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化时代对外报道的特征与优势

数字化时代对外报道的特征与优势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数字化时代对外报道的特征与优势一、集成式的信息传播平台丰富了国家形象的表现形式互联网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

第一节 数字化时代对外报道的特征与优势

一、集成式的信息传播平台丰富了国家形象的表现形式

互联网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网络集合了所有现存的传播手段,构建出一个集成式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克服了单一新闻报道形式的不足,各种报道手段各尽其能,相辅相成,形成了1+ 1〉2的效应,新闻报道的效果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可以以新华网为例加以说明。

新华网的英文页面主要提供8个新闻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中国、国际、财经、文教、体育、娱乐科技、健康板块。除此之外,还增设了观点、奇闻、多媒体以及特别报道板块。分别进入这些板块的子网页,又可看到不同的栏目,每个栏目下都有大量的资讯。

为打造网站影响力,吸引国外网民,新华网还探索了多种传播形式。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大新闻发生时、重大会议召开时,新华网开辟“网上直播”,包括有现场直播、访谈直播、会议直播、地方频道直播、中央政府网直播,国内外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首播率国内第一,信息量大、涵盖面广,不仅有播放速度正常的视频直播,同时也有文字直播,方便海内外记者下载参考。

第二,针对受众的特征开展多样化、全套新闻信息服务。包括有新华社中文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图片新闻、财经新闻、对外新闻、英文新闻、图表新闻、经济信息、特供信息、数据库、数据库检索卡等。这部分内容既广又专,服务对象主要是新华社在海内外的中文新闻信息的长期订户。另外,新华网还向国外受众提供RSS个性化新闻订阅服务,便于受众通过RSS新闻阅读器自动获取所选栏目的最新的文章消息,从而享受到高质量的新闻服务。

第三,强大的图片中心。新华社有中国最大的图片档案馆和新闻摄影部,可以提供大量的新闻图片、历史档案图片和其他图片。大多是新华社驻海内外的记者拍摄后由新华社摄影部独家提供的。网民打开这个窗口,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遇有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图片中心还尽量派出摄影记者,与新华网的文字记者一起进行现场直播(3)

新华网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采用多媒体报道叙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应有尽有,为受众提供了一场媒介形式多样、内容齐全的新闻盛宴。此举不仅大大方便了网民,也扩大了新华社的影响。

二、网络媒体的实时性、开放性和信息传递的无界限(时间和空间)性

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讲求时效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时代,速度可因国际互联网的应用而达到瞬时传播,新闻更新可以做到即时更新,新闻时效观已经被推向“全时化”。著名的国际传媒网站BBC在线就曾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提出“随时化新闻服务”的观念。

特别是当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时,国际上的新闻时效竞争往往是分秒之争。例如,当伊拉克战争爆发时,率先在网上予以报道的新华社,与美联社之间在对此的首篇报道上的差异仅为几秒之差,时效超过世界其他主要通讯社。传媒危机报道的时效性对于传媒能否在危机管理中有效发挥正面作用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作用反映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即对内有助于澄清信息并力求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恐慌,对外有助于把一个负责任的、对事关人民生活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应对有方、从容不迫的国家形象树立在国际公众面前(4)

而出于对“正面报道为主”的宣传方针的机械式的理解,在发生危机性突发事件时我国传媒系统时而迟疑不决,造成“失语”或报道迟缓,结果由国外媒体占得报道先机,既不利于发出我们的声音,也不利于我国传媒的公信力,当然也不利于我国传媒迅速发挥对于危机应对的行动定向的指导作用。比如在2002年冬至2003年春天,我国发生了“非典”疫情,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初时我们的媒体对此的信息传播是迟缓的。结果一时间社会上有关传言四起,公众因情况的不确定性而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而国际上的传媒则纷纷指责我们对此隐而不报。此举影响了国内的危机处理进程和对外的国家形象塑造,使媒体处于被动状态。但后来,我国政府调整了应对这一危机的策略,传媒对此事态的发展及时报道,社会上的流言逐渐平息,国外的媒体也开始引用我国传媒提供的信息。并由此在国际上为我国树立了一个负责的、面对危机应对自如的大国形象。

三、网络的互动性增强了对外报道的贴近性和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不仅报道手段丰富多样,而且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可以随时回放、点播、储存的特性使受众的自主性明显增强;而传播者也更容易收到来自受众的反馈信息,弥补了传统的对外传播媒体较难进行受众调查的不足,传受双方能随时保持联系,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从2006年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国际网联手《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中国新闻社、中新网等外宣媒体和网络媒体,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通讯社、网络等媒体各自优势,推出了“两会”民意征集互动“我有问题问总理”,通过网络投票、征集留言,组织节目、解答问题,形成了一个“有提问、有回应、有延伸”的互动平台。在此平台上,网民提问达20万条,相关网页有100万篇,点击访问达2000万次。

其中,中新社开展的《我有问题问总理》联合调查,主要针对海外华人媒体总编辑,范围遍及美国、法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结果显示,海外媒体的老总最关心“两会”的问题,集中在新农村、医疗、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反腐败等问题,这些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我有问题问总理》为题推出的联合调查主要针对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听众和境外的网民发了约20万调查问卷,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回收问卷达4万份。而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海外华侨,调查表明华侨华人的关心点在新农村建设、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医疗问题等热点。据统计,通过网络、报纸、广播,以及调查问卷,《我有问题问总理》共征集了大约5万条反馈,并且范围涉及了海外华人华侨、关心中国的外国人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基本覆盖了外宣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了解了他们对中国“两会”的关注度和兴奋点,并在CCTV-4《中国焦点2007》的节目中予以了较为充分的体现(5)

通过这样的调查活动,对外传播媒体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舆论动向,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向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增强报道的针对性、提高报道的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互联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信息承载能力为对外报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实现强势表达

传统媒体囿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不管在信息量、信息的保存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报纸,有版面的限制,使得传播者还要放弃许多本可以与受众见面的信息;电视和广播节目有时间长短的限制,正如尼葛洛庞帝所形容的——“电视广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传输的起点。它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媒介。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接受者只能接到什么算什么。”(6)可以说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关系中,受众处于最底端。

网络媒体是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平台,其拥有的海量存储信息的能力使得对外报道拥有绝对充分的表达空间。其超文本(hypertext)功能可以将所有信息编织成网状文档,通过一个个页面逐次有序的展开。这样的功能使得传者不必删掉有价值的信息,而受众也可以尽可能地接收到全面的信息。

据调查,国外受众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仍旧知之甚少,相当于一个小学生的知识量。他们对中国普遍有一种好奇心理。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知之甚少,加上西方传媒的不实报道,给中国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作为海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对外传播网站除了发布“硬”的新闻和言论之外,还可以包括许多关于中国的常规性介绍栏目,如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百姓生活、风俗民情、体育等各方面的情况,这些软信息可以对推销中国形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引领海外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我国。

互联网还可以扩大我国对外传播的综合力量,借助其超链接和多媒体的功能,网站之间可以相互链接,不同的媒体形式可以自由切换,传统大众传媒的媒体联动可以在网上轻易地实现,而无需再“孤军奋战”,这里的联动指的不仅是不同媒介种类譬如报纸、广播和电视之间横向的联动,也是中央和地方媒体纵向的联动。借助网络,让地方媒体顺利融入“大外宣”,成为我国对外传播中的“黑马”(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