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位行吟西湖的新闻人

一位行吟西湖的新闻人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行吟西湖的新闻人杭报集团都市周报副总编辑卢文丽的新书《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日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诗歌的形式,讴歌西湖美景,赞美人间天堂。一册在手,为新西湖美景量身定做的好诗俱得。西湖诗集出版后,除了上新华书店售架,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旅委也纷纷购买,作为宣传杭州的礼品书。卢文丽坦言,她最大的愿望是寻找新闻与文学更好的契合点。

一位行吟西湖的新闻人

img69

img70

杭报集团都市周报副总编辑卢文丽的新书《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日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诗歌的形式,讴歌西湖美景,赞美人间天堂。古色古香的装帧设计,100首格调清丽、意境悠远的现代白话诗,均配以相关古画、简介及前朝诗人同题诗作。一册在手,为新西湖美景量身定做的好诗俱得。

谈起西湖的山山水水,卢文丽总是如数家珍。古人云:处幽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虽然自认“对美看得太久”,但对于将西湖引为知己的卢文丽来说,对美总觉看得不够,因此,能从西湖的大美之中,发现常人之不能发现的独特之美。她饱含深情地讴歌西湖,以一位新闻人的执著,以一位诗人的才情,以一位西湖女儿的挚爱和自豪。

这是一部西湖心灵的告白书,也是一部西湖美的宣言书,既是对新时代新西湖的礼赞,也是对西湖旧貌的缅怀。诚如一些评论家和学者所言,卢文丽的可贵之处,是用诗歌抒写了新杭州新西湖,而又用诗歌最大限度地呈现了杭州的永恒诗意,认为这部诗集是“一张以诗歌方式织就的新西湖名片”。

卢文丽介绍,此书是浙江省作协“文学解读浙江创作工程”签约作品,出版上得到杭州市委宣传部的扶持。这场近乎命题作文的、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为期一年,制作半年。写作风格上,她有意识地追求浅显、明快,“把诗写晦涩并不难,难的是自然、不造作”。

卢文丽在杭报集团工作了十八年,从一名普通的副刊记者成长为媒体负责人。当过文化记者,做过编辑,从事过分管杂志和生活类周报采编、行政工作的副总编,集团下属媒体差不多做了一圈。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陆续出版了六部书。因为她发现写作这个爱好,比较适合一个女人,有如一个不断修炼的人获得提升,而这种文笔的锻炼对写媒体文章亦不无裨益。“艺术本该是一种无功利目的的行为。完美的艺术应该理解为一种副产品。”她认为,大众传媒时代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各取所需,“你想活在现实中,传媒和信息可以帮助你;你想活在想像力中,诗歌和艺术可以滋养你”。

前不久,《文艺报》为《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发了整版评论。其中有一篇北京大学谢冕教授的文章,他是这样说的:“人们都说诗和文学是‘无用’的,但在卢文丽这里,诗一下子变得‘有用’了———我是在充分肯定《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的精神价值和诗学价值的前提下,来谈这个‘有用’的。从实用的角度看,卢文丽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即诗歌不仅可以出现在书房和客厅,而且也可以出现在旅行者的行囊之中,它可以雅,也可以俗。它不仅可以为人提供‘诗意的栖居’,也可以为人提供‘诗意的寻觅’。”卢文丽认为,谢老关于文学“有用性”的评价,与她的创作初衷不谋而合。

杭报集团旗下的《都市快报》一开始定位就是“好看+有用”,这个办报理念开创了中国都市类报纸先风,可以说影响了一代新闻人。某种意义上对卢文丽也产生了潜移默化,意识到一本书除了“好看”,也应该追求“有用”。当然,这需要创作者拥有清醒的目光,付出更多的劳动。西湖诗集出版后,除了上新华书店售架,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旅委也纷纷购买,作为宣传杭州的礼品书。一本纯文学诗集产生了实用价值,卢文丽觉得欣慰。

卢文丽在部队大院长大,是家中长女。父母祖籍浙江东阳,父亲是高级政工师,母亲是高级会计师。卢文丽所受的教育一向比较传统。

卢文丽还是一对双胞胎男孩小快小乐的母亲,孩子们上小学四年级。诗集中不少景点,她都是带双胞胎一起寻觅探访的,比如“蕉石鸣琴”,就是双休日跟家人在刘庄里面找到的。“留余山居”则是在南高峰爬山时发现的。另外,像南宋官窑、良渚遗址、胡雪岩故居、于谦故居、都锦生故居,等等,都是带孩子们参观“第二课堂”的收获。平时她看的书比较杂,比如为写西湖诗,就看了大量与西湖有关的书。写作时间大多是休息天,有时是工作间隙一瞬的遐想,或是孩子们入睡后的夜深人静。别人午休时,她会在办公室用胶囊机做一杯咖啡,接着写。

卢文丽业余写诗,也写散文和小说,“我写作,是为了让光阴的流逝使我安心”———博尔赫斯的这句诗她很喜欢。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本来不多,人容易将自我隐没在仓皇行进的尘土里,做一些自己认为高兴的、有意义的事很有必要。时间是最强大的,它使黄金成为尘土,在它的拷打面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寥若晨星。在无情的时间中生活,人应该懂得珍惜和感恩,保持平和的心态、低调的处世、清醒的目光、内心的激情。“真正优秀大气的作品,应该是把大俗和大雅结合在一起,把大悲和大喜结合在一起,把古典和现代结合在一起,把民歌和歌剧结合在一起,把人和自然结合在一起……”

卢文丽坦言,她最大的愿望是寻找新闻与文学更好的契合点。作为一个写作者,她希望能够“以新闻人的职业敏感,以记者的立场角度,去行走,去观察,去接触和认识世界,并潜心将它们化为文字。人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就会变得充实一点。”接下来她将完成一部以她的外婆为人物原型的长篇小说,已写了20万字。“我希望写出一部能够让人含泪微笑的书。”她说。

写诗、做报纸、出书,卢文丽都专注而投入。她的才情,她对生命的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这是一位敬业的新闻人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这是一位执著的诗人以对新闻的理解,为新时代所作的歌唱。作为新闻界先驱邵飘萍的老乡,卢文丽的人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不仅体现在诗中,也体现在她的报人生涯中。她在行吟,她在歌唱,她一直在路上。祝愿她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