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北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总量水平也不断地增加;但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潜力很大。
北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_北京市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统计部门的指标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也就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土地、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房屋和资金等三方面,其中,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土地征收征用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入;来自住房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房屋出租、出售和拆迁补偿等方式获得的收入;来自资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储蓄、民间借贷和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渠道获得的收人。农民除了家庭财产性收入,有的还有集体财产经营收益通过分配形成的集体财产性收入,如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等。[2]

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总量水平也不断地增加;但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潜力很大。课题组以统计部门发布的法定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2006—2011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情况,考察了相关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