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与泛化

发展与泛化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异军突起到蔚为大观,真人秀以旋风般的规模和速度席卷世界。写实主义在电视领域的影响和流变中出现了被称为“真人实境电视节目”的一种节目类型。同样的,有论者曾指出,现代艺术中对日常行为做展览的潮流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起源中对日常行为的展览有一种同构性,后者或许还获得了来自前者的启示。这部富含批判性的电影现在看来似乎是对真人秀电视节目出现的预言。

从异军突起到蔚为大观,真人秀以旋风般的规模和速度席卷世界。它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可塑性,其根须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已经向任何可能的方向伸展。它不仅表征电视节目制作新方式和新风格的爆炸,还标志了电视文化在新的社会语境和技术语境中的新发展。

一、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史前史

事后来看,电视真人秀这种新型电视节目的出现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在它以完整的形态诞生并被命名,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的新型电视节目形态之前,就已有很多可以导致其产生的片断性、元素性、启发性的东西长久存在了。只是由于传播生态、媒介技术、电视理念、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它们没有契机得以聚合从而显性成型进而蔚为大观。

根据其具有纪录片式的纪实风格的特征,真人秀被认为开创并显示出一种“观看自己(自己演自己看)”的新电视写实主义(new realism TV)。这与艺术上的写实主义有可以追溯的潜在联系。从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rubet)到瓦尼莎·比克罗夫特(Vanessa Beecroft),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到奥兰(Orlan),当我们近距离审视他们作品的时候,很难不注意到现代艺术对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源的影响。以库尔贝为例。他的作品如《奥兰的葬礼》(1849—1850),选择了展示“现实”(资产阶级、农民和工人的日常生活),坚决与学院传统根深蒂固的、代表了理想社会精英文化的古典继承决裂。库尔贝在1855年将这一风格定义为“写实主义”[17]。写实主义在电视领域的影响和流变中出现了被称为“真人实境电视节目”的一种节目类型(后来真人实境电视节目也成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称呼之一)。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包括《录像日记》、《抓个正着》、《全美通缉令》(America´s Most Wanted),《视频国家》(Video Nation)、《你已经被陷害》(You´ve Been Framed)、《硬拷贝与内部版》(Hard Copy and Inside Edition)等等。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强调被基尔伯恩(Kilborn,1994)称为的“真实生活实践的活跃和自发性”。它们的吸引力在于不经专业传媒机构设备或传媒人员的技术处理,受众可直接获取“真实”画面。这些节目所包含的内容,用邦德杰格(Bondebjerg,1996:37)的话来说,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可信的现实”,而这些节目提供了访问它的途径[18]。同样的,有论者曾指出,现代艺术中对日常行为做展览的潮流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起源中对日常行为的展览有一种同构性,后者或许还获得了来自前者的启示。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这种难以归类的创作形式的发展历史中,《真实世界》(Real World)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赋予了真人秀另一个重要的特点。这个节目1992年在MTV播出,全程记录了7个年轻人在一套房间里为期3个月的生活。它采取共13集每集30分钟的形式。在直接继承《一个美国家庭》(于1973年根据对一个加利福尼亚家庭的日常生活长达300小时的跟踪报道制作而成)的节目形式的基础上,《真实世界》建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点之一: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交叉(如果不是交换的话)[19]

1997年,日本一家濒于倒闭的电视台,为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想出一个主意:征集两名男子,从东京徒步走到英国伦敦,历时半年,其间除了乘船之外,不得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途中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得有人帮助。如果能按时到达伦敦,获胜者将获得高额奖金。从东京到伦敦,电视台全程直播。正如电视台事先预料的那样,这个节目从一开始便吸引了无数观众,收视率高达20%,电视台就因为这一个节目起死回生[20]

1998年,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了一部由金·凯瑞(Jim Carrey)主演的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这部富含批判性的电影现在看来似乎是对真人秀电视节目出现的预言。电影里,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在30年前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Truman Burbank)。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海景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故事的最后,楚门发现了真相,然后凭一己之力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逃离了这个操控了他的人生长达30年的摄影棚。这是一个媒介时代的操纵隐喻。媒介创造出超乎想象的巨大的虚拟世界。

