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微观与宏观经济

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微观与宏观经济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微观与宏观经济我们研究企业、市场和国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主旨是要研究它们在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所以在科技型经济时代,仍然必须正确处理好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领域两个层面的关系,使其相互结合和统一起来。

第四节 科技经济时代的微观与宏观经济

我们研究企业、市场和国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主旨是要研究它们在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如果能够正确处理这两个层面的经济关系,就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地向前发展。

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企业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单位。如果离开了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社会就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发展阶段中,企业会具有不同的性质、形式、发展状况和特点,这是应当明确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不仅有企业这个微观层面和基础,还包括行业、部门和国民经济领域这个宏观层面的经济活动,否则,就不会有社会再生产总的循环与周转。所以,要保障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和正常运转,除了确定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发挥自主生产经营的作用,同时必须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行业中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行业和企业进行必要的协调和综合平衡。这样才有可能为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两种片面性:一种观点是片面强调国家的宏观经济职能,不重视或者忽视企业的主体地位,忽视企业自主生产经营的职能和作用,与此相反,只强调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否认或者低估国家的宏观经济职能。实践表明,将国家的宏观经济职能和企业的微观经济职能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片面的。只有将两种经济职能结合和统一起来,才会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持续的发展。

市场和市场经济,同样具有微观和宏观两个经济层面。市场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流通环节,单个市场的商品交易属于市场经济的微观领域。市场作为整个商品流通领域的结构,即作为所有商品交易活动的总和,包括商品供给和需求活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属于市场经济的宏观领域即宏观经济层面。正确处理市场经济微观和宏观两个经济层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的关系,是扩大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市场和企业不同。商品生产、市场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历史范畴。市场和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的解体是物物交易和市场的起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也就相应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其中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但由于包括前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不完全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条件,所以在现实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这就说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要求的、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没有错,当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社会基本矛盾发展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了的时候,商品生产和市场就会成为不必要的东西而自然趋于消亡。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中国特定社会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国家同市场一样,也是一种历史范畴。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阶级斗争的产物。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社会的逐步形成,国家便作为奴隶主的代表机构应运而生。所以,国家具有阶级镇压和专政的职能。当然,国家还具有其他对内和对外的职能。随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变更,历史上便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则称之为人民民主专政),是使国家逐步趋于消亡的必经步骤和科学途径。

国家消亡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和意志所决定的,而是随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使国家的存在不再有必要而自行趋于消亡。国家和市场消亡了,但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仍然会继续存在,并且要持续地、更加健康有序地高度地向前发展,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全面发展。所以国家消亡,并非搞所谓无政府主义社会,而是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织实行高度自觉和民主的社会自治共同体体系的社会自治,从而将会使社会由工业文明时代逐步过渡和正式转变为知识即科技型经济时代。

在科技型经济时代,当国家和市场消亡以后,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两个层面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否则,就不会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健康发展。所以在科技型经济时代,仍然必须正确处理好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领域两个层面的关系,使其相互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是对立的统一,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协调发展。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永恒法则。科技型经济时代也不能例外。所谓微观和宏观两个经济层面的协调发展,其中包括各种产业结构、各种产业内部的产品种类和产品结构、各种生产要素及其比例关系,根据社会及其成员的需求与供应关系,求得总体上的平衡。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关系,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就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建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来研究和解决这一类问题。这是经济学科的一种发展。

所谓微观经济学,按其作者的原意,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单位,分析同个体单位有关的各种经济数量和变量及其变化。我们认为这种认识和概括是不完善不成熟的。按照我们的观点,微观经济学应当是指研究企业或单位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各种经济数量变化及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以便研究和掌握企业或单位如何发挥自己的生产能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产品,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它的研究方法同理论经济学的方法论有所不同。但它并非一种简单的个体分析方法,而是主要运用实证法并借鉴辩证法,研究企业或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潜能,从而促进企业和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资产更好地增殖的目的。

所谓宏观经济学,按其原意,研究对象只是一般地提及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它分析与整个国民经济有关的总数和变量以及它们的变化。其分析方法称之为宏观或总量分析。同样,这个研究对象的定义和概括是不明确、不成熟的,未能接触到实质性问题和研究目的。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或社会经济活动为范围的,研究和掌握有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及其演变与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所谓国民经济活动范围包括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及其变动问题、社会就业问题、财政收支和税收问题、金融系统状况和变化问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状况及其变化问题、投资总量消费总量和进出口贸易状况和变化问题、储蓄状况和变化问题,以及它们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和规律性问题,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所以,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对宏观或总量的一般分析,而必须深入到对国民经济宏观领域的产业结构关系、各种生产要素和科技水平的关系以及对社会需求和供应结构与总量变化的比例关系和综合平衡等,从这各种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中研究和掌握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提升到这种高度和要求,才能堪称为宏观经济学。

在科技型经济时代,当国家和市场消亡了的时候,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发展社会再生产和经济问题。在新的社会联合共同体的条件下,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微观领域和社会宏观领域的经济关系及其相互影响问题,对各种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与产品规格,如何协调发展和综合平衡问题,正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如果离开了以上各种研究,不认识和掌握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就会影响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领域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平衡,从而就会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循环与周转,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就会失去保障。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现在和将来,中国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学体系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