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传播语境

电视传播语境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传播语境(一)电视传播的特点电视传播是利用现代光电转换技术,兼容声音、画面、文字等多种符号系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大众传播。[13]换言之,画面的指向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线性表述的不足,还原了自然的“网状结构”。

二、电视传播语境

(一)电视传播的特点

电视传播是利用现代光电转换技术,兼容声音、画面、文字等多种符号系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大众传播。

具体来说,电视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形象直观。报纸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文字进行描述,读者必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解码活动,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重现新闻现场的场景;广播通过有声语言对新闻事实进行描述,听众需要进行联想等内心思维活动将事件再现出来;电视通过活动图像和有声语言可以把新闻现场、新闻当事人等全方位的信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把中间解码、转译中的损耗降至最低限度,使人们听其音、观其形,产生如临其境的现场真实感。

2.时效性强。由于电子媒介从发送信号到接收信号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加上电视台播出时间不断延长,可以采用现场直播、重要新闻临时插播、字幕滚动播出等多种形式,及时地、不间断地传递信息。现在,从发生新闻事件到播出新闻报道之间的时差越来越小,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远远超过了报纸。先进的电子摄录系统与卫星传送系统技术使得电视新闻由“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成为了“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使受众有了“看见新闻的发生,看着新闻的发展”的可能。借助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视能把新闻现场的实况同步传送至想要传送的每个角落。和报纸、广播相比,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是无可比拟的。报纸由于受印刷时间、出版发行时间的制约,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要么是昨天的新闻(日报类),要么是今天新闻事件的总汇(晚报类),报纸新闻很难做到新闻报道与信息接收的同步实现;广播可以凭借声音的现场报道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由于无法借助视觉通道,因而不具备“不用中断节目进程,通过滚动字幕的形式及时传递突发的、最新的消息动态”的便利条件,单就此而言,广播的时效性仍然无法与电视抗衡。

3.兼容多种传播符号。从符号的传播渠道来看,报纸、广播是单通道讯号。报纸的传播符号主要是文字符号和图片,诉诸于阅读者的视觉通道。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有声语言和各种音响,诉诸于收听者的听觉通道。而电视的传播符号是综合性的——活动的图像、有声语言、音乐音响、文字、图表等,可以说几乎兼容了报纸和广播的所有传播符号,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视听结合是电视传播不同于其他媒体的根本属性。因而电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凭借多种符号营造出一个立体的信息场。各种传播符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电视传播整体。

4.保存性差。电视信号转瞬即逝,这种“一次过”的传播方式使观众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可以仔细思考、有选择性地反复阅读,并且受众是被动地等待电视的传播,对所传播的内容无法事先预览,无法有选择性地收看,如果错过收视时间就可能错过对某一信息的获知。

(二)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画面与语言

在现代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态下,不同的媒介都在开发、充分利用视觉符号所提供的信息。报纸等平面媒体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文字的形象感来调动阅读者的感性认识。如英国《卫报》1985年3月3日刊登的《人口爆炸中的上海》:

早晨6时半,交通高峰时刻。在争先恐后涌上黄浦江渡轮时,数十人被挤倒、践踏、甩在后面。超载得十分危险的渡轮吱吱呀呀地离开码头,当他们抵达彼岸时,又开始等候,这一回是等公共汽车。等他们拼命挤进只有立足之地的人群时,车子已经开动,车门不住地向吊在外面的胳膊和腿猛撞。

读者在阅读报纸新闻时,虽不能亲眼看见新闻现场,但是报纸新闻却通过大量形象化的动词和拟声词的使用,使那种拥挤、躁动的场景真实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之外,报纸还越来越多地使用新闻照片,抓住精彩瞬间,无须过多着墨描绘,三言两语便可再现彼时彼景。但新闻图片拍得再精彩,再现的毕竟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是静止不动的。

和报纸的视觉符号运用相比,电视的视觉符号则种类繁多,包括瞬间的新闻图片、连续的动态画面、图表、屏幕文字、色彩、空间距离以及主持人的形体、表情、服饰等。这些视觉符号以连续的动态新闻画面为主,新闻图片、图表、屏幕文字等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穿插其中。

之所以视觉符号越来越受到传播者的重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视觉在连续动态画面的刺激下能增加兴奋度、活跃度,视觉强点一波又一波地跟进,从而引起受众全身心的警觉和收视注意。从人的认知结构角度来看,“自然是按照网状结构而不是直线性结构把它的各个物种联系起来,人却只能按照线性顺序去联系他们,因为他们的语言不可能同时呈现出几个事物”。[13]换言之,画面的指向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线性表述的不足,还原了自然的“网状结构”。