二、一种全新节目形态的诞生和成功

1999年,荷兰制片人约翰·德·莫尔(John de Mol)与他的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Endemol)受托于一家电视台,为其策划一种新的节目样式。莫尔及其主创人员初期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后来,有人联想到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进行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于是一个以“生物圈二号”为原型,以公开招募和选拔出的自愿实验者为实录对象的新的电视节目样式——“窥探真实秀节目”(voyeuristic reality program)诞生了[21]。这就是1999年9月在荷兰“Veronika”电视频道首次亮相的《老大哥》(Big Brother)。

《老大哥》节目灵感的又一个来源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出版于1949年6月的著名反乌托邦小说《1984》。在小说中,奥威尔描述一个未来的极权社会。其最高领袖就叫老大哥,老大哥通过各种各样的现代科技手段对全体人民进行监视,书中的一句核心的话就是“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呢”。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反讽性地将“老大哥”作为节目的名称,并且也做到了让“老大哥”的眼睛在节目中无处不在:从众多自愿者中征集挑选出的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原本素不相识的6男6女被置于一个特制的,有着花园、游泳池、豪华家具的大房子里。大房子里面安装了无数个监视器,监视所有在里面人的一举一动。经过一周之后,选手们投票选出两个最不受欢迎的人,然后再由观众投票选出其中一个出局。这样一周一周接下去,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为胜利者,可以获得大笔奖金。

节目的出现有人用“惊世”来形容。除了指其引发的收视热潮导致了大量模仿和激烈争论外,其惊世之处还在于它把真实和设计策划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以往已有的电视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的电视制作理念,开创出了全新的节目。

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某一个新电视节目的开端。以《老大哥》的播出为标志,一种迅速扩散至全球并不断衍生出各种亚类型的全新的电视节目形态诞生了,这就是电视真人秀。深入研究过美国电视节目发展史的学者苗棣指出,真人秀是电视史上少有的新的节目样式。当我们回顾美国电视六七十年的发展历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稳定存在并长盛不衰的节目样式,不过就是那么有限的几种。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电视飞速发展的初期,人们就能从电视中看到新闻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谈话节目、游戏节目、体育节目和纪录片。大概除了真人秀以外,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所有基本节目样式,在那个时代已经具备雏形[22]。真人秀在电视节目发展中的开创性和突破性由此可见。

尽管无论学界、业界还是观众,在何谓真人秀,它应该被叫做什么名称才最合适,它包含了哪些类型,它的边界在哪里,它对世界来说是“破坏安宁,使世人再度陷入煎熬难忍的困境;或是灵光照寰宇,福自天来”(美国散文家E.B.怀特语)等问题上一直存在大量激烈的争论和认识上尖锐的冲突,但都完全不妨碍真人秀成为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庞大、最壮阔、最成功的“媒体奇观”。

真人秀取得的成功,在世界电视史上也是十分突出的。以开山之作荷兰的《老大哥》为例。1999年9月16日《老大哥》节目首播时,观众高达2 400万人。截至当年10月30日,约有三分之二的荷兰人看过这个节目[23]。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接下来借助成功的跨国运营模式,将《老大哥》的节目成品和版权售卖给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电视台,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于是也迅速有了自己版本的《老大哥》。就连超级传媒帝国美国都引进了《老大哥》的模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为此付出了2 000万美元的版权费。原创《老大哥》的恩德莫公司为此年营业额达到了4.68亿美元,利润4 700万美元[24]。《老大哥》为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带来的收益还不止于此。不久,证券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1996年,《老大哥》节目的制作公司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的股价为每股24美元。2000年,《老大哥》节目播出后,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的股价跃升至每股100美元。后来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老板以每股153美元的价格共计53亿美元,把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卖给了西班牙的电话业巨头“Telefonica”[25]

同样,真人秀的浪潮也未止于此。2000年5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由马克·伯内特制片公司(Mark Burnett Productions)制作的生存挑战型真人秀节目《幸存者》(Survivor)。同《老大哥》一样,《幸存者》成为全新的电视节目类型——真人秀的经典之作,而且它们分别成为电视真人秀家族当中两种典型类型的种子节目。

