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中国”视域下“我们是谁”的追问与回答

对“中国”视域下“我们是谁”的追问与回答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中国人而言,“我们”又是谁?“中国认同”才是中国各民族不断凝聚的最直接精神动力。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不仅是一种利益认同,更是一种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而对“中国认同”内涵的建构与解读,对边疆少数民族“中国认同”的历史进程溯源与考察,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梳理,对其建设路径的独特建议,则为“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体系。
对“中国”视域下“我们是谁”的追问与回答_《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简介_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

何 博

面对美国国家特性的不断丧失,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经对美国民众提出了“我们是谁”的拷问。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人同样无法回避“我们是谁”的自我追问。对中国人而言,“我们”又是谁?这个“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是地域共同体的“我们”,民族共同体的“我们”,政治共同体的“我们”,历史命运共同体的“我们”,还是文化共同体的“我们”?是只居其一还是兼而有之?“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的?是什么力量不断地促使着“我们”的形成和发展?

在对“中国”词义变迁和历代“中国观”嬗变梳理的前提下,在对中国“边疆”与“少数民族”二位重合民族布局成因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书认为:“中国认同”是一定个体或群体对自身对“中国”的“归属性”的认知、情感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对“中国”整体利益自觉维护的行为倾向。“中国认同”才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内在规定性所在。“中国认同”才是中国各民族不断凝聚的最直接精神动力。通过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认同”不仅是边疆少数民族基于利益驱动而做出的选择,更是他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强烈而炽热的、世代传承的不朽传统。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不仅是一种利益认同,更是一种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中国认同”才是把作为“少数”的边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当然也包括内地少数民族)共同凝聚为不分你我的“我们”的最直接精神力量。当然,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是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不断发展,从懵懂到逐步自觉的长期历史过程的,并且,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与中华民族在各阶段的发展状态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影响边疆少数民族“中国认同”的因素是多重的,背景因素、利益因素、传统因素等都在其间共同地发挥着功能。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对强化“中国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强化“中国认同”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还要对“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给予充分彰显。

本书对“中国”共同体内涵的独特解读有助于消弭学术界长期以来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解读中国多民族国家现实问题所带来的迷茫;对“认同”本质的分析也有助于解除“认同”概念滥用所带来的“认同”本质隐匿的现实困惑。而对“中国认同”内涵的建构与解读,对边疆少数民族“中国认同”的历史进程溯源与考察,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梳理,对其建设路径的独特建议,则为“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