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初终伊始细筹备

初终伊始细筹备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殡,指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葬,指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目前,在丧葬行业市场还存在缺口,这个行业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能够在父母健在时,尽到人子的礼节来侍奉;在父母逝世后,尽到人子的本分来安葬、祭祀。作者坚信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未来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
初终伊始细筹备_白事金典

【核心提示】从医学角度判定人的死亡后,即进入了殡葬礼仪的流程。所谓殡葬,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殡殓埋葬。殡,指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葬,指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礼仪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礼,指社会生活中,由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仪,指人的外表或举动。

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将殡葬及礼仪结合,作者对殡葬礼仪的理解是,我们在处理、殡殓埋葬死者遗体时,所遵守的礼节和仪式,就叫做殡葬礼仪。

通过以下的论述,我们在整个仪式过程中,都贯穿着浓郁的儒、释、道家思想,同时夹杂着浓厚的民风民俗。从石家庄的殡葬建设看,殡葬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殡葬礼仪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殡葬礼仪是中华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它能够满足逝者家属对逝者的留恋、追思的心理,使逝者家属的悲痛得到一定转移。

2. 能够让逝者家属得到情感的宣泄,减轻家属的精神负担,比如:大声的哭泣、哭诉,之后达到心理的平衡。

3. 还有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就是人们即使口口声声说相信科学,不信鬼神,但是在潜意识中,还是为神灵保留着一个空位,到底存不存在或许谁也不知道,或许有人知道,但那时他已经是神了,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可以在丧葬礼仪中得到体现,那么许多人就趋向求福避祸。作者还是推崇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即“敬而远之”“祭神如神在”。

4. 规范化的殡葬礼仪可以使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可以矫正社会殡葬行业的轨道。

5. 殡葬服务属于第三产业。目前,在丧葬行业市场还存在缺口,这个行业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6. 通过丧葬礼仪的形式,凝聚家族力量,增强亲朋好友的感情交流,是强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之一。

7. 通过规范的、专业的丧葬礼仪形式来告别逝者,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尊重与敬仰,提高了逝者的尊严,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8. 总结、肯定并弘扬逝者的业绩,继承逝者的事业和遗志,彰显后来者的责任和担当。

殡葬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殡葬礼仪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也在教化着人们学会忠、孝、敬。要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这就是殡葬礼仪的真正意义所在。

《礼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意思是父亲逝世时,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用士的礼节来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用士的礼节来安葬,用大夫的礼节来祭祀。以父亲的身份地位来决定葬礼的规格,因为那是父亲本人的成就;以儿子的身份地位来决定祭祀的规格,因为儿子的成就体现出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从这一安葬与祭祀的礼节上看到,中国古代的父子伦理精神,子承父教,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在丧葬与祭祀的礼仪过程中,体现出一个家庭教养水平。

能够在父母健在时,尽到人子的礼节来侍奉;在父母逝世后,尽到人子的本分来安葬、祭祀。这就是孝道的表现。孟懿子是贵族子弟,而当时的贵族们,很多都忽视“人文礼教”,认为那不过是表面的虚套,不能理解礼节其中的人性化的内涵。孔子作为老师,当然明白这位贵族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无违”的含义,当时樊迟正在为孔子驾车,孟懿子有可能向这位同学询问当时不能理解老师的解答,因此孔子在上车后,想到借另外一位学生樊迟的口,告诉这位贵族学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希望这位贵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孝道的礼节和礼节所蕴含的精神。

旷世儒家之道,乃浩浩华夏之范;《论语》之学乃千年精深之圣,汇万众智慧之识,彰民族忠孝之仁,扬伦脉雅正之礼,堪称中华文化之“圣经”。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在几千年的岁月流转中,儒学浸润在每一个华人的骨子里。读圣贤书,做天下事,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今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吸取儒学中“富而好礼”和“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的精华,坚持殡葬改革方向,让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扬光大,礼仪礼节也不断有繁就简,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作者坚信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未来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