《老大哥》刚出现的时候,人们感到了分类上的困难,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从制作手段上可以归为记录节目,不过《老大哥》为记录节目加入了两个重要概念——禁闭和实时。《幸存者》沿用了窥视、游戏、禁闭、实时、日常生活的展示、记录等《老大哥》开创出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把后者静态的室内真人秀变为动态的野外生存竞赛真人秀。节目在热带荒岛上制作,用热带自然奇观、野外生存考验、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冲突强烈的竞赛把观众带入极富戏剧性的情境之中。它不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场戏剧。只是这场戏事先没有脚本,不用演员表演,完全由游戏参加者遵照游戏规则自主行动。而这样,节目的戏剧性却往往超过虚构的节目,但同时它又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因此,《幸存者》理所当然获得了成功。

与《老大哥》相比,《幸存者》的成功同样是令人瞩目的:第一季播出的第二周,收视率就跃居全美第一;该季最后一集创下了家庭收视率为28.2%的收视纪录;全美约有44%的家庭计5 800万人收看了这一节目,开播当年就达到美国夏季节目收视率的新高,创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该时段13年来的收视纪录,也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美国四大电视网收视率最后一名一跃坐上了头把交椅。《时代》据此将它评为2000年十佳电视节目的冠军,《娱乐周刊》也将当年的“年度娱乐圈最具影响力人物”授予决定制播《幸存者》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雷穆飞(Les Moonves)。《幸存者》在随后的几季依然保持强劲势头:2003年获年度真人秀节目评比第一个周播节目观众投票第七的佳绩;2004年2月作为非虚构类节目获得年度最受观众喜爱的30个电视节目之一;到2006年9月,《幸存者》已播出了十三季。

长久播出代表了生命力,获奖代表得到了业内的肯定,而收视率代表了可观的广告收入。《幸存者》第一季最后一集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它以及真人秀节目几乎成了节目制作方的“摇钱树”——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 Co.)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美收看该集节目的5 100万人中,购买力最强的18岁至49岁成年观众占18.7%。制作方因势利导将节目最后一小时的广告价格狂涨至30秒60万美元的天价。仅这一集节目,《幸存者》的广告收入就达3 600万美元。当然,在整合营销的模式下,制作方还从版权销售、衍生商品开发等方面获取大量的收益。通过直接销售成品节目和销售创意模型两种方式,《幸存者》在意大利、瑞典、瑞士、澳大利亚、中国(内地、香港)等地播出,大约二十多个国家制作了《幸存者》的本地版。“幸存者”系列的T恤衫、帽子、小说、录影带、电脑游戏被制作商及时推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马克·伯内特——《幸存者》的制作人,即马克·伯内特制片公司(Mark Burnett Productions)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幸存者》火了,接下来就是真人秀节目大量涌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波又一波收视狂潮和制作者相应的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令人目不暇接。

三、真人秀天下

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和马克·伯内特制片公司在制作《老大哥》和《幸存者》时采用的全新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手段启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电视节目制作者,他们仿佛开了窍般尝试各种题材。很快,在吸纳这些成功的节目的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各式各样的真人秀节目纷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一)欧洲的真人秀电视节目

法国M6电视台2001年4月播出了比《老大哥》更极尽窥视之能事的《阁楼故事》(Loft Story),德国制作了竞技游戏色彩浓厚的真人秀《硬汉》(Tough Guy),瑞典出现了《求婚》(Marry Me)、《农庄》、《酒吧》,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播出了造星节目《流行偶像》(Pop Idol)。《流行偶像》不仅是当时ITV一频道最盈利的节目,还成为真人秀中选秀节目的模板,直接影响了福克斯广播公司(FOX)极受欢迎的《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以及在中国电视史上定会留下一笔的《超级女声》。英国方面还有BBC2播出的《衣着大禁忌》(What Not to Wear)。这个节目还在BBC美国频道播出,其节目形式影响了探索频道(Discovery)美国传播网学习频道(TLC)的《衣着大禁忌》(What Not to Wear);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还制作了《间谍节目》、《盲目约会》(Blind Date);而Channel TV制作了《我以前在这里吗?》(Have I Been Here Before?)、《名人爱岛》(Celebrity Love Island)以及《美国名人健康俱乐部》(Celebrity Fit Club USA);BBC3推出了《单身汉》(The Bachelor);欧洲的其他真人秀节目还有法国电视三台的《世界行》、恩德莫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的《盲目的信任》(Blind Faith—do you have it?)和《让梦想成真》(Operacion Triunfo Make Dreams Come True)、西班牙的《胜利行动》,以及新西兰电视台(TVNZ)的《巴特勒见闻录》(What the Butler Saw)等等。

