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是否可行的分析结果

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是否可行的分析结果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它负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加的和专业相关联的“义工”活动进行评审。然后,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给予相应的学分。义工组织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义工进行岗前培训,让义工在具备相应的
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是否可行的分析结果_挑战·创新·超越: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文集

(一)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

志愿者(Volunteers),也称为“义工”,指利用休息闲暇时间自愿为社会上需要协助的公益与公共服务机构及需要寻求帮助的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志愿服务在西方国家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而在我国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并以1993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标志性事件。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志愿服务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感,增强服务意识和承担意识,提升个人整体素质。

1.样本总体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

大多数被访谈对象在大学期间都有过参加志愿服务的活动经历。“参加过”(159人,74.3%)的比例远远高于“从来没有参加过”(55人,25.7%)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有74.3%的受访者“参加过”志愿服务,不管是组织动员的,还是招募报名的,不管是偶尔的,还是经常的,都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绩显示。但调查结果也显示,有31.8%(68人)的受访者现在已经不参加了,有29.4%(63人)的受访者现在只是偶尔参加,而经常参加的只占了总数的13.1%(28人)。

图1 样本总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

图2 样本总体最近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

2.样本总体最近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

目前,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七个方面:①大型赛会类,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工作;②扶贫济困活动;③科技文化下乡活动;④主题公益活动,如艾滋病预防、环保节能;⑤医疗卫生保健服务;⑥法律维权援助;⑦敬老助残服务。

从图3可以看出,在最近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中,参加体育赛事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的占7.9%,参加扶贫济困服务的占11.7%,参加科技文化下乡的占7.0%,参加艾滋病预防、环保节能等主题公益活动的占18.7%,参加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占2.3%,参加法律维权援助的占1.4%,参加敬老助残活动的占22.0%,有3.3%的受访者没有回答,有25.7%的人因没有参加过志愿活动而不适宜填答该题。

图3 样本总体最近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类型

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范围较为狭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缺乏真正有意义的大活动;有一些志愿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同时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在活动范围方面主要是在学校和学校附近的社区;在活动类型方面,主要是义教、敬老院服务、义卖义捐义演、协助政府机关或者其他社会团体开展大型活动等,其中又以主题公益活动和敬老助残活动为主。由此可见,现阶段大学生地方志愿服务主要是在“出人力,献爱心”的思想指导下,在高校志愿组织自身运转资金完全依赖学校拨发的有限的活动经费,而且在志愿者服务完全免费甚至要自贴路费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比较低的志愿服务。

3.样本总体对志愿者经历的自我评价

表1 对志愿服务经历的评价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自己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评价中,“完善自我”“令自己有成就感、归属感”“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很多人帮助我,我也想帮助别人”“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等比较符合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和对自己参加过的志愿活动的评价;而“消磨时间”和“什么都没想,不得不参加”两个原因不符合大多数同学对自己志愿服务经历的评价。

图4 参加志愿服务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帮助

所谓社会化,在社会学上,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2]个人要适应社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进而促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经过系统的社会化过程,接受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规范。参加志愿服务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的机会,使个体在服务他人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发展自身,适应社会。

总的来说,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实现自我价值与达到社会期望。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肯定奉献的价值的同时,意识到这种利他行为对自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表明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积极的、善良的。在此之中,“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是属于务实的理性选择,“完善自我”和“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期望”是志愿服务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热情的大学生的期许,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志愿行为得以延续的动因之一。现实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个人能力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焦点,每个人都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以适应不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社会恰好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社会群体的真实情况,从而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帮助他人”的社会行动中,他们付出了人力和爱心,收获了尊严和满足感,感受到了自我实践的成就感,也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有一份归属感。综上所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者的有机统一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机制。

(二)志愿服务学分化的实施现状

1.美国高校“义工”学分制的实施情况

美国是高校义工学分制实施得比较成熟的国家之一,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他们的做法对我国高校将志愿活动学分制化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1)在美国,高校义工服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美国高校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这样就能使他们提前熟悉和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在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它负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加的和专业相关联的“义工”活动进行评审。其评审标准是:第一,义工服务和专业的符合程度;第二,该义工服务活动对该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该活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程度。然后,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给予相应的学分。

(2)很多高校都设置有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义工服务基地”,如果学生有兴趣,都可以加入其中。义工组织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义工进行岗前培训,让义工在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美国的很多义工组织都愿意帮助学生义工获得学分。比如,在伯明翰大学,一个名为“人类之家”的义工组织就跟伯明翰大学联手建立了学分制试点。“人类之家”会将在这儿工作的学生的服务情况反馈到学校,从而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学分。

(3)美国有良好的义工服务氛围。参与到义工服务领域的人不仅仅限于高校大学生,还有社会上的各个社会群体。大学生在学生义工服务队伍中并不占大多数,占据大部分比例的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因为考试成绩并不是进入顶尖大学的唯一标准,假如一名高中生在考大学时能够出具有关参加义工服务的经历证明,将对他进入一流大学学习深造有关键作用。这就让很多中学生也积极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目前我国将志愿活动学分制化的实施现状

