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就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他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不断发展期间,也不乏众多反对“企业社会责任”学者的论调与声音。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并不明确、复杂的问题。

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就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他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公司法学界又产生了著名的多德—贝利论战,两位学者就“公司的经理人员是谁的受托人”展开了大讨论。1953年,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伯文(Howard R.Bowen)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辩论真正开启。1961年,Eells和Walton进一步发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1975年,Davis和Blomstrom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与责任》一书中,给社会责任下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他们声称“社会责任是指决策制定者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务”。1979年,著名学者Carroll给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定义,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社会对组织所具有的经济、法律、伦理、慈善方面期望的总和,此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80年代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又掀起了新的热潮,并且还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的重视及重要国际组织的认可。90年代末,国内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不断发展期间,也不乏众多反对“企业社会责任”学者的论调与声音。冈尼斯(Gunness)就曾指出,有人批评企业社会责任反映了公司对解决困扰社会的诸多问题负有直接的责任,也有能力单独担当此任的信念,其实这种信念至多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奢望。史密斯(Smith)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含义模糊;单凭此点它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他看来,“企业社会责任”只不过是一种宣传工具而已。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并不明确、复杂的问题。

民营企业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划分企业类型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具体地说,我国目前所说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形式,包括国有私营、集体私营、合伙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私有私营等类型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此将外资企业单独列出来考虑,也即在此文中分析的民营企业是除了外资企业以外的其他非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合同内容不规范,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的问题;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员工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欠薪及欠薪引起的恶性事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不安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形象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民营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的统计:2003年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出口总额的62.3%、就业岗位超过75%和专利约65%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2005年,民营企业更是为我国贡献了60%的GDP,70%的就业岗位和60%的出口贸易。民营企业还在优化经济结构、应用新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民营企业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国有企业,而且几乎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都有民营企业的参与,它们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从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企业已在沿海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这些民营企业不但繁荣了当地经济,而且为中西部地区树立了榜样,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民营企业在应用新技术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逐渐崭露头角,涌现了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总投资仍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且投资方式和投资范围也有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经历了“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正在走向繁荣。

但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以家庭作坊式、粗放式、家族式经营模式起家,由于它的发展时间比较短、经验少,同时又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相差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总体来说综合实力相当薄弱。中华工商联合会制作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中指出:一些民营企业素质不高,见利忘义,制假贩假,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权益等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缺乏诚信度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民营企业制假贩假,提供不真实财务信息和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使广大民营企业遭遇“信任危机”。可见,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已制约了民营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不高,其主要表现:生产规模偏小,经营方法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方面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投资盲目性较大,决策随意性较强,家族式管理模式普遍,改革意识淡泊;民营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偏低,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无法使公司良性发展,企业主自身能力有限;创新能力欠缺,很多民营企业主创新意识淡薄,因循守旧。

(二)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不免在思想上会产生迷乱及误区。民营企业在指导思想上的误区,致使民营企业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缺乏公平竞争意识、普遍缺少诚信等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

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本文将从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三方面来分析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对消费者责任履行方面的问题

民营企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广告宣传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质量问题。商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其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然而我国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掺杂使假的现象严重,如瓶装啤酒爆炸、高压锅爆炸、电视机爆炸伤人的问题,比如用福尔马林浸泡水产品的问题,比如用工业酒精制酒的问题,用剧毒农药种植韭菜,用福尔马林浸泡豆芽等屡屡发生。这不仅威胁了众多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而且还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是对消费者权利的漠视。②广告宣传失真。很多民营企业为了吸引顾客,经常在广告上做些手脚,夸大产品的功能或做虚假的承诺等欺骗消费者。

2.民营企业对员工责任履行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员工责任履行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资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等方面。①劳动合同问题。有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②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中国企业的职业危害十分严重,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500万人以上,这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很多民营企业轻视雇员生命,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出现问题时推卸、逃避责任;还对职工进行体罚、非法监禁等,侵害雇员人身权益的行为。③工时和加班问题。违法超时加班是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在加工生产型民营企业,这种情况更为糟糕。④社会保险问题。民营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普遍较低。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对一些民营企业职工的实际人数都没有掌握,民营企业也不愿意向政府透露。对政府规定的企业应该为员工按时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民营企业常常是拖欠不缴。