(二)美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

真人秀的制作播出大国美国更是开发了不同类型不计其数的节目。2001年,美国几大主要电视频道都把真人秀当做“主菜”,美国广播公司(ABC)有9档此类节目,福克斯广播公司(FOX)也有9档,全国广播公司(NBC)有6档,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有6档,音乐电视网(MTV)有3档,家庭影院(HBO)有2档,透纳广播公司(TBS)有1档。2003年1月,一份调查显示,在美国13个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中,真人秀类节目占了7席,超过一半;2004年夏天,美国四大电视网(ABC,NBC,CBS,FOX)推出了至少20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相当于2003年夏季的两倍。这年迪斯尼公司出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索尼娱乐频道(SONY)新力影业(AXN)播出的室外真人秀《奇异旅程(急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再次荣获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这是它继2003年获此殊荣后连续两次获得该奖。细数其节目,美国福克斯电视公司继引发争议的《谁想嫁给百万富翁》后,又推出了更惹人非议的所谓“性爱实境节目”《诱惑岛》;该公司还先后制作播出了《寻找真爱:阿拉斯加的未婚女子》(Looking for Love:Bachelorttes Alaska)、《个性先生》(Mr.Personality)、《海军新兵营地》(Boot Camp)、《百万富翁乔》(Joe Millionaire)、《美国婚礼》(Married by America)、《天堂旅馆》(Paradise Hotel)、《天鹅》(The Swan)、《人造美女》(Artificial Beauty)、《希尔的厨房》(Hill´s Kitchen)、《万岁》(Banzai)、《简单生活》(The Simple Life)、《简单生活Ⅲ:实习生》(The Simple LifeⅢ:Interns)、《小镇谋杀案》(Murder in Small Town X)等。

处在激烈竞争中的其他几大电视网也推出各自的真人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引进《老大哥》,自创《幸存者》,他们还制作播出过《奇异旅程(急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爱神丘比特》(Cupid)、《遗产争夺战》(The Will)、《完美管家》(Wickedly Perfect)、《超级减肥王》等等;全国广播公司(NBC)名下的真人秀有《英雄出少年》、《美国最有天赋的儿童》、《为爱情还是为金钱》(For Love or Money)、《见见我老爸》(Meet My Folks)、《名望》(Fame)、《梅开二度:全美最具才华的老人》(Second Chance:America´s Most Talented Senior)、《学徒(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坚持到最后的滑稽演员》(Last Comic Standing)、《隔墙有耳》(SPY TV)、《绿光计划》(Project Greenlight)、《大饭店》(The Restaurant);美国广播公司(ABC)制作播出了《乐团梦工厂》(Making the Band)、《你激动吗?寻找全美最性感的人》(Are You Hot?The Search for American Sexist People)、《我是名人——让我离开这里!》(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莫尔》(The Mole)、《莫尔2:下一个背叛者》(The Mole 2:The Next Betrayal)、《极速阿尔塔》(Race to Altar)、《改头换面》(Extreme Makeover)、《家庭》(The Family)……其他如索尼影视电视公司、辛迪加电视台、派拉蒙电视台、斯派克电视台(Spike TV)、探索频道(Discovery)美国传播网学习频道(TLC)、帕克森电视台(PAX TV)、华纳兄弟电视网、MTV音乐电视频道、冒险线节目制作公司(ALP)等机构先后推出了《危急关头》(Worst-case Scenario)、  《圆梦者“理查德·西蒙斯”》(Richard Sim mons´Dream Maker)、《我不怕你》(I Dare You)、《笨人乔乔》(The Joe Schmo Show)、《衣着大禁忌》(What Not to Wear)、《偷拍相机》(Candid Camera)、《这是一个奇迹》(It´s a Miracle)、《生存日记》(Make My Day)、《虚拟生活》(The Surreal Life)、《The Osbournes》、《公寓楼:北海岸》(Boarding House:North Shore)、《迷失美国》(Lost in the U.S.A.)、《明星作坊》(The Starlet)、《流行新星》(Popstars)、《流行歌星Ⅱ》(PopstarsⅡ)、《爱之链》(Chains of Love)、《高中生大团圆》(High School Reunion)等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有些是从无到有,完全原创,而有些像《偷拍相机》(Candid Camera)、《圆梦者“理查德·西蒙斯”》(Richard Sim mons´Dream Maker)等,则是把原有的节目改造成真人秀。

