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

[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 (元)张铉纂修元至正四年集庆路儒学溧阳州学溧水州学刻本。至正三年受聘纂修《金陵新志》十五卷,半年而就,为后人所推重。景定至至正,八十余年,金陵再未修志。索元岱《金陵新志序》又曰:“是年夏,集庆录将以是编锓诸梓,上之台佥,曰善,且以序见属。”

[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 (元)张铉纂修

元至正四年(1344)集庆路儒学溧阳州学溧水州学刻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存十二卷(四至十五,所缺一至三卷,以明正德十五年(1520)南京国子监重修至正本补入)。

张铉(生卒年不详),字用鼎,浮光(今属陕西)人。元时曾为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学古书院山长。学问老成,词章典雅,博物洽闻,做事不苟。至正三年(1343)受聘纂修《金陵新志》十五卷,半年而就,为后人所推重。

集庆一路(元时治上元、江宁二县,旧为金陵,今属南京),为三吴都会,乃名胜之邦。纪其地域四至、山川景物、职官人物、名胜古迹等地志之书,久已有之。早在南宋乾道、庆元时,就曾两度修纂,然记载尚多阙略。景定(1260—1264)中,马光祖知建康府,始嘱周应合取乾道、庆元二志加以充实,并增入庆元以后诸事,成[景定]《建康志》五十卷。景定至至正,八十余年,金陵再未修志。其间虽有戚光于至顺间(1330—1331)修过一部《集庆续志》,但该书妄更旧志,率意涂窜,反使名胜古迹湮埋无闻。故于至正三年(1343)集庆路提出:“莫若因旧志之已成,增本朝之创,重新锈梓印行,亦为一代盛典。”然“续纂新志,非仗大手笔未易成就,近闻陕西儒官张用鼎名铉,学问老成,词章典雅,必得其人,事能就绪”。于是特请张铉来当此任。铉“于至正三年五月初十日到局修纂,十月望成书,计壹拾伍卷,重行点校缮写,当年十二月十二日,本路帅府刘知事、王教授同于本台开领呈台”。(本书卷前《抄录修志文移》)此书之修纂缘起、成书经过由此可知。

此书卷前又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都事索元岱序,曰:“甲申春,浮光士张君铉,以其所撰《金陵新志》首稿见示,其修志本末略曰:‘首为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所存;次述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中表、志、谱、传,以极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终以摭遗论辨,所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至其终。”进一步可知此书之大体内容、修纂体例。

索元岱《金陵新志序》又曰:“是年夏,集庆录将以是编锓诸梓,上之台佥,曰善,且以序见属。”因知至正四年集庆路欲刻此书,刻前曾请索元岱作序。本书前所附《抄录修志文移》亦曰:“至正四年三月内,本路照得近奉宪台札付为刊修郡志事,行各州司县儒学院务会集……请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张铉纂成《金陵新志》壹拾伍卷,计壹拾叁册,发下本路儒学校正……分派溧阳州学刊雕五卷,溧水州学、明道书院各刊三卷,本路儒学刊造二卷及序文图本。”因知此书之刻,除集庆路儒学外,尚有集庆路所属之溧阳州学、溧水州学、明道书院集资合力刊刻而成。因而此书版本当著录为“至正四年集庆路儒学溧阳州学溧水州学明道书院刻本”。

此书未钤藏章,装帧古旧,当是清内阁大库书。惜前三卷残缺,今以明正德十五年(1520)南京国子监重修至正本补入。两本今均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