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由“列口”南行“三韩”的汉魏古道

由“列口”南行“三韩”的汉魏古道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汉文化的覆盖下,当时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族交通亦达到了空前发达。是知含资县应为西汉时由乐浪郡“南部都尉”南行与“辰韩”的相邻之县。为当时与乐浪、“含资”相邻的礼成江中下游的大河畔乐浪南部之交通重镇。
由“列口”南行“三韩”的汉魏古道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一)在“乐浪”(平壤)以南的基本交通走向

汉代由大同江下游之“列口县”到今黄海南道“栗口”即殷栗县,继续南行“百济”和“三韩”古道,过“列口”以后,首达重镇有两处,即黄海北道之黄州城和瑞兴郡。前者位于“乐浪郡”治南百里的黄州川上,古今为交通要道,至今得月山上有高句丽古山城(黄州城)。后者瑞兴郡前已考为古“带方郡”之“含资县”,是古“乐浪”(平壤)至“汉城”(今首尔)间最重要的交通要镇。其地亦有古高句丽“大岘山城”(大鲜山山城),今地为“瑞兴郡古城里”[112]。出瑞兴郡古城里东南行百公里,沿着礼成江至汉江即到达百济“汉城”王都尉礼城。

(二)百济“汉城”与獐项口

这是汉魏时期由“乐浪”“真番”南行“三韩”的必经都邑。其故址与燕秦的“上獐”有关。汉城其故址已经确知在汉江流域,今首尔市区南之古“尉礼城”,即《三国史记》中所记百济的古都。而古“獐项口”,应即古“辽东外徼”的障塞之地,即今韩国京畿道的安山。在《三国史记》中记载,与汉代的百济古都“汉城”相对,在汉江右北汉山上,还建有“北汉山城”。高句丽灭亡百济后,603年,“(高句丽)王遣将军高胜攻新罗北汉山城”[113],就是原百济古都,后属新罗的古“汉山城”。这是从两汉到“三国时代”朝鲜半岛中部最重要的交通重镇。乐浪南行“三韩”的古道,由乐浪郡南之“含资县”和“列口县”,过上述百济“汉城”后,有南、东二路可分别到达朝鲜半岛南部“辰韩”的“廉斯部”和古“弁韩”及“伽耶”诸部。

(三)由百济南行陆路

其南路大体由汉城,中经水原、乌山、天姿、公州(旧扶余),沿锦江南下全州、潭阳,然后抵达光州而至全罗南道的罗洲、木浦、宝城等,多为全罗南道的海诸要津和交通重镇。

(四)由百济汉城东行陆路

其东路,由汉城经今利州、镇州、清州,东出沃川、金泉、倭馆,而南行伽耶和东行庆州,到达新罗腹地。再经巨济岛等渡对马海峡,则可以东渡日本列岛上的北九州诸岛之“倭国”。今韩国庆尚北道的“倭馆”,即因古日本商旅驻地得名。

北汉山城城墙一段(冯永谦摄影并提供)

(五)由百济以南至汉代的“三韩”故地

当时尚处于汉百济郡县以外的部族聚落,很难如“乐浪”、“带方”二郡确置郡县,但在汉城(今首尔)西南的京畿道安山,却有重要古城。李朝《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九“安山郡古迹”条:“獐项废县,在郡西十五里。古城,在郡西二十五里,土筑,周九千五百六十五尺。”这个早于《三国史记》中“獐项废县”的古城,应与燕、秦、西汉有关的《史记》和《汉书》中的“上獐”遗址有关。出“上獐塞”即进古“辰国”。在此以南交通,此可引《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裴注引《魏略》的一段信史文字,以作为窥见东汉以前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从“獐项口”(燕秦“上獐”)以南半岛的交通状况。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略》曰:“初,(朝鲜)右渠未破时,朝鲜相历谿卿以谏右渠不用,东之辰国,时民随出居者二千余户,亦与朝鲜贡番不相往来。至王莽地皇时,廉斯鑡为辰韩右渠帅。闻乐浪(郡)土地美,人民饶乐,亡欲来降。出其邑落,见田中驱雀男子一人,其语非韩人。问之,男子曰:‘我等汉人,名户来。我等辈千五百人伐材木,为韩所击得,皆断发为奴。积三年矣。’……因将户来等出诣含资县,县言郡,郡即以鑡为译,从芩中乘大船入辰韩,逆取户来。降伴辈尚得千人,其五百人已死。”[114]

分析这段难得的信史记载,可以为荒芜飘渺的两汉时代朝鲜半岛上的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迹,梳理出以下诸条结论。

其一,从汉武帝设置“汉四郡”前后,直至安帝时,在朝鲜半岛先后有“卫氏朝鲜”“乐浪郡”和“三韩”之属。从《魏略》记载看,乐浪居西北,而“辰韩”居南。乐浪与“三韩”的分界,大体在礼成江下游黄海道以南。而在汉初卫氏“右渠”未亡时,即汉武帝以前已有与东部“辰国”的交通往来。这是秦汉之际朝鲜半岛上的早期交通。

其二,在卫氏朝鲜时,“百济”之“汉城”尚未立国,所以由右渠之“王险城”,即后来乐浪郡之“朝鲜县”,南出或东出“上障”至“真番”故地后,当时即为古“辰国”的三韩之地。故乐浪朝鲜的“东之辰国”,很可能在当时经过“真番”之地的含资县,过“带水”(载宁江),即抵达的汉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这是秦汉及其以前汉江以南朝鲜半岛陆路交通的基本走向(参见第二章23页交通图)。

其三,至王莽时代的西汉末,“三韩”之一的“辰韩”仍有“右渠帅”的官职,可见当时“辰韩”为“三韩”中之势大雄厚者。但其部仍无郡县之设,而仍为“出其邑落”之制。故此时的“三韩”诸部的交通地理,连去海上“倭人”(今日本)的交通,仍属处于中原先秦以前的古代部族“邑落”间的自然交通阶段。

其四,当时出“辰韩”之“邑落”北趋“乐浪”时,竟有被掠的乐浪汉人在“辰韩”断发为奴3年,而且辰韩一次可掠去乐浪郡1500人,说明当两汉之际,不仅乐浪等“汉郡文化”发达,有汉城址和大量汉代“人口”流入为证,而且在乐浪南部之“三韩”地区,亦有很多汉郡流民。这些汉郡流民与三韩部众,共同为开拓东北亚的边郡和交通助力尤多。因此在汉文化的覆盖下,当时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族交通亦达到了空前发达。

其五,朝鲜相廉斯鑡与汉人降者户来等,由“辰韩”北归“乐浪郡”,所诣的第一县“含资县”,即今黄海南道瑞兴郡。是知含资县应为西汉时由乐浪郡“南部都尉”南行与“辰韩”的相邻之县。由此以东的“芩中”,可“乘大船入辰韩”。为当时与乐浪、“含资”相邻的礼成江中下游的大河畔乐浪南部之交通重镇。当时越过礼成江以南、以东的开城东南的汉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已属于由乐浪南行至两汉时代的“三韩”之古代交通地带,由此赴海即可东达日本北九州诸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