(三)真人秀在全球范围的扩散

欧美不仅为自己的电视观众制作大量电视真人秀节目,还借助成熟的节目经营模式成为真人秀节目成品和节目模版的输出地。某种新的真人秀节目或真人秀节目亚类型一旦出现,很快便能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等处于世界传播格局边缘地带的国家播出或被翻版制作。

虽然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但经过或成功或差强人意的本土化改造之后,出现在欧美屏幕上的真人秀种类,大多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在其他地区的电视屏幕上。例如,2003年非洲各国最受欢迎的室内真人秀节目《非洲老大哥》就是模仿《老大哥》和《阁楼故事》。该节目颇有点非洲一体化的意味:制作人在非洲很多国家挑选了12个年轻的专业人士。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代表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工作经历,却被塞进约翰内斯堡的一幢配备了超豪华按摩浴缸的房子里。尼日利亚、博茨瓦纳、乌干达、马拉维、南非等国近3 000万观众常在同一时刻追看《非洲老大哥》[26]

曾制作播出了被称为“真人秀之母”的《鲁宾逊探险》的瑞典Strix公司发行总监约纳斯·利南德-曼弗雷德(Jonas Linnander-Manfred)就不无自豪地声称,他们制作的真人秀《农庄》“甚至还卖到了非洲,真人秀已经进入了五大洲”[27]!经过五六年的探索,西方电视上出现过的九大类真人秀节目的类别在中国都有了相应的同类型节目。所以,从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扩散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电视节目形态。

有研究者借鉴市场营销理论中对一个新的商品品类生命周期的划分模式,将真人秀(尤其是欧美真人秀)发展三分为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这种划分的依据在于真人秀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文化产品。在不同的时期,真人秀采用不同的策略——导入期,以噱头打开市场;成长期,以原创力为核心呈现繁荣分化;到了成熟期,节目品牌竞争成了焦点。导入期的真人秀节目典型代表是《老大哥》、《幸存者》、《阁楼故事》和《诱惑岛》等。这些节目共有的特征是:奇观式的游戏环境、禁忌边缘的游戏内容以及与观众的紧密互动。在取得了市场成功并获得主流电视界认同后,真人秀被各传媒机构和制作单位视为“摇钱树”、“抢钱生力军”,新的品牌不断增加,新的节目不断跟进,市场区域被大胆的摸索创新所开拓和扩张,真人秀进入成长期。在成长期,真人秀的题材在极大丰富的同时,各节目对其内容的限定性也大大增加,节目制作走出初期的拷贝和移植,差异化策略被广泛运用,节目策划明显分化,体现出趣味上的不同、主流与支流的分化以及种类上的极大扩展。其中,种类上的扩展是成长期的识别标志。除了室内人际互动全景式窥视和野外生存挑战真人秀外,还出现了职场类真人秀、整容类真人秀、征婚类真人秀、名人生活直播类真人秀、徒步跋涉类真人秀,等等。到了成熟期,真人秀的市场区隔进一步被细分、节目改良及技术包装上的变化也相当明显,并且出现了一些“资深”名牌[28]

2007年,阚乃庆总结欧美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时认为,自诞生以来,电视真人秀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幸存者》和《老大哥》为代表,以封闭的环境、生存的竞争为卖点;第二阶段,以《学徒》和《天鹅》为代表,以虚拟情境、真实人物、规则控制为节目核心;第三阶段,以《美国下一个超模》为代表,对盛行于世的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以符合本土观众的收视需要,克隆是这个阶段的最显著特点。而当下的第四个阶段,是广泛借鉴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全面整合阶段,节目呈现出更多的质态。其最新趋势具体体现为,风格趋向沉静,淡化奇异耸动的形式要素,少了豪华场面、浩荡选拔和激烈冲突,凸现人性真实,挖掘更多的人性内涵,更加追求题材的日常性、接近性和服务性;引导趋向积极,减少受“恶作剧、利诱、窥人隐私”等收视法宝的蛊惑,展示人性中的友好、竞争、互助、团结、鼓励、谦让等美好情感以及和谐行为;内容趋向综合,把表演、语言和真实熔为一炉,把流行的艺术元素进行新的嫁接、组合;文化趋向本土,按照国际化的流行制作方式,根据国情、民众的接受心理等来制作节目[29]

