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山东海行入“辽口”至“襄平”水道

由山东海行入“辽口”至“襄平”水道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魏时期,由中原向东北的海路,除上述两条外,还有由山东海行入“辽口”,溯“大辽水”和“大梁水”舟行至“襄平”道。这条入自“辽口”,直趋“襄平”(今辽阳)的数百里辽东内河水运交通,直至明末清初时仍可以往来通航,其明代停泊处即今海城西四乡“布花堡”。明末清初以后,由于辽河下游河道的不断淤塞,中游泄流缓慢,这条通航了2000多年的东北亚南部最大的内河航道才最终废弃,而成为历史的陈迹。
由山东海行入“辽口”至“襄平”水道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汉魏时期,由中原向东北的海路,除上述两条外,还有由山东海行入“辽口”,溯“大辽水”和“大梁水”(今太子河)舟行至“襄平”道。这条水路交通俱在辽东郡腹地,主要经由大辽水的“辽口”和“辽队县”境入内河航道,再溯“大梁水”(太子河)可径至辽东郡首府“襄平”。可称为辽东郡的内河航运。

发生在这条水道上的著名事件,是前述魏景初二年(238)六月的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渊之役。司马氏兵分两路:一为陆行,公孙渊则由大将军卑衍、杨祚等将步骑数万人,由陆路屯于“辽队”、围堑二十里迎击司马懿;另一水路则由海道舟行至渤海湾,先进至“辽队”,然后溯辽河(大辽水)而上,经今海城三岔河牛庄,抵“辽队”,然后舟行抵“襄平”。《三国志》卷八“公孙度”条:“(景初)二年春,遣太尉司马宣王征渊。六月,军至辽东。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宣王令军穿围,引兵东南向,而急东北,即趋襄平。衍等恐襄平无守,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遣衍等迎军殊死战。复击,大破之,遂进军造城下,为围堑。会霖雨三十余日,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城破,斩相国以下首级以千数,传渊首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悉平。”[139]

同条史事复见于《资治通鉴》,景初二年,“秋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输自辽口迳至(襄平)城下。雨月余不止,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此战中舟行曾“运船自辽口(今辽河入牛庄即古“辽隧”海口)迳至(襄平)城下”,这是开辟于汉魏时期的辽东内河航道。这条入自“辽口”,直趋“襄平”(今辽阳)的数百里辽东内河水运交通,直至明末清初时仍可以往来通航,其明代停泊处即今海城西四乡“布花堡”。明末清初以后,由于辽河下游河道的不断淤塞,中游泄流缓慢,这条通航了2000多年的东北亚南部最大的内河航道才最终废弃,而成为历史的陈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