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体超越与普世性

个体超越与普世性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在电影《武林外传》中,团结和正义的大主题在影片结尾才显现出来,之前人物单纯的嬉闹游戏并没有为他们价值观的觉醒或转变进行良好铺垫,从而使影片的核心意旨游离在情节叙述之外,显得不甚自然。

后现代喜剧电影内涵主旨往往有两个取向,其一,内源视角的叙事着重于体现个体的超越,影片往往通过讲述小人物在乱世中的遭遇来讽喻不公平的社会机制,最终以人物超脱于现实之外而获得重生为结束,有限的乐观主义背后潜藏着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其二,外向视角的叙事强调现世意义,普适性较高。影片往往设有一个浅显简单的大主题和一个或多个指涉现实热点的小主题,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呈现,能让影片主题的指涉范围更宽广,内涵更深刻。

首先,内源视角的后现代喜剧电影对超越这一喜剧的本质精神进行充分演绎。与纯真的小人物相配,后现代喜剧电影有朴素的价值取向,超越模式也极其简明。这些电影讲述的往往是关于善恶相克、建功立业和英雄美人的故事,人物竭尽努力让世人承认和接纳他的赤诚之心,还隐含着一种感化天下的圣母情怀。同时蕴含了人世间辩证转换的关系:由愚即是智、弱孕育强、小爱悟出大爱、小人物历练成无敌手、倒霉处境预示着光明时刻的临近。其次,这些电影对积极能动性采取先抑后扬的表述方式,人物努力谋生屡遭时运不济,无心恋战却能功成名就,表面上是对能动性的戏谑和消解,实则对不公平的社会机制进行了反讽。当小聪小慧和投机心理被人物否定和摒弃后,凭着执着和坚强,他最终超越了自身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再次,后现代喜剧的世俗观也体现出乐观主义精神,但这种乐观是有限度的。其惯用的设定是:人物通过自身的超越和涅槃,终将不被险恶乱世所控制,完成自我拯救。其中虽然包含着悲喜相生相克、善恶相互转化的简明逻辑,却也伴随着对现实的批判态度—超脱于世俗之外是人物摆脱不公命运的唯一方式。这种逻辑建构的基底在于设定一个极恶的前提,电影开端常常是世态乱象与人性恶,从而为表现主人公的“出淤泥而不染”提供无限空间。最后,后现代喜剧电影的哲理是进行过简化处理的,最具特色的简化方法在于影片的叙述情节和人物语言反复对主题进行直接强调。如《心花路放》里耿浩常挂嘴边的“正面面对”,一开始仅仅是同艳遇对象闲聊时所偶然提到的只言片语,随后通过在影片情节和人物语言重复出现,最终成为了疗愈人物情伤的秘方。

图7.2 《武林外传》从电视系列剧到电影延续后现代喜剧之风

作为表现人物群像和影射社会问题的喜剧电影,《武林外传》和《饭局也疯狂》这两部电影都有浅显简单和普适性极强的价值观,那就是团结和正义。除了大主题外,这些喜剧还设有一些民生热点作为讽喻性的小主题,但两者之间往往出现断裂,与情节叙述不能连贯。如在电影《武林外传》中,团结和正义的大主题在影片结尾才显现出来,之前人物单纯的嬉闹游戏并没有为他们价值观的觉醒或转变进行良好铺垫,从而使影片的核心意旨游离在情节叙述之外,显得不甚自然。其次,该片中以现实炒房现象的讽喻作为辅助主题,在前半段的情节中屡次出现,到影片后半段却骤然消失,将团结正义宣扬完毕后又生硬得将炒房话题搬出,这样的处理不但让话题置入后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力度有限,且难让观众有贯通之感,而且主题与辅题间的比例、位置不协调,使它们未能融合。喜剧形式的游戏化取向使它的主题设定不会过于复杂和深刻,但这不意味着主题的表述可以游离于情节之外。后现代喜剧电影中普世性的大主题和对民生热点进行指涉的小主题的设置,需把两者协调起来贯通在情节叙述之中,才能将影片的现实意义清晰地显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