为防城港市的黄金经济带。

4.着力创新城市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体制,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强化农村社会化管理,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改革,积极探索收入分配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对外贸易人民币互换试点等的基础上,加强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改革户籍管理,为外来人口落户防城港市创造条件,提升防城港市人气。加强财税管理,深挖税收潜力,扩展税源,促进财税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三)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加快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建设,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立以生态型产业体系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组织体系。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森林生态安全保护系统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沿海防护林体系、防城江流域保护、西湾清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沿路、沿河、沿海防护林带和生态廊道构建,全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开展红树林宜林地营林造林工程,加快建设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抓好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自然生态网络构建、生态营林基础保障工程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加强国家级金花茶保护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做好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

2.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科学预测未来防城港市产业的环境污染量,准确计算单位能耗及节能减排基数并预留弹性空间,积极向自治区申报“十二五”利于防城港市产业发展的节能减排指标。大力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促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建设取水远程在线监督监控系统,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对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的企业给予奖励。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支持制糖、火电、水泥、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培养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将防城港市上思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建设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向国家争取将防城港市纳入国家能源基地,加强与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加快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建设,加快上思县生物质发电项目、防城港企沙风电场,推进磷化工企业余热发电,建设省级甚至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市。

(四)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是“十二五”发展战略重点。防城港市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的大跨越,也必须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新局面。

1.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施户籍管理等综合改革,优化城市环境,吸引人们来防城港市创业就业安家,搞旺人气,这是“十二五”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要以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各县(市、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增强被征地拆迁群众、边境居民、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收入。加快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抓好多档次的商场、市场等消费娱乐场所建设,打造消费热点。加强物价管理、房价监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2.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投资是防城港市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也是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既要继续加大投资总量,保持经济增长强劲势头,又要注重投资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以三大天字号工程为带动,以资金集约利用为支撑,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向防城港市发展薄弱且急需发展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扩大防城港市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快转变外贸方式。加快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申报建设。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政策,规划建设粮油、水产品、农产品、制药、建材等加工贸易基地。加快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支持橡胶、煤炭、粮油、水产品、红木家具等重点产业的发展,促使防城港市边境贸易由简单过境贸易向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转变,不断优化防城港市贸易结构特别是进出口结构。鼓励外贸骨干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到防城港市发展业务,建设面向东盟的外贸总部基地。倾力打造防城港市作为东盟贸易信息中心、物流调配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的地位,以产业带动边境贸易,加快形成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东盟跨国贸易产业链。加快东兴新边民互市贸易区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里火、杨屋、滩散互市贸易区、企沙边贸码头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展防城港市与东盟等国家的贸易以及金融往来。

4.大力扩展多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论坛、桂台经贸合作论坛等重要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泛北部湾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港澳台合作,加强与云、贵、川、渝等地区的合作,将防城港市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商务总部基地。鼓励防城港市外贸企业走出去,支持更多的工程建筑企业和成套设备生产出口企业申请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培育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劳务经营主体。

(五)以实现民本防港为目标,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进一步巩固优化基础教育,加强对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扶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的县域均衡、群体均衡。要立足防城港市百万人口发展目标,提前规划布局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校。加快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通过与国内、区内有实力的高校、企业等联合办学的方式,力争建成3家以上职业教育学校与1家以上高等院校,培养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人才。注重对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搬迁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自我生存能力。

2.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民生事业。抓好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大众文化品位。加强地域文化以及京、瑶等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大力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抓好三甲医院的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

3.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未来十年,防城港市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将高速增长,且人口总量少,完全有可能率先在全广西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必须要做好超前谋划的工作。全面建设以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坚持“文明征地,和谐搬迁”,切实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努力解决华侨农林场、边境农村等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的历史欠账问题。切实做好帮扶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的工作,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安置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