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规划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

“十一五”规划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

时间:2023-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十一五”规划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效的最根本途径。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与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

四、“十一五”规划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

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效的最根本途径。在“十一五”规划中,继续强调了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对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了新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1.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提高能源经济效率

农业、工业、服务业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创造市场。虽然在工业化初期与中期阶段,可能表现为工业的超平均水平发展,但是,不注重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就会使工业发展失去基础。我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由于没有相应的发展,使得我国形成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狭小的工业品需求市场的矛盾。工业与服务业互为因果关系。工业的发展为服务业创造了市场,服务业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与效益、实现产业组织优化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虽然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并且成为最大的产品出口部门。但是,由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扩大,一方面,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且消耗和排放大量的能源资源及污染物;另一方面受到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能源等资源的浪费。工业是能源消耗强度最大的生产部门。据测算,我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是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5.5倍、1.3倍、5.5倍,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的电力分别是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5.3倍、4.9倍、4.5倍。工业与农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工业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并在生产率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为社会提供工业产品,从而达到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样或者更大的经济增长的目的。

2.把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准

我国过去的结构调整较多关注于某些产业成长性与收益性,忽略了其发展的负面性;强调增收,忽视节支,没有充分考虑能源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这种发展模式,实际上是在重复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老路,以大量的资源耗费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然而,与当年西方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发展环境相比,如今资源与环境已是非常稀缺且是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的资源条件与国际竞争环境已不允许我国重蹈依靠增加能源与资源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旧辙,必须要转向依靠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目标: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7.5%的同时,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把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准,会有效地控制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避免再度出现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盲目扩张,有利于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引导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把自主创新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自主创新不足,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能源与资源等要素投入的驱动,产业的技术水平长期徘徊。事实证明,单纯依靠技术引进或者以技术引进为主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不可能根本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也无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长此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失去动力,丧失竞争能力。能源是当今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生产要素,能源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一些产品、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能耗大、精度低。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大致相当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日本70年代中期的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

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与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我国能源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技术创新创造了市场条件,并且引导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方向。例如,宝钢为西气东输管道研制成功×70钢,武钢可以自己生产电力设备用的无取向硅钢,沪东船厂可以生产制造运输LNG的高技术船,上海外高桥生产制造30万吨FPS0大型储油轮,等等。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要加强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科技研究,使我国在节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技术突破;二要以企业为中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要运用多种鼓励手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税收的调节作用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能源产品可分为煤、电、油、气四大类。而这四种能源产品实际上都是能量存在的具体形式,在用途上可以进行替代和转换,从而能源产品之间存在着替代性和互补性,合理的能源价格不仅要反映能源商品的供需关系,资源的稀缺程度,而且还要合理地体现能源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近年来,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是由于较少考虑能源产品之间的相互关联,能源资源的稀缺性也没有在税收与消费价格中充分体现出来。完善我国的能源价格体制,就是要在价格中体现能源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使具有同样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能源产品具有相近的价格,另外,因资源的稀缺性而形成的价格收入应属于国家所有,而不应归生产者所有;对于过度消费能源的消费者也要征收更多的消费税,以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当前,要抓紧成品油与电煤价格的改革与完善,理顺能源工业内部的关系,促进能源工业的协调发展和各种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

专栏4—1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从2006年开始,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据统计,千家企业2004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7%。通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十一五”期间将实现节能1亿吨左右标准煤。

千家企业节能工作有六条具体要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二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定期报送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三要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四要加大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五要建立节能激励机制;六要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

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跟踪和考核方面,要求各省(区、市)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工作;国家统计局要跟踪、统计、审核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及其相关数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国家统计局每年对外公布上年度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国内外先进水平等情况;国家质检总局要依据有关规定,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进行检查;国务院国资委要指导中央企业将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内容,强化企业节能目标管理;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千家企业节能跟踪、评价和指导。

为推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开展,制定了七项保障措施:一是依法加强节能监督管理;二是实行强化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三是加大节能降耗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节能降耗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四是建立节能技术推广新机制;五是总结、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定期在千家企业中推选若干“国家节能先进企业”和“全国节能先进个人”;六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七是加强综合协调。

资料来源:根据发改委网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下发通知在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一文改编。

【注释】

[1]国家电网公司组编:《中国电力市场分析与研究》(2004年春季报告),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冯世良:《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2005年回顾及展望》,载《国际石油经济》,2006(2)。

[3]http://www.sdpc.gov.cn(2006/3/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