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中国的罗斯福新政”

“当代中国的罗斯福新政”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中国的罗斯福新政”1929年10月29日,这天已被历史铭记为“黑色星期二”,正是这一天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正是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举措,带领美国最终走出了经济萧条的阴影。也许可以形象地将这次经济重振计划称为“当代中国的罗斯福新政”,因为我们将看到社会变革的开始,还将看到公正、公平、和谐社会的确立。

“当代中国的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29日,这天已被历史铭记为“黑色星期二”,正是这一天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美国股市暴跌,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加拿大长期投资骤减,国民收入大幅缩水;德国失业率狂飙,纳粹法西斯上台;澳大利亚出口需求下滑,民间骚乱兴起……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市危机、银行危机、实体经济危机相互推动,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此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一个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

正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出台。新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济干预。美国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目的主要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稳定金融、重振经济,实行所谓凯恩斯主义。第二阶段是社会变革。第一,联邦失业救济成为半永久性措施;第二,《全国劳工关系法案》通过,工会集体议价能力提高;第三,《社会保险法案》通过,全美建立了统一的社保体系;第四,通过《税收法案》,恢复了再分配税收体系。正是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举措,带领美国最终走出了经济萧条的阴影。

2008年的中国所面临的情况与1929年的美国很相似:生产能力过剩,人们有效需求不足。近10年来,我国内需启而不动,扩而不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两高”加“出口导向”;我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阶层断裂。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只有通过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社会进步才是走出经济危机的出路。经济社会重振方案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突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使得科学发展观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以此进一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

庆幸的是,我们国家非常迅速地出台了规模庞大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即“国十条”。“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正是这次政策的风格。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企业发展拉开了我国经济重振计划的序幕。也许可以形象地将这次经济重振计划称为“当代中国的罗斯福新政”,因为我们将看到社会变革的开始,还将看到公正、公平、和谐社会的确立。

据发改委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整个社会大体需要4万亿投资,根据现行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安排的方案,需要中央投资11800亿,其余由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投入。从图1.1和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2008年新增的1000亿,还是4万亿,其资金大头都是民生。民生投资在这次经济重振计划中占了很大比重,是国家考虑的重点。

img2

图1.1 4万亿分布图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img3

图1.2 1000亿分布图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