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节不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第一节不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不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打牢党报品牌建设的思想基础党报员工队伍建设是党报品牌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我们要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中宣部的要求,结合新闻工作的实际,对于“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应当贯穿于党报品牌建设的全过程。

第一节 不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打牢党报品牌建设的思想基础

党报员工队伍建设是党报品牌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党报品牌的建设过程,也是培养和造就党报员工队伍的过程。党报员工队伍的优化,又能进一步促进党报品牌建设。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党报是党执政的重要舆论工具。建设党报品牌,首先就必须建设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纪律上严、作风上硬的党报员工队伍。在党报品牌建设上出现的种种缺失,都源于队伍素质上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提高党报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首先应当对员工们进行经常性的“三项学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

一、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2003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各地各新闻单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起步扎实、逐步深入,取得了重要进展,产生了良好效果。同时,我们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项学习教育的内容,不是集中一段时间就能够完全学通学透的;对于新闻工作及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也不是通过一次集中学习就能够完全解决的;形势的发展又会使原有问题复发,也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矛盾。200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继续深化和拓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这项活动在新闻文艺出版系统开展一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要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推进。”(1)我们要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中宣部的要求,结合新闻工作的实际,对于“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应当贯穿于党报品牌建设的全过程。

(一)充分认识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切实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报的重要使命。要宣传好必须首先学习好。在党报员工队伍中,必须坚持经常性地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大力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重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改造主观世界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体现,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党报员工队伍中,要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教育中,要紧密联系新闻工作实际和新闻队伍思想实际,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树立了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能保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坚持经常性地进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教育活动,是加强队伍建设、解决突出问题、树立新闻队伍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新闻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忠于党和人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要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树立新闻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党报员工要为全社会的新闻工作者做出好样子,带头做到“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2)党的新闻工作者更要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消极腐败现象,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挖掘根源,坚决彻底整改,使党报新闻工作者队伍真正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加强经常性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应把握住几个环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要把“三项学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党报领导班子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议程,制定实施规划,形成长效机制,认真抓好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实效性。通过深入扎实、持之以恒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员工们在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方面有明显提高;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效果上有明显的进步;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上有明显的变化;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2.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一要举办培训班,尤其是对未参加培训的报社新进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打牢思想理论根基。二要精心组织自学,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指定研读书目,安排自学时间,保证学习质量。三要组织必要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四要结合学习教育,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尤其是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其现身说法,激发学习教育对象产生共鸣,使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要把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选择媒体违纪违规的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地进行剖析,以起到良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促使学习教育对象自警、自省、自律。五要组织好学习讨论,确定研讨专题,集中学习讨论,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

3.建章立制,务求实效

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只有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要针对以前发生的一些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总结教训,结合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制,做到用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引导人、约束人、激励人。

4.边学边改,解决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在于改进提高。要边开展学习,边解决问题,学习要坚持不断,解决问题更要坚持经常。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败坏党报工作的声誉、损害党报工作者形象的不良行为,要严肃查处,严格纪律,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决不可文过饰非,姑息迁就。进一步加大新闻阅评和监测工作的力度,切实增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突出问题要进行经常性的重点检查。对于重点岗位的人员要重点进行教育,使之增强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不仅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而且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知识导向、生活导向、审美导向等,形成讲导向、讲格调、讲品位的良好氛围。

二、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能否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党报品牌建设的质量。一些党报机构出现的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

(一)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是指新闻报道所产生的作用和客观效果。新闻宣传既具有一般精神产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在满足人们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需求的同时,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些党报在品牌建设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党报走向市场的进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关系,不能正确地把握尺度,甚至以“创收”作为媒体主导,而把新闻报道这一根本任务放到了实际并不重要的位置。结果,使党报的威望滑落,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要求党报员工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充分认识精神产品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所产生的作用。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意味着党报品牌建设可以忽视经济效益。恰恰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在走向市场的进程中,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讲求经济效益时,要牢固树立企业家经营的思想,要严格依法经营,实行宣传、经营两分开,要大力培养一批懂报业经营、善报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坚决服从社会效益。决不允许见利忘义,决不允许以一己之利而损害国家、社会利益。

(二)正确处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

党报是党的事业。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及其他工作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对党负责。在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的指导,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政治上,必须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必须确把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牢牢把握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控制力。同时,党的事业也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权利。党的主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方针政策来自于群众的实践,也需要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也就决定了党的新闻事业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3)我们坚持对党负责,体现党的意志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照搬一些政治口号,而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运用大量鲜活生动的事实,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等,准确生动地体现和贯穿到新闻宣传的方方面面。对人民负责,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要求党报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须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必须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鉴别出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真正声音,在新闻宣传中真正体现出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对人民负责,体现了人民的心声,还要求党报工作者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工作原则,重视和考虑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党报的新闻宣传反映出来,既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又为党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党报工作者要在深入群众中掌握实情,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采纳,对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问题要实施舆论监督。对人民负责,体现人民的心声,还要求党报工作者必须着眼于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三)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

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2003年9月23日,李长春同志在省以上党报总编辑、电台电视台台长培训班讲话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凝聚人心,保持正确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主旋律。这段话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不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就是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就是要大力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激发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要加强热点引导,大力做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疑释惑的工作,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之中;就是要进一步改进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既要遵守纪律,统一发布,又要及时准确,采取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注重宣传效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4)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种假、恶、丑的事物,对妨碍社会进步的各种消极落后的事物,要开展有力的舆论监督。开展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是党领导的事业及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反映群众心声的需要。要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开展舆论监督要有建设性的态度。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党和人民负责,批评、揭露、监督等,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要着眼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而不能满足于摆问题、图痛快、找茬子、泄私愤。

其次,开展舆论监督要有求实的精神。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准确、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决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道听途说。要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切忌片面性,既不说过头话,更不搞绝对化。

再次,开展舆论监督要有恰当的方法。恰当的方法,包括选择好典型,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力度等。典型的选择要注意代表性、针对性,抓住那些既能反映事件本质,又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时机的把握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火候节奏,讲究策略艺术,注重实际效果。力度掌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量适度,密度调控,既运用公开报道的手段,又运用内参反映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最后,开展舆论监督还必须遵守纪律。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新闻宣传纪律。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开展舆论监督要出于公心,不可掺杂个人的私心杂念。对于敏感问题的报道,如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民族宗教事务、军事、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都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情况处理,重要稿件要送审,拿不准的要请示报告。要守纪律、听招呼,服从统一安排,做到令行禁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