3.民营企业对社会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目前,中国每年产出的GDP当中,有18%的GDP是通过透支生态环境和资源取得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每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我国的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还非常淡薄,这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利用资源和包装材料污染三个方面。①不按要求处理废料和排放废气。有的民营企业肆意将废气排入大气中;有的民营企业将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污染水资源;有的民营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料等不按要求进行处理,倾倒在露天或者水域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②肆意掠取自然资源。如我国很多小型私营采矿民营企业,在勘探采掘矿产资源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除了废气、废渣的排放,还有由于过度开采、肆意开采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地面沉陷等众多环境问题。③废弃的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商品包装本身除了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方便流通和消费、增强产品美感、激发顾客消费欲望等优点外,本身有着一次性消耗自然资源、一次性使用遗弃而导致环境污染等负面特征。有的民营企业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污染、有毒害的包装,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会存在这么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跟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又与我国民营企业总体发展水平及整体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我国民营企业尚处于资本积累的发展阶段,使得它们无法顾及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自身所处的生存状况,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真正做强做大的知名民营企业并不多,民营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据《科学投资》调查和研究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在3~4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约为美国的10倍。我国众多民营企业所处的生存状态,决定了民营企业尽量进行资本积累以求得存亡,也决定了企业必然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得以生存而后才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2)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使得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由于经济体制的调整和转变,使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粗放型扩大再生产方式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后,遭遇诸如能源、交通等“瓶颈”的制约,经济增长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经济增长不得不拉回到主要依靠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上来。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民营企业原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就不得不面临着深刻的调整,从而造成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由于民营企业的自利行为以及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劣势,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完全限于追求企业自身的利益,成为纯粹的“经济动物”,而置国家和社会利益于不顾,从而把自身发展造成的外部负效应转嫁给他的利益相关者,由他们来承担这些外部成本。

(3)民营企业行为的受害者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民营企业行为的受害者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或有法律意识但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而对不公平待遇忍气吞声,也是民营企业不履行基本社会责任的原因。国内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的民营企业,看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变本加厉地对待企业员工,但是企业员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缺乏法律知识,或苦于没有一技之长而只好忍受现状,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一些民营企业不尊重员工、不提供或提供简陋的工作环境、拖欠工人工资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发生。消费者在消费商品遇到假货感觉上当受骗时,虽然有一些人不甘受骗,走上维权之路,但是多数人苦于维权程序烦琐、维权成本比较高,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选择自认倒霉。

(4)我国政府和社会机构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和引导不够。在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教育机构发挥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政府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制约企业的违规行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进而使得企业的诚信行为和诚信记录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地方政府往往过于追求GDP目标,只注重民营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民营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地方政府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出发,片面理解“服务型政府”定位,在放宽管理的同时,没有加强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很多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管力度薄弱,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有了解。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企业自觉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国内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效能评估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系统机制,给部分追求短期利益的民营企业有机可乘,造成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三)政府在监督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

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而言,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仅靠民营企业自身的觉醒,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地启发和培育。本文认为要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入手:

1.利益引导民营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观念

责任认同是民营企业承担责任的前提,责任认同不仅需要强制手段得以实现,还需要利益引导措施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责任观念以自觉承担责任。只有社会重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民营企业认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量力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此,政府首先要加强对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典范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其次还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的优惠。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大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属于企业的社会义务,由于民营企业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权利,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时,民营企业可能拒绝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这一社会责任。所以,能否将社会责任信念付诸实践,单纯地依靠行为主体的自觉行动往往是不可靠的,除了通过教育的激发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外部控制力量即国家和政府的监控来启发。因此,必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和监管水平,这在转轨时期企业法律责任的履行方面尤其重要。另外,在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执法的水平,杜绝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发生。最后,对于超出企业社会义务范围的社会责任,如慈善捐赠等,政府还可以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规范体系,让民营企业有可衡量自身行为道德高尚程度的标尺。