(四)真人秀:音调未定的传统

通过题材和手法的嫁接,真人秀还在不断将它的根须伸向四面八方更广更深处。它不仅成为全球电视银屏的主流新贵,还改变了电视制作的理念,并将它的创新泛化到很多其他节目的制作中去。可以说,真人秀引发了一场电视形态的革命。德国媒介学者克莱因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30]

真人秀的影响还在不断扩散着。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传播系开设了一门叫做“真人秀症候群”的新课程。2005年,美国福克斯公司甚至开办了一个真人秀的专门频道(FOX Reality Channel),全天播出真人秀节目。《学徒(飞黄腾达)》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案例。哈佛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认为,该节目中的挑战项目与商学院的学习案例十分类似,不仅全方位体现了团队合作、个人贡献、领导才能和销售激情等商业人士必须面对的话题,而且比书本上的案例更生动。因此,学院规定学生要定期收看该节目。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杰夫瑞·苏尼费尔德则认为,这个节目不仅内容粗俗,而且充斥着欺骗、诡计与性兜售[31]

在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对真人秀的总体研究却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布里安特·保罗(Bryant Paul)教授对学术界缺少对真人秀进行总体研究的现象提出了两种解释:首先,真人秀本身一直在变化,这令研究者在搜集及分析相关数据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其次,很多研究者认为真人秀热将不会延续太久。“也就是那么三到五年左右,这在大时间表上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布里安特·保罗教授说:“新奇感总是很容易磨损的。”[32]

的确,真人秀的突然兴起和迅速蔓延,仿佛是很偶然的事。在刚诞生不久,真人秀被专业人士看成是虽然暂时激起观众的疯狂,但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新奇节目。它还曾被贬为娱乐的最低俗形式,被视为对伦理道德的一个重大威胁,它的观众也被称为偷窥狂。对真人秀的轻视曾表现在评奖类别的设置上——真人秀这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被授予英国2000年度广播奖的新传播形式最佳利用奖和最受欢迎纪实系列片奖[33];2001年,大红大紫的《幸存者》进入美国电视节最高奖项“艾美奖”的提名名单,并最终获得了黄金档最佳非剧情奖。换句话说,此时真人秀还不被承认为一种专门的种类。不过到了2003年,“艾美奖”专门增加了真人秀评奖类别。

四、真人秀在中国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几乎与国外同步,是所有节目形态中引进“时间差”最短的一个。从2000年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开启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的先河以来,真人秀在我国走过了七八年的历程。根据发展状况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兴起、徘徊和发展三个阶段。

(一)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期(2000年—2002年)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制作播出了《生存大挑战》,这是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它是在经过四年的反复酝酿、思考和论证的情况下,借鉴了香港亚视和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后推出自己的类似节目《青春热浪》的基础上策划制作出来的。这一届《生存大挑战》主题是“穿越中国陆路边境”,形式为两男一女(从全国五百名应征者中挑选出的湖北籍诗人吕岛、新加坡航空公司空姐王樱以及北京退伍军人张钧)挑战到底。

这一届《生存大挑战》选手人数少,也缺少规则去增强游戏的竞争性,所以更像是一部具有探险色彩的风光纪录片。但由于它是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开创者,其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性还是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2001年广东电视台再接再厉,在借鉴当时已被国内引进播出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幸存者》节目的基础上,引入淘汰机制、竞技游戏设置等节目元素,推出了《生存大挑战:重走长征路》。

随后,广东电视台将《生存大挑战》系列化和品牌化。2002年的第三届《生存大挑战——美女闯天关》加入了更多奇观元素:美女、巨额奖励、异域风情等等。与此同时,和《生存大挑战》一样的野外生存挑战型的真人秀在国内纷纷制作和播出。2001年8月,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北京有线台、湖南经济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广播电视单位合作,共同推出大型真人秀《走入香格里拉》。该节目曾在全国108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

