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范质量行为

规范质量行为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有效的组织协调离不开社会调节机制的规范和引导。三是规范检查行为。当教育者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时,社会调节机制会强化这种行为,而当教育者出现行为不端时,也会受到来自社会调节机制的制约。
规范质量行为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社会调节有其规范体系,它们为特定社会关系提供行为模式,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提供一定的标准,协调社会个体的行为,使人们摆脱偶然性或任意性的左右,以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高等教育质量形成于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活动主体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和学习者,他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社会调节机制主要通过新闻传媒、社会舆论、民众心理、社会评价等,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活动者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形成约束和规范,以保障教育质量。

其一,规范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是管理行为的主体,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其行为必须规范,否则,滥用职权或者不作为,都无法履行其责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既需要法纪约束和明文规定,也受社会道德、社会舆论和社会评价等影响。社会调节机制对教育管理者行为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规范决策行为。管理就是制定决策,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既受国家法律政策的约束,必须遵循国家教育目的方针的相关规定,又受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必须在法规政策和社会道德允许的框架下进行。二是规范组织行为。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有效的组织协调离不开社会调节机制的规范和引导。因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人,是对人进行管理,因而离不开有效的社会调节。社会调节机制为人的行为提供规范体系,能够使人的管理更加和谐,使组织行为更加高效。三是规范检查行为。计划、执行与检查是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通过检查,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或者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给予纠正,是质量持续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调节机制的作用范围。

其二,规范教育者的行为。社会调节机制规范教育者的行为,首先是规范教育者的师德修养。高校教师的责任是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由教育职业本身特性决定,也为社会所要求。当教育者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时,社会调节机制会强化这种行为,而当教育者出现行为不端时,也会受到来自社会调节机制的制约。社会调节机制还规范教育者的教学行为。现在部分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学工作极不负责,上课照念讲稿,不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部分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任意宣泄对社会、对学校的不满情绪,或有意无意流露出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些行为不仅为国家法规制度所禁止,也受社会道德习俗和社会舆论谴责。在高校,社会调节机制规范教育者的行为,还表现在对学术行为的规范上。高校是学术的高地,文明的灯塔,高校教师是传播社会文明火种的人,良好的学术操守尤其重要。现在高校有个别教师受利益驱动,学术浮躁,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行为,这些都为社会所不齿,并受社会调节机制的制约。

其三,规范学习者的行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育质量活动的主体,教育质量是要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学习者行为一方面受来自学校内部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来自学校之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首先,社会调节机制可以调控学习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各异,人们的学习目的也不一样。例如,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读书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民族救亡图存时,进步青年为民族崛起而读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年青学子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发奋学习。可见,社会环境氛围对学习目的有很大影响。其次,社会调节机制可以影响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好,学风不正,就要受到社会大众的非议和谴责;而态度端正,学风优良,也会为社会舆论所褒奖,这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并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和教育质量水平。最后,社会调节机制可以引领学习风气。当社会向学之风盛行,则个人学习更勤;而当社会学习风气式微,则个人学习疲弱,社会整体学习风气对个体学习者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在我国,千百年来,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学、映雪读和凿壁借光等,这一个又一个勤奋好学的典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发奋有为,努力学习,是社会调节机制引导和规范学习者行为的成功案例。

【注释】

[1]Johnston,R.J.Chalkley,Brian.Quality Assessment of Teaching:Inputs,Processes and Outputs.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1994,18(2):184.

[2]2000版ISO9000族标准对于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预备知识培训教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55.

[3]陈玉琨,沈玉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析[A].胡祖莹,曲恒昌.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来自五大洲的最新经验与发现[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

[4]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5):55-56.

[5]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82.

[6]李学栋,何海燕,李习彬.管理机制的概念及设计理论研究[J].工业工程,1999,(4):35.

[7]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861.

[8]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一):高等教育学讲座[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4.

[9]王振洪.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8,(4):115.

[10]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江苏高教,2001,(5):10.

[1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33.

[1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13]钱穆.文化学大义[M].台北:正中书局,1952:1.

[14]Pierro 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M].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18.

[15]张尚仁.“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8.

[16]李志仁.我国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探索,2001,(2):4.

[17]张泰金.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现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35.

[18]郑金洲.审视教育观念[J].中小学管理,2000,(4):2.

[19]构建管办评各安其位的共治格局——三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1-1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