在电视传播的大语境下,不同的节目形态画面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有些电视节目,比如,《请您欣赏》等风光片,几乎可以不用语言,直接运用画面来展现节目意图即可;有些节目,比如,《面对面》等访谈节目,画面所占的比重则相对较小。

在电视新闻中,语言和画面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语言和画面之间的组合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口播为主、声画配合以及画面说话。其中,声画配合形式是电视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

口播为主的形式一般用于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完全使用有声语言快速、及时地将消息传递出去。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有声语言的作用,对视频画面的要求降低到了极限,既方便快捷又降低了经济成本,和广播新闻有异曲同工之效。另外,口播为主的形式也在不断地花样翻新,比如,在电视上出现的大量读报类型的节目——《有报天天读》、《中国新闻·媒体链接·浏览》等,是跨媒体合作的一种表现,汇聚各大报纸的要闻、趣闻,通过电视媒体播音员之口转述给更多的受众。

电视新闻还可以使用大量的新闻画面来展示事件,一般多见于软新闻的报道或新闻特写中。比如:

(导语)近日,一些海洋动物学家在一只海狮的背部放上了一部摄影机,希望能够拍摄到海底生物的一些画面。而这只海狮摄影师也不辱使命,带给我们许多生机勃勃、富有感染力的海底画面。(1分多钟的海底画面)

——2005年11月26日《全球资讯榜》

《海狮摄影师拍摄海底画面》

在上面这则新闻中,只在导语部分使用有声语言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新闻主体部分则完全由画面来展开,形象、直观地展现“生机勃勃、富有感染力”的海底世界。

在电视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还是画面与有声语言相互配合的形式。不过为了增大信息量的需求,电视新闻呈现出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新闻条数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与之相应的,新闻变得越来越短,平均时长不到1分钟(见下表)。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有声语言足可以传递一条要素完整的新闻,而有限的画面却无法形成对整个新闻事件的完整叙事。因而,在电视新闻中,只能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轴,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阐释,画面则承担起具象印证和形象刺激的作用。

img1

(以上是作者抽取2005年11月28日或29日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及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所获得的数据)

(三)画面对语言的影响

在电视新闻中,虽然画面最主要的作用是补充、印证有声语言,但是,由于画面的存在,也使得语言表达发生了变化。

在有些情况下,电视新闻中的有声语言没有必要描述所有的新闻内容,某些新闻细节可以交给画面来展现、交代。比如,连战访问内地,各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 2005年4月28日,连战一行到北京著名的老舍茶馆欣赏京味文化,对此,《新京报》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大批民众围在警戒线外,打出‘欢迎连战回家’的横幅,期待着连战的到来。”在《全球资讯榜》中则是:“不少北京民众早早就守候在老舍茶馆外,甚至有人还拉起横幅,表达心情。”在报道中,都提到了欢迎连战的横幅,报纸对这一细节进行了描述,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则没有提到横幅的具体内容,因为特写的画面已经对此作了形象、直观的说明与注解。

有时新闻画面在某些报道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补充展开成分,暂时具有了相当于自然语言描述功能的作用,从而使得有声语言表达变得断断续续,不那么连贯。如:

……(前略)为了安全迫降,飞机先在长滩机场和洛杉矶上空盘旋了三个多小时消耗油料以减轻飞机的重量。而洛杉矶国际机场也实施应急计划,腾出最长的一条跑道,等待客机迫降。(客机在空中盘旋的镜头,播音员配音暂时停止)

(5~6秒钟之后,配音开始)当地时间21号18点19分,斯科特·伯克驾驶着这架A320客机稳稳着陆,(配音停止约20秒钟,客机迫降着陆的画面,前起落架与地面摩擦起火的全过程),(配音起)从后起落架触地到飞机停稳,用了大约52秒钟。

——2005年9月22日《晚间新闻》

《美国客机前起落架故障 成功迫降》

在这段新闻中,画面先后两次暂时代替了有声语言的叙述功能,无须太多笔墨便将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客机等待迫降”和“迫降着陆全过程”直观地再现了出来,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让观众通过画面充分发挥想象力,身临其境般地经历飞机当时的危险状况,去感受、体验机上乘客们生死关头紧张、惊恐的心态。

视觉和听觉是人体两个重要的接触外界的感觉器官。视觉是持续的,所见之物现实存在;相反,听觉则是瞬间的,任何听觉符号都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另外,视觉是个体性的感官,看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而听觉则是社会性的感官,听总是把闻者与言者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这就使视觉经验较易从对象物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认知成果,而听觉经验则过多地与对象物联系在一起而较难成为独立的认知结果。因此,电视新闻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通道作用于受众,就必须遵循人体感知的规律,使声画配合协调一致,在充分体现各自优势的同时,达到整体和谐,达到电视传播的最优化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