3.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目前我国宣传比较多的是1977年8月美国CEPA A(Council Economic Prior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所制定的国际评价标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国内对民营企业的评价标准也仅仅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也不利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先进经验,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我国民营企业具体实际情况的规范化、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

4.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引导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发挥监督职能

建立民营企业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基础在于政府,表现在政府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政府充当社会公众的监护人和协调民营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仲裁人,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并监督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民营企业逃避社会责任,以保证民营企业对强制型社会责任和关联型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

社会公众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受益者,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直接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也最有发言权,同时公众又是民营企业生产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程度决定着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公众的行为趋向对民营企业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因此扩大公众的参与权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强大的外在压力。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主体的第三方,相对公正,没有私利,发现问题成本也低,国外在各个领域都很活跃,表现出及时、高效灵活、创新的优势,可以做很多政府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比如,它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或者代表群众对民营企业的污染行为提起诉讼,捍卫公众的环境权益,还可以定期公布环境报告,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以督促民营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此外,要利用我国庞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群。新闻媒体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引导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哪些民营企业做得好,哪些民营企业做得不足,通过新闻媒体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进而对民营企业施加影响,促使民营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多种多样,既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分不开,也与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

(四)民营企业在建立和谐社会和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使中国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缺陷,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东西部经济存在相当差距,庞大的失业人口和失学儿童,弱势群体缺乏救助,社会分配不公(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这显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绝大部分财富尚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另外,中国在成为世界级加工厂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污染输入国,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

一个文明的社会,每个企业都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赢利的同时,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如为职工提供更好的舒适工作环境与良好的福利,为社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消费者提供可靠安全的产品,关注并保护环境,是民营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民营企业要在建立和谐社会和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履行好相应的社会责任,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

1.培训企业高管人员,增强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意识

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民营企业的核心,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与否是民营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履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首先要增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培训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摒弃传统的只对股东负责的理念,增强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意识,并让他们充分地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核心运作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把对环境社会的责任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宗旨,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②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树立尊重职工、善待职工、加强职工的在职培训、改善劳资关系,力争在民营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环境。③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其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程度挂起钩来,完善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民营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把民营企业长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作为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给高级管理人员以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和动力。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

民营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先要树立正确的企业责任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正确的企业责任观,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依托和载体,它有利于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氛围,扩大市场社会责任的范围,增强社会责任在民营企业中的活力,把企业社会责任教育逐步引向深入。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逐步形成企业员工统一的价值观,养成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定式,在客观上帮助企业员工尽快接受市场社会责任的基本观念和道德规范。而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员工树立统一的道德要求、道德标准、道德习惯,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有利于为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理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

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和动力。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的回馈,是企业利润的一种分配方式,同时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投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这种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并非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一旦中断了这种投资则会前功尽弃,甚至会声名狼藉,亨氏食品、“欧典”地板、雀巢奶粉和SK-Ⅱ等品牌的诚信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这不仅不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相违背,相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平台,成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因此,民营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结合短期的现实目标,给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明确的目标。

4.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保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企业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即使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也会有人不把相应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时就要发挥制度的作用。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员工的总体素质不高,更需要制度的约束。因此,民营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规范制度,奖罚分明,严格执行,来帮助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使企业的理念和决策很好地贯彻,除了需要科学的制度外,还需要配置得当的管理机构。民营企业部门的设置、部门职责和权力的分配、部门人员的分配、部门之间的协调、上级和下级部门间的配合等问题的处理处处关系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否到位。这也是企业执行力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落脚点在于如何地履行它。因此,民营企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关键是在企业内部机制上下工夫,使企业的内部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让企业的经营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有规范制度的约束,有管理机构的支撑。

民营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浪费自然资源的浪费者和自然环境的损坏者。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民营企业必须增强社会公德、增强责任意识,改变已经相当普遍存在的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思想。实际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绿色产品、推进绿色生产、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原则上讲,都必须靠企业的努力才能实现。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意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扮演着特殊重要的角色。

(作者:梁军、秦华容,宁波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