2002年7月19日,湖南经济电视台播出国内第一部室内真人秀——“中国版《阁楼故事》”《完美假期》。因为它在挑战国情尺度的分寸没有把握好,引起了轩然大波,激起争议,被主管部门叫停。

此外,像浙江卫视的《多宝奇兵》,中央电视台的《龙行天下》、《欢乐英雄》等,也都是真人秀兴起阶段的野外生存挑战类节目。地处西南部的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栏目里,在此前制作的《水上训练营》、《丛林竞技营》和《城市别动营》的基础上推出《峡谷生存营》,是当时影响较大的真人秀节目。

有学者回顾真人秀的兴起阶段时说:“开放的中国电视迅速借鉴了世界电视的真实节目潮流,但与美国真实节目的火红状况不同,中国的真实节目一直未能全面飘红,当时除了广东台的《生存大挑战》、中央台的《非常6+1》和湖南台的《完美假期》略有影响外,鲜见具有全国知名度的节目。”[34]

在这个阶段,对真人秀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那就是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引进与播出。中央电视台《地球故事》栏目在2000年8月购买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幸存者Ⅰ》,后来也引进了《幸存者Ⅱ》的版权,率先将《幸存者》作为国外真人秀的典型代表介绍给国内观众。虽然经过了压缩和重新编辑,《幸存者》仍受到媒体与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此举一方面为电视工作者提供了直接借鉴,另一方面也为这类节目培养了观众。而且,一些在国外直接接触过这类节目的从业者正逐渐介入这类节目的研究和制作中[35]

以上是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真人秀节目以模仿和拷贝为主,多数都是以国外第一代真人秀为节目原型来制作的。

(二)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徘徊期(2002年—2004年)

《完美假期》风波凸现了真人秀本土化的问题。由于在本土化上面的艰难探索和少有突破,以及真人秀节目在制作水平和营销推广上的原因,中国真人秀节目步入了徘徊期。

此时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并参与推动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2003年8月10日,中国真人秀论坛在贵阳召开。这是中国第一个真人秀节目论坛,由贵州电视台主办,《新周刊》、新浪网提供支持。

2003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大型活动综艺节目《非常6+1》。该节目汇集了国内一流的演艺训练和包装专家,将普通人在六天内的演艺培训经历和成果记录下来展示给观众。

2004年2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制作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将真人秀与选拔赛相结合,形成持续一年的活动;同年5月,广东电视台、新疆电视台联合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制作的《生存大挑战·英雄古道》也拉开了序幕。

真人秀节目在这个阶段开始扩展它的主题,除了室内窥视类和野外生存类这两种最基本的真人秀类型外,也开始出现了职场挑战类真人秀节目。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创业90天》和《白手打天下》。不过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真人秀较少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节目。

(三)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期(2004年—)

从2004年起,以湖南卫视借鉴《美国偶像》而制作出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超级女声》为起点,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进入了一个扩张、多样,有时在繁荣之中不免失序的发展阶段。

2004年5月,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赛,这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平民选秀节目出人意料地吸引了众多的观众。根据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进行的收视调查显示,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

不过直到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才真正带动了真人秀节目的风行,成就了有中国特色的演艺真人秀。有杂志做出这样的评价:“2005年4月的超女是传播学名词,6月的超女是广告学名词,8月的超女是社会学名词。”[36]统计显示,2005年《超级女声》六进五决赛的收视率达到6.8%,五进三收视率达到8.3%,总决赛收视率更是冲到11.653%,赢得29.54%的市场份额,收视表现位居同时段第一。进入决赛以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观众总投票数高达400万,网上的评论和跟帖更是不计其数[37]。2005年8月,在《超级女声》总决赛激战正酣时,百度贴吧上有关超女的帖子已经多达370多万条,新浪超女的专题各个选手的网络人气投票总计近千万,网友评论150万条[38]。2005年10月3日,中国“超女”冠军李宇春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可以说,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因《超级女声》的多方面成功而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超级女声》是市场运作的一次奇迹。而这个奇迹来自超级聪明的创意与设计:海选渲染了一种草根性的亲和力;现场淘汰和PK对决营造了悬念气氛;短信投票(并多次阶段性清零)反复建构了观众的“参与想象”,同时也从参与中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分成;缓慢的决赛进程既强化了品牌认同又延长了广告投放时间;而且,当“庸俗化”的指控有所风闻时,节目又及时插入选手们深入基层做公益慰问的场面……[39]

