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者写作的创造性思维

记者写作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大新闻圈里的人总有这样的说法:现在的人大媒体,与报道内容程序化、模式化相伴,形式也翻来覆去只有消息、通讯、言论、理论研究等几种,很少运用“访谈”“对话”“深度报道”等互动性强、吸引力强的方式,因而显得不灵活,缺乏创意。针对人大新闻报道程式化、模式化问题,我们提出人大新闻记者创造性思维的素质问题。运用反向思维,拓宽人大新闻写作思路。

人大新闻圈里的人总有这样的说法:现在的人大媒体,与报道内容程序化、模式化相伴,形式也翻来覆去只有消息、通讯、言论、理论研究等几种,很少运用“访谈”“对话”“深度报道”等互动性强、吸引力强的方式,因而显得不灵活,缺乏创意。针对人大新闻报道程式化、模式化问题,我们提出人大新闻记者创造性思维的素质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想所特有的能动性。记者的创造性思维,实际上就是记者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身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的确认。记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要求记者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发现新闻,从事物的不同阶段、不同形态中去挖掘新闻;记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宏观性,要求记者从各个侧面、各种角度把握事物,全面审视报道对象,有通观全局、把握全局的能力;记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前瞻性,要求记者具备超前思维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洞察事物的未来趋势;记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求异性,要求记者在相似的事物中寻找不同点,善于到无人涉足的领域去寻觅新闻。翻开新闻史,我们就会发现,每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记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记者不仅具有一般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素质。如:发散性、独特性、深刻性、敏捷性等创造性思维素质。

(一)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方向,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采取更加灵活的写作方式,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发散思维的特性。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发散思维要求思维者在思维时,既要进行空间的拓展,也要进行时间的延伸。所谓空间拓展,即对思维对象进行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所谓时间的延伸,则指对思维对象进行时间上的二维思考,即一方面面向过去,追溯引起现实结果的多种原因,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探测对象发展趋势的种种可能性。发散思维是一种综合的全方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线性思维。

发散思维打破了直线思维的定式。直线思维与常规性思维有些相同,在思考问题时没有创见,没有新东西,往往沿用现成的模式和程序,因而记者写作没有新的突破。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大多是创制法律法规、决议决定,而这些条文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记者如果按常规思维方式来写报道,就会写创制这个法律法规或决定决议的原因、条文的重点内容及其意义,因为常规的思维方式,使报道模式化。

(二)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又叫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转换思维角度,而是完全改变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站在对立的角度进行新闻写作。当新闻记者用反向思维的辩证性、新颖性看待新闻事件时,既看到了事物的正面,又看到了事物的反面,经常能在没有新闻的地方发现大新闻,从而使正面的新闻报道避免出现负效应,同时也使负面报道具有正效应。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反弹琵琶见奇效”。

运用反向思维,拓宽人大新闻写作思路。一般情况下,人大新闻稿件都比较冗繁,面面俱到,总想树立高、大、上的形象。这就要求人大新闻记者运用反向思维,拓宽新闻写作思路,抓住最重要新闻事实的新颖性,突出一个新闻点。在写作新闻稿件时,必须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告诉公众,才能顺畅、清晰地表达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思维独特性

思维独特性指思维展开的思路不同寻常,思维获得的结果标新立异,有独到之处,有新颖性的结果。例如,人们普遍传颂的古代一位先生教学生画画的故事。这位先生引用了唐代韦应物的诗歌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之后,用诗中最后一句,随手出了一个题目,学生们均绞尽脑汁独立思考、布局构思。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完成了画作,多数画得平平庸庸,没有什么特色;只有一个人不仅画出了冷清的渡口和浮在水面上的空船,还别出心裁,在船头停了一只小鸟。他画出了独特的意象:春潮、雨、野渡、横舟,一只小鸟正好暗示了无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了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人大新闻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要培养自己的思维独特性。因为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没有独到和新颖的思维,就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记者在写稿时与新闻事实的互动,应该是一个展示智慧和勇气的过程,一个展现创造性的过程。

(四)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又叫抽象逻辑性。人类的思维是语言思维,是抽象理性的认识。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于是在人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由于概括,经过判断、推理的思考,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例如,新闻言论、述评性文章、深度报道等。

(五)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以便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结论。当今社会信息繁多、节奏加快,只有耳聪目明、反应迅速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例如,记者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虽然是在浓厚的信息氛围中,但记者没有新闻敏感、思辨能力不强,就不能在新闻事实中找准问题、抓住关键,不能把新闻事实的本质用恰当的方式报道出来,更写不出有价值、有分量的独家新闻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