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外连中财源广

通外连中财源广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外连中财源广 ——长元德蜡烛店及其分号德太生煤油庄长元德蜡烛店创办于清朝道光末咸丰初年。长元德的一般蜡烛有8个头儿或6个头儿,就是1斤8个或6个。蜡烛供不应求,因而长元德的业务便要昼夜加工,赶制蜡烛。“德太生”煤油庄同美孚洋行的来往手续均由该店负责人直接办理。

通外连中财源广
——长元德蜡烛店及其分号德太生煤油庄

长元德蜡烛店创办于清朝道光末咸丰初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在天津可以说是一家较早的产销我国旧式蜡烛的店铺。

我国旧式蜡烛有着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就有类似的照明蜡烛。旧时宫廷官府、贵族豪门,每逢举行夜宴,则灯光辉煌,宛如白昼,完全是利用这种脂油蜡烛照明。同时它又是举办婚丧喜寿、祭神祀祖必不可少的物品。

创办这种行业,还要从天津穆家的第一代创业者穆兴水说起,穆兴水家境贫寒,青年时以卖乌豆和其他食品养家糊口。最初他常在天津城里一家羊肉铺门前叫卖,日久天长,受到这个羊肉铺掌柜的赏识,招雇他当了伙计。由于穆兴水勤劳肯干,掌柜的另眼看待,不但以女妻之,还把这羊肉铺送给了他,从此穆兴水更加卖力经营。当时除卖生羊肉,还卖熟羊肉和羊“下水”,并利用煮羊肉时的副产品羊脂油,附带制造蜡烛。因此生意兴旺得利,又从张家口外买来活羊,运回天津贩卖。

1840年,穆家的穆成泰、穆成春兄弟于在天津市繁华的驴市口大街开设了“长元德喜寿花烛店”,前店后厂,制作销售蜡烛。因其采用羊油为原料,不用猪油,故赢得众多回族顾客。在同行竞争中,长元德“素蜡”以其选料精,工艺细,斤两足,大小规格齐全,烛体鲜艳美观,不跑油等优点压倒同业,驰名远近。光绪年间,在天津北大关估衣街西口开设分店,名“长元合花烛店”。业务数十年兴盛不定,产品远销各省,以至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以蜡烛为主产销的长元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享誉津门。第一是坚持不用次料。制作蜡烛主要原料是羊油脂占70%~80%,还要掺用少量的花生油和蓖麻油,而更关键的材料是“川占”。“川占”是四川产的“蜂蜡”,就是蜜蜂腹部蜡腺分泌的蜡质,通称黄蜡。把原料配合好,放入大锅熬,熬到一定火候,经过冷却,再配合苇子杆和棉花芯,制成大小不同的多种蜡烛。掺有“川占”制成的蜡烛,有光泽、结实,熔化点高,点燃时间长,不会因蜡碗破裂而流油,俗称“干碗蜡”。质量差的蜡叫“汤碗蜡”。蜡内的芯子,是挑选好的芦苇,苇秆上附有经过油浸的棉花捻,点燃后随着蜡油的熔化,吸到芯子上,保持直立不倒,不掉灰烬,火焰明亮,稳而不晃。第二是制造的蜡烛花色品种多。长元德的一般蜡烛有8个头儿或6个头儿,就是1斤8个或6个。较大的有1斤1对,斤半1对,2斤1对的,还有给各寺庙制作的特大号蜡烛。

另有为举办婚丧喜寿专用的精致花烛。对办婚庆喜寿用的,各有堆花的花烛,有“龙风花”或“八仙花”。对办丧事用的,备有白色或绿色的素蜡,上面写着蓝字或金字。这种红白事专用的花烛,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分别装在很美观的玻璃盒内,售价高,利润大。天津解放前,只有长元德独家制售,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香港和南洋群岛各地。

每逢旧历年节,特别是春节前进入腊月后,是长元德产销蜡烛最旺盛时期。蜡烛供不应求,因而长元德的业务便要昼夜加工,赶制蜡烛。平日积存的蜡烛,在年前完全卖光。收进的现大洋,来不及清点就堆积地上。长元德向来不往银行或银号去存款,相反的,银号、钱庄“跑街的”为争取得到存款,往往是亲去长元德等候取存款,由此可见当年长元德营业兴盛的情况。

长元德在营业兴盛的年代,为谋求更多的收入,曾派出人员去外地收购牛羊杂骨和牛皮,运回天津贩卖。牛羊杂骨交给日商武斋洋行或三井洋行,供应它们充作骨粉和骨胶的原料。牛皮最初是交由各货栈转售,后来改为直接卖给皮革加工厂,最终是自设皮革厂,开办皮鞋店。又曾在估衣街西口分号长元和蜡烛店对过开设过茶庄。

