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酉阳民歌黑水号子传承谱系

酉阳民歌黑水号子传承谱系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酉阳春秋时为巴国南境,酉阳民歌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因该地多民族杂居,音乐互相影响变化,自成风格。酉阳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时,黑水薅秧号子成为酉阳民歌申报项目中的重要内容。2007年9月,酉阳县举办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项目为酉阳民歌中的楠木薅草号子,他是第七代传承人。
酉阳民歌_乡音乡情

民间歌手(摄影者:李化)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襟楚带黔,扼湘渝要冲,是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是渝东南民歌的发源地。酉阳民歌是武陵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与苗、汉、土家文化融合衍变的产物,现挖掘到的有1700多首,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号子,其特点是:既有巴歌的特点,又有苗家飞歌的元素;以丰富优美的旋律来提高干劲,调节情绪,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以鼓振节指挥动作激发热情;各乡大山阻隔,同源传承,不断发展,一方一调,号子音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已发现的优秀号子代表有黑水号子、楠木号子和井岗号子。黑水号子分下秧号、栽秧号、薅秧号等种类,特殊的高腔延长弹音唱法和换气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范例;楠木号子分起号、上田号、溜溜号、长号、花号、齐声号等种类;井岗号子分晨号、中午号、下午号、晚上号、煞号等种类,曲调众多。

酉阳春秋时为巴国南境,酉阳民歌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因该地多民族杂居,音乐互相影响变化,自成风格。

酉阳是民歌的海洋,有山歌、盘歌、儿歌、祭祀歌、叙事歌等众多歌类。特别是山歌,旋律优美,即兴发挥,张口就来,如遇对手,此落彼起,竟日不休。酉阳民歌的代表曲目有《不要愁来不要焦》《太阳去了坡背凉》《木叶情歌》《这边岭来那边梁》等。

酉阳民歌中的楠木号子在实际劳动中的应用(摄影者:李化)

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酉阳民歌承载着酉阳的历史、天文地理、风俗民情、知识技艺、道德伦理,一代一代地传诸后人,并为多种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其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足以使其进入中国民族音乐的殿堂,填补中国民族音乐大系中土家族代表音乐的空白。

酉阳民歌现为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黑水号子传承谱系、楠木号子传承谱系和井岗号子传承谱系,下面选介黑水号子传承谱系列表于后:

酉阳民歌黑水号子传承谱系

续表

酉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选介:

熊正禄土家族,1954年5月出生。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项目是酉阳民歌中的黑水薅秧号子。小学文化,家住黑水镇宝剑村4组。祖父熊念之、父亲熊国发都是当地的号子高手。熊正禄嗓音高亮,对唱歌情有独钟。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喜欢唱民歌,不管是放牛,还是上学、放学,总是歌不离口。大人们上山劳动时,他一边放牛一边聆听大人们在栽秧、薅草时所唱的号子,并跟着学唱,熟记声腔、歌词,掌握演唱技巧。十五岁时的他,不管栽秧、薅草,都能和其他人在劳动时一起演唱号子。当年,父亲觉得他可以提板(领腔)了,就让他提板。按照传统说法,提板的人可以手拿工具而不参加劳动,但是提板的人必须懂行,要熟悉各种腔调和演唱技巧并能熟记歌词,比如薅秧就唱薅秧歌,薅草就唱薅草歌。年轻时的熊正禄又拜当地民间艺人学习唢呐吹奏,参加吹打乐班,活跃在山乡。演唱号子所用的绕音(弹音)是借鉴唢呐的花舌技法,音乐色彩独特。

据熊正禄讲,他在薅草、薅秧时还经常与其他生产队的人在山上对歌、盘歌,这山唱那山和,热闹非凡。有一年,他们组的其他民歌手在临近乡帮别人薅草时对歌,输给了当地人,后来他硬是带着其他歌手去唱赢回来了,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黑水薅秧号子领唱歌手熊正禄喊唱号子时,用假嗓(高音)演唱,用自创的绕舌唱法喊唱(有弹音效果),并用循环换气法,增强了音乐特色。其特点是:音乐中隐含着苗歌的飞歌元素,但去掉了贵州苗歌的“b3”滑音,增添了土家族、汉族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酉阳民歌黑水薅秧号子的音乐风格:高亢粗犷,悦耳清新。

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正禄被酉阳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唐腾华在黑水镇宝剑村采风时发现,从此熊正禄走出深山并引来了县内外对民族音乐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采访。酉阳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时,黑水薅秧号子成为酉阳民歌申报项目中的重要内容。2007年9月,酉阳县举办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黑水薅秧号子首次在县城桃花源广场亮相,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民间艺人熊正禄等演唱酉阳民歌(摄影者:李化)

宁清成苗族,1954年2月出生。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项目为酉阳民歌中的楠木薅草号子,他是第七代传承人。1972年他于楠木乡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党支部成员,任民兵连长,负责管理知青。1978年6月至2006年,任酉阳县楠木乡红旗村(原双河村)党支部书记。

宁清成祖上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临江府随其他移民来到楠木乡。宁家世代喜欢民歌,后辈耳濡目染,一代又一代地传到今天,民歌、山歌及花灯是他们的祖传。宁清成的兄弟子侄都喜欢唱号子和山歌,他们在农闲时常坐在火塘边上训练声音,合唱时群体声音谐合,声音高亢响亮,高低错落,起伏流畅。宁清成领唱时声音洪亮,富有激情。

宁清成从记事起就常常跟其父亲宁永贵、叔父宁永怀等歌手哼哼唱唱。在山上放牛时,听见大人们在山上唱山歌或喊唱号子,都要学着唱。从学校毕业后,在参加薅草时,觉得薅草打闹(喊号子)是一种乐趣,能解除劳动的疲乏,就更加用心学习。通过向父辈们学习,他记住了不同号子的调子与唱词,能根据时间的变换以及薅草的进度来唱各种曲调的号子。通过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前号、杂号子、花号、溜溜号、拦腰号、四声号、七声号、老号子、长号、煞号等号子的领腔技巧及鼓点的不同打法。另外在薅草时所唱的山歌、对歌和盘歌,他都烂熟于心,是一个能说会道、能打会唱的多面手。

如今,宁清成所居住的宁家坡的百姓在薅草季节,都仍然保持原先在生产队时的集体劳动、集中薅草,其目的就是为了喊唱号子,将祖辈传下来的号子一辈一辈往下传。

2003年,在酉阳县为庆祝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县20周年举办的“重庆市首届民歌邀请赛”预选赛中,宁清成获第六片区优秀歌手奖,同时,被大赛组委会派下的文化馆业务干部发现,其节目被确定为该片区参加酉阳县2003年10月3日“首届民歌、山歌”大赛的决赛节目,并获得二等奖,深受县内外专家、观众好评。这是楠木号子第一次在县级舞台上表演。2007年6月,重庆直辖十周年庆典时,楠木号子受邀唱到了市级大舞台,向山城人民展示了楠木号子的魅力。2008年5月,楠木号子代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去参加万盛举办的“第十一届苗族踩山会暨鸡鸣三省”苗歌大赛,获特邀演出奖。2007年4月28日宁清成被楠木乡中学校聘为“薅草号子”“花灯”的课外辅导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