早在2005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就已经启动“志愿者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志愿服务精神渗透课堂教育”工程,并于2005年7月18日上午,与望京街道办事处签署了共建协议书,表达了共建促双赢的愿望。这标志着北青院的志愿服务工程又拓宽了一个新领域,把社区变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实践的舞台。通过专业志愿者进社区,加强社区工作,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同时,通过社区实践大课堂,为青年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这对于培养青年人才和促进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志愿服务活动学分制是成都理工大学的首创。2006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与成都市成华区团委、民政局商议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组织大学志愿者定期为社区、街道、公共场所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把这一形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必修环节,并根据服务内容、质量等折合相应学分,学校根据学生义工服务时间、服务质量进行成绩的认定。这一做法曾多次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称之为“全国高校首创”,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深远影响。

南京理工大学于2008年出台规定,本科学生必须完成2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并且这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不能一下子做完,每个月必须至少有1次,每次按最多2小时计算。每做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必须在《学生义务工作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留下服务单位的名称和联系电话,以便学校抽查。如果当年没有完成20个小时的工作量,贫困生将拿不到下一年的资助,普通学生将有可能拿不到奖学金。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08年颁布《大学生社区义工实施方案及学分评定办法》,从2008学年起把社区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计入必修学分。

吉林大学曾下发文件,决定自2010级本科生开始,正式将“志愿服务”纳入本科生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学分。与此同时,今后新入学本科生将同时注册成为“吉林大学阳光志愿者”。按照《吉林大学志愿服务纳入本科课程体系考评细则》规定,该校“志愿服务”学分制考评主要分为基础项和自选项两项,基础项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自选项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的任务,但是其得分与基础项相加不能超过100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给这项全新的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吉林大学已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调整,志愿服务将作为该课程实践教学部分的唯一内容。将该课程原有学时中的部分学时,作为学生必须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该课程原有学分中的部分学分,需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获得。课堂教学部分和课外实践部分的考核,分别由教务部门和各学院团委负责。

(三)“我校将志愿活动学分制化的可行性”调查结果

1.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推行的可能性

(1)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推行的有利条件

一方面,我校附近有一定的城乡社区,可为志愿活动提供活动平台,如吴家营、柏枝营等。就吴家营而言,每逢重阳节,周边高校都会去吴家营敬老院服务,为住在里面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老人们一起度过一天。另一方面,要使得志愿活动长期可持续地开展,学校可以与当地相关部门、单位合作,建立长期志愿活动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里开展多样的、能与志愿者专业相关联的服务内容,帮助教学的推广。

(2)对志愿服务学分制后课程设置形式的看法

表2 对志愿服务学分制后的课程设置形式的看法

从表2可知,受访者选择该活动以选修课形式还是以必修课形式出现。调查结果显示,除了3位受访者没有回答外,有160位同学愿意以选修课的形式接受纳入学分制的志愿活动。

(3)对志愿服务设置为必修课的态度

表3 对志愿服务设置为必修课的态度

另外,若是将参加志愿活动设置为必修课,66.8%的学生选择会认真对待,只有0.9%左右的学生选择会尽量逃课(如表3所示)。对于受访者在面对参加志愿活动是“必修”时所采取的“认真对待”的态度,我们认为,是一种目的合理性行动(Means-ends rational action)。目的合理性行动也称为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工具合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这一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他认为,工具合理性行动具有最高程度的合理性,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都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选择。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总是再三权衡,对实现目的的手段也是深思熟虑,而且对这些手段可能引起的其他后果也有充分的考虑。[3]作为在校学生,认真完成课业是大学生这个角色所要求的,既然参加志愿活动被纳入了学分考核之中,那理性的选择就是“认真对待”并拿到相应的学分。

2.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推行的阻碍因素

在我们回收的214份有效问卷中,有79位受访者觉得在我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制具有可行性,仅占访问总数的37%;有62.1%的受访者认为在我校将志愿活动学分制化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另有两位同学没有对该问题做出明确选择。下面,我们对“将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在我校‘不可行’”的原因进行探寻。

(1)坚持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人相对较少,仅占了样本总体的13%(8人),还有29%(63人)的样本总体现在偶尔参加,从来没有参加过(55人)和以前参加过但现在不参加(68人)的同学占了一半以上(如图5)。在前面,对我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结果也显示,22%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缺乏积极性。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业任务,再加上部分学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闲暇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自然就减少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甚至退出志愿活动。

图5 样本总体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

(2)我校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存在难以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首先,为志愿者提供的平台狭小,选择该选项的占总数的40.2%;其次,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缺乏积极性,选择该选项的占总数的22%;再次,学校对志愿组织缺乏有效管理,选择该选项的占总数的20.6%;最后,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了解,选择该选项的占总数的14.5%。另外,在214个样本中,有6位受访者没有填答这题(如图6所示)。可见,由于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的不健全和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不够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这就影响了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缺乏参与志愿活动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志愿活动学分制化持不认可的态度。

(3)在我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制可能遭遇一些阻碍。分析被访对象对我校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分制可能存在的阻碍发现,其中认为难以统一评分标准的占20.6%,认为各专业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不一的占16.9%,认为校外实践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占16.7%,认为相关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占16.6%,认为这会增加教学安排的复杂性的占15.2%,认为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占14.0%(如表4所示)。这一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评分标准的统一和学院的重视是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分制的基础或前提。而评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学院重视程度的影响的,如果学院对实践活动足够重视,便会制定出相对完整的评分标准,并严格把关实施过程,使得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学分,以得到鼓励或者肯定。

图6 我校现有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表4 我校将志愿活动学分制化可能遇到的阻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