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秀山民歌的历史与传承

秀山民歌的历史与传承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秀山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秀山民歌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经过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有上千首。民间歌手以《黄杨扁担》为代表的秀山民歌,不仅为歌唱家们广为传唱,而且被纳入以秀山民歌为题材的书籍多次出版。1982年父亲去世,后跟家族传人学习秀山民歌和傩戏。王德明从小对秀山民歌、花灯耳濡目染。
秀山民歌_乡音乡情

秀山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它比秀山花灯的历史还要悠久,起源于上古时期,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秀山民歌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民间歌手(图片由秀山县文化委提供)

秀山民歌包括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其中以山歌《黄杨扁担》为突出代表。

《黄杨扁担》自1957年由严思和演唱闻名以来,经过音乐界和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发展出9种不同的形态:原汁原味的民歌《黄杨扁担》,男声小合唱《黄杨扁担》,男子群舞《黄杨扁担》,男女声四重唱《黄杨扁担》,交响乐《黄杨扁担》,唢呐二重奏《黄杨扁担》,男声四重唱《黄杨扁担》,花灯歌曲《黄杨扁担》,花灯广场舞《黄杨扁担》。

经过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有上千首。单是秀山花灯的歌曲就有24大调,1000余首曲子。秀山民歌的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节奏和节拍、调式音阶、音调、曲体结构、词曲结构、衬词和衬腔等的运用都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对湘、黔边区民歌的研究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可资借鉴的价值。

民间歌手(图片由秀山县文化委提供)

以《黄杨扁担》为代表的秀山民歌,不仅为歌唱家们广为传唱,而且被纳入以秀山民歌为题材的书籍多次出版。20世纪90年代以来,秀山县委、县政府把《黄杨扁担》作为县歌在全县推广。

秀山民歌现为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有六个家族的传承谱系,分别列表如下:

《秀山花灯大全》、《秀山民歌经典》光碟、《黄杨扁担歌曲集》、秀山花灯及秀山民歌乡土教材等一系列成果(图片由秀山文化委提供)

续表

续表

秀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选介:

何建勋土家族,生于1972年5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生长在花灯歌舞之乡——秀山县隘口镇凉桥村余家组,对传统花灯、薅草锣鼓、傩戏、山歌的演唱技巧颇有研究。自8岁起开始学艺,16岁已经谙熟这些音乐类型的演唱技巧。其演唱具有音色优美,唱腔洪亮、高亢的特点。在唱高音(假声)时可到两个八度。节奏感极强,富有感染力,并在演唱中加了很多独特的表演,能在台上与台下观众产生互动。

1980年跟随其父习艺,在本村读村民小学。1982年父亲去世,后跟家族传人学习秀山民歌和傩戏。1986—1988年基本掌握上百首秀山花灯调。1990年正式接受传承仪式,成为何氏傩戏传人。1990—1995年在家务农,农闲时唱、跳秀山花灯歌舞。1995—1996年在广州打工。1997—2001年夏在隘口镇农村信用社当信贷业务员,空时也做手艺。2001年秋至今在秀山县国土资源和房管局锰业管理检查站工作。

王世金土家族,生于1944年10月16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就跟着大人学秀山民歌,1954年跟福龙师傅的得力弟子李天祥(鼓师、琴师)学打鼓;跟李训典(旦)、周明贵(小生、丑)学秀山花灯表演。1956年出师后参加秀山县举办的农村文艺会演,演唱的“门斗转”《四季相思》《送报条》《闹五更》获一等奖。1958年参加秀山花灯歌舞剧团,从事演员、鼓师、乐队指挥、作曲、编剧、编导等工作。1964年任剧团的鼓师兼乐队指挥,并创作出《爱民模范万义州》等秀山民歌音乐作品,从此走上了传统音乐和秀山民歌的创作之路。2001年退休后开设了秀山花灯主题文化旅游示范景区——“秀山花灯寨”。

王世金的主要艺术成就有:①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演唱了秀山民歌《黄杨扁担》《高高山下一条河》《小小奴的心肝亲亲奴的郎》;②参与拍摄了武隆仙女山民族合唱团的演唱活动专题片并被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③创作或演唱秀山民歌《娇阿依》《闹梅花》《开财门》《闹秋》《大月亮·小月亮》《黄杨扁担》《一把菜籽》《太阳跟着月亮走》《撮鱼》《太阳出来照白岩》《玩花灯》等,获国家及省市级一、二等奖;④与人合作为秀山县政府编创、出版了《秀山民歌》传统音乐电视专题片;⑤所写的《创建渝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圈》,荣获重庆市征文比赛奖项。

王世金精通秀山苗家高腔、平腔,土家高腔、平腔,辰河高腔、弹腔,傩戏高腔、玩腔,高山打闹及酉水号子尖腔和秀山花灯正灯调、杂耍调,灯戏、阳戏调,娃儿调,摇篮调,情调,哭嫁调的“九腔七调”。他对这些技艺灵活运用,于秀山民歌及秀山传统吹打乐的创新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德明生于1963年3月25日。王德明从小对秀山民歌、花灯耳濡目染。1970年起开始跟随前辈们唱、跳。1981年6月高中毕业后在社会各界从事各种演出。1984年考入秀山县花灯歌舞剧团,进团后,先拜王世金老师学唱秀山各类民歌,后拜杨瀛老师学习表演秀山花灯戏,再拜璩先凤老师学跳秀山花灯歌舞,在剧团担任声乐演员,主要演唱秀山民歌(从事声乐独唱、二重唱等),演唱秀山花灯戏及跳秀山花灯舞等,同时也创作歌曲。2011年7月,秀山县剧团与县文化馆合并后,他主要从事声乐辅导工作。

王德明的演唱特点:一是咬字清楚;二是掌握方言特点,这也是正确表达民歌风格的条件之一,比如“挑担白米”的“白”和“哥呀哈里呀”的“哥”要唱秀山方言,才能体现浓郁的地域特色。

1988年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第一届电视歌手大赛并获二等奖。1990年参加黔江地区首届民族艺术节,表演的土家族男子舞蹈《摇八苞》获表演一等奖,演唱的歌曲《十里山寨酒飘香》获演唱三等奖。1991年被评为黔江地区十佳歌手之一。1992年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其花灯戏《洞房花烛夜》获表演奖。2002年参加重庆市首届乡村文艺会演,演唱的《黄杨扁担》获金奖。2003年参加重庆市首届民歌邀请赛并获三等奖。同年参加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重庆赛区决赛获民族唱法三等奖。2004年在参加农业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中获优秀组合奖。2005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