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核电站争议并非杞人忧天

核电站争议并非杞人忧天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核电站争议并非杞人忧天烟台海阳、威海荣成、威海乳山的120公里的海岸线上,山东将规划建设3座核电站。而上述三座核电站距离青岛、烟台、威海三座城市的是中心距离均在10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其中乳山核电站距离国家4A级风景区——银滩风景区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据统计,山东每年发电需煤7000万吨以上,而本省只能供应一半左右,3000多万吨以上的缺口需要从外省调入补充。

核电站争议并非杞人忧天

烟台海阳、威海荣成、威海乳山的120公里的海岸线上,山东将规划建设3座核电站。而上述三座核电站距离青岛、烟台、威海三座城市的是中心距离均在10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其中乳山核电站距离国家4A级风景区——银滩风景区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5月29日《第一财经》)

核电站是一种高能量、少耗料的电站;核电站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诸多优点。当下中国发展的高速度,加上全球资源匮乏的现状,能源紧缺成为中国绕不过去的障碍。利用核电成为能源工业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选择,是一种逻辑的必然。就具体情况而言,山东的电力结构单一,基本上是火电。据统计,山东每年发电需煤7000万吨以上,而本省只能供应一半左右,3000多万吨以上的缺口需要从外省调入补充。现实的要求催促山东的核电建设步伐加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问题是建设的布局和步伐应该提前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免除公众的安全忧虑与环保担忧。

正如一位环保志愿者所说:“发展核电本身没有问题,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能否做到协调呢?”对此,专家解释说,“人们对核电的担心主要是不了解所致。现在核电技术已经很成熟,也很安全。核电站的选址、建设、环保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科学论证程序。”可是,为什么不能通过信息沟通消除公众的“不了解”呢?当前的城市建设与各种大型项目建设中,存在这样一种让人不解的状况:职能部门、参建企业、专家学者三方进行内部研讨,认为可行之后,便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唯独忽视了地方公众的意见。

信息传播本身固然存有扭曲与误解的可能,但不进行信息传播则肯定有扭曲与误解的发生。专家要求公众“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缺少提前的信息沟通,公众无法完全理解政府行为的真正缘由,如此密集的建设规划也就没有办法不让公众“忧天”。毕竟,期冀每个人都是专家是天方夜谭。况且,今年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让人重温了那次酿成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最惨重灾难,关于核安全的警钟时刻在人的心头敲响。

如果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讲,缺少社会公示意味着漠视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众参与社会建设必要的信息储备,更是公众参与热情的动力源。当前的信息传播手段相当发达,对政府部门与公众的交流,在方便程度、传播成本、反馈时效等诸多方面提供较为快捷、准确的沟通渠道。因此,进行社会公示或其他手段的信息交流,不应该成为权力部门与公众互动的障碍,关键是当权者要有足够的民主意识,要有让公众知晓并参与的思维意识。这是消除城市建设与项目建设中公众质疑的必要手段,也是避免社会谣言传播的有效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讲,120公里的海岸线规划建设3座核电站引起强烈关注的要害不是数量的多少,而是与公众有效沟通的互动缺失。

(本文发表于2006年5月30日《信息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