2005年也是国内真人秀高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娱乐节目中,真人秀类有982档(部),而且据研究者称,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举行,使2005年观众收看综艺节目的时间大大增加,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间共计4 000余分钟,平均每天收看时间约为12分钟,占总收视时间的7.4%,高于2004年所占6.7%的比例[40]。从制作量上看,2005年电视台和民营电视总计制作真人秀节目7 900小时[41]。真人秀节目在2005年各类综艺节目中播出份额为14%,位居第三,但收视份额却高达30%,位居第一。这证明真人秀节目与传统娱乐节目形式相比,更受观众的欢迎[42]

到了2006年,研究者更用“异军突起”来形容真人秀的遍地开花,“从去年一枝独秀的‘超女’,到如今蝴蝶效应般的各大‘秀’场”[43],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选秀节目覆盖并受到轮番扫荡。这一年,包括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在内约有半数地方卫星电视卷入了大型电视选秀活动。

2006年,东方卫视的明星舞蹈竞技节目《舞林大会》因其参与者的“逆转性”成为众多真人秀节目中的亮点。参赛者为当红明星,他们大多数没有专业的舞蹈功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训练后参加比赛,再由专业舞蹈老师的评分决出胜负。观众能通过短信投票决定复活赛的选手名单。

2006年《加油!好男儿》观众短信投票总数近1 100万条,其中70%以上为外地观众发送,来源地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省和直辖市。根据索福瑞调查数据,《加油!好男儿》总决赛上海地区收视率突破12%,市场份额占1/3。在全国17个城市收视率达到3.2%,市场份额突破10%[44]

2006年,东方卫视提出“真实四季”概念,四档大型真人选拔竞赛活动收视率表现十分突出,频道影响力在全国得到大幅提升。

在真人秀的狂潮中,省级卫视利用社会开放性资源举办全国性大型比赛类活动成为其冲击央视的突破口。各省级卫视纷纷加入电视秀的行列:广东卫视《空姐新人秀》、天津卫视《化蝶》、山东卫视《天使行动》、福建东南卫视《搜狗女声》、山西卫视《男人大典》、安徽卫视《超级新秀》、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广西卫视《寻找最美丽的新娘》、湖北卫视《花落谁家》、江苏卫视《绝对唱响》……

真人秀的题材在拓宽,相同题材的节目在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与职场和创业有关的真人秀节目就有四档:央视二套的《赢在中国》和《绝对挑战》,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和广东卫视的《空姐新人秀》,它们的榜样都是美国的《学徒(飞黄腾达)》。

2008北京奥运催生了一大批体育和奥运题材的大型娱乐真人秀。2005年10月14日,湖南卫视推出大型竞走真人秀——《我是冠军》。该节目先从6个城市海选12名民间竞走选手与12名明星搭档,在一个月内走遍39个城市。《我是冠军》还做出了三年规划:2006年走遍全国,2007年走遍亚洲,2008年计划从雅典走回北京。北京卫视从2007年1月1日起推出明星真人秀节目《我爱我的2008》,浙江卫视推出《我的08奥运》活动,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2007年推出一档名称相同的节目《足球王子》。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也运用奥运会资源开发了一个真人秀节目,选拔“奥运舵手”,从2006年9月开始海选,最后将选出一男一女两名选手参加奥运会赛艇项目。

真人秀在一定程度上泛滥成灾,造成节目的失态和竞争的失序。2007年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省市地区下发通报,叫停重庆电视台选秀类节目《第一次心动》,原因是“评委言行举止失态”、“内容格调低下”等。2007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关于选秀类节目规范和禁令中,这次的行政勒止普遍得到观众和网友的认同。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档被停播的选秀节目。

但真人秀依然在发展。2007年1月1号,曾在国内率先推出本土电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的广东电视台真人秀频道正式开播。此前该频道已试运行一年。这个以栏目的方式制作播放真人秀节目的频道是广东电视台直属的专业化数字电视频道,也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开播的全国性频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