“长元德”在穆祥云、穆祥魁、穆祥荣弟兄三人的主持下,于1893年后开拓进出口贸易,出口牛油、牛皮、牛骨,进口煤油、洋蜡、石油蜡科、日光皂等。“长元德”在山东临清、济宁、济南、德州、徐州,沿津浦铁路各县都设立分庄或收购场,同时摊铺进口煤油、“洋货”等。在天津市内多处建场和仓库,广为收购牛油,净炼成坨或装铁筒以备出口。1910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石油短缺,外国洋行在华大量收购牛油,“长元德”因货源充裕而大发其财。战争爆发后,“洋货”价格猛涨,他们又将所存石油蜡料等抛出。“长元德”在新乡和各地设立的德太生煤油庄包销美字洋行的壳牌煤油,在各地收购牛骨出口日本(制骨胶、肥田粉),每年出口达数千万斤。

新乡“德太生煤油庄”是1916年由天津“长元德”总号经理穆幼三兄弟开设的,穆幼三以后由其子穆建光、穆筱轩任经理。该店坐落在新乡新华街西头路南,共有房屋三进院,五六十间,是租赁姜庄街姓王的。在新乡石榴园街沿卫河有一个院是该店的仓库。

该店主要经销天津美字洋行的煤油,供应新乡、辉县、封丘、延津、原武、阳武、修武、获嘉、汲县、博爱等10余县,每年销售4万~5万小桶煤油(每小桶29.5斤,当时价值2.923元),当时市场上销售的煤油70%是出自该号。同时,也销售少量汽油供汽车、飞机使用。另外,还销售英国太古洋行的白糖,英国利华日光皂、香皂等。该店还在河南省博爱县(演化)、武涉县木架店、汲县、辉县和滑县道口等地设庄收购牛骨、牛油,销售煤油,并经卫河、运河和铁路将收购的牛骨、牛油运往天津、青岛外销。

新乡“德太生”煤油庄1937年以前一直由天津“长元德”总号经理穆幼三的亲戚刘谓占、王少武出任该店贷方代理人。刘谓占,世称刘二巴,是穆幼三的妹夫,王少武是穆家的妻舅。1931年以后,该店发展日趋鼎盛。该店经销的煤油一般直接从美孚洋行在新乡建国路设立的美孚油站进货,有时也从天津美孚洋行进货。

“德太生”煤油庄同美孚洋行的来往手续均由该店负责人直接办理。新乡“德太生”煤油庄共有职工30多人(不包括临时的运输工入),设经理、会计、跑外(业务员)及工人,其中多数是回族,并多系由天津等地迁来。

该号为穆家独资经营,总会计设在天津总号,他们积累了较充裕的资金,所属职工多数是回族,民族宗教感情是互相维系的重要纽带。店内设有伊斯兰教礼拜室和供礼拜沐浴的水房,许多回族穆斯林职工都坚持礼拜、封斋,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店内都要炸油香、宰牛羊,并将油香和宰的牛羊,分给每个职工一份。德太生制度严格,分工明确,有一套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业务上同有关方面也很讲信誉,不坑不骗,因而德太生在社会上声誉较高。对本号职工按工作好坏评定工资,年终酌情馈送奖金。经理穆幼三以及以后的经理穆建光、穆筱轩平日在天津“长元德”总号坐镇指挥,每年春节前来新乡“德太生”煤油庄视察1次,进行年终结账,确定人员任免、留用或辞退,逐个给每个职工馈送不同数量的酬金。该店职工工资待遇,在新乡是属于优厚的。学徒3年,第1年每月工资5角,第2年每月4元,第3年每月8元,学徒可收取小费,实际收入并不很少。学徒3年满师后每月十几元。年终赏金最多的每人500元,最少的10元。店内职工尽管工时长,劳动量较大,平时均住在店内,不准回家,但店内伙食较好,一律吃清真饭菜,清早4盘菜,中午、晚上总有鱼肉。因此,职工比较满意。1935年该店捐资3000银元,兴建新乡疏河街旅新清真寺,并负责购买地皮、招工兴建,共计34间,该寺是新乡伊斯兰教较大寺院,在豫北地区也较有名。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特别是1938年春节后新乡沦陷,德太生煤油庄部分房屋被日本便衣队强行占据,后来又遭到美国飞机轰炸,使该店受到很大损失。因此,该号大部分人员被遣散,只留下八九人继续维持经营。1937年后刘渭占、王少武都相继告老回津,并先后去世,由张旭东充任该店资方代理人。张旭东,回族,河北省沧州南关人,该人不仅精通业务,还善于书法。日本投降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不久内战又起,前往天津的交通断绝,该店进油手续由负责人张旭东和张学勤二人在上海美孚洋行办理。后因国民党发行金圆券物价暴涨,赔了30吨煤油,至此该店已无法经营,后来不断向银行贷款勉强维持到1949年5月新乡解放。1948年新乡“德太生”煤油庄一度临时迁到郑州。新乡解放后王冠英、韩宝田、刘缉五、郝金发接受资方命令拍卖店内的家具等办理结束工作,该店于1950年春季全部歇业。该店资方穆建光、穆筱轩和新乡“德太生”煤油庄的部分职工张旭东、李子卿等人在天津转营长城橡胶厂,并于1956年参加了公私合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