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终南捷径

走终南捷径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节 旅行的意义:走终南捷径导 航 侠客 儒生 科举 李白生平 不走寻常路一、李白名片李白,唐朝人,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他都是家喻户晓式的知名人物。以后,“终南捷径”便成了当官最便利的门路。
走终南捷径_文化乐旅——跟着古人游中国

第1节 旅行的意义:走终南捷径

导 航 侠客 儒生 科举 李白生平 不走寻常路

一、李白名片

李白,唐朝人,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他都是家喻户晓式的知名人物。

他生于公元701年,姓李,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但这都不是他最闪亮的代号,他最牛的称呼是“诗仙”,这是后人赋予他的。他的出生地与众不同,他的先世在隋朝末年流徙到西域,所以他不是生于中原地区,而是降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据说他出生时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给他起名太白。

他出生的时代不是孔子、庄子、阮籍、玄奘的乱世,也不是司马迁时代急于开拓疆土的尚武时代。他生逢其时,正值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花齐放、高度繁荣的大唐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最包容的时代。李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幸福指数极高,人生走向的选择也极广。他可以和历史上的读书人一样学富五车考取功名,可以游走边塞投身军旅,可以南北漫游参与士旅,还可以走“终南捷径”等待伯乐推荐入仕。反正,他不必像乱世中求功名的士人一样进退两难,如履薄冰,他性格中的自由因子全被时代解放了。

一直有浪漫主义情结的李白,自然不屑流于世俗走正常渠道入仕。他想出仕,但不愿去参加科举。他学习诸葛亮在民间“自我炒作”,并成功地被慧眼识英才举荐入仕。他如愿当官,让皇帝惊艳让权臣磨墨让宦官提鞋。但不到三年他便弃官而去,他在那个天下学子熙熙攘攘为名来的时代独树一帜。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诗篇。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肯定了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最发达的时代,盛唐诗潮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汲取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的。他的诗歌今存九百九十多首,充分表现了他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最集中地体现了大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一位诗人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而言,李白的震慑力无人能及,他的诗歌像一阵雷霆征服了同时代的人——诗人贺知章呼之为“谪仙人”,诗圣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旅行目的:走“终南捷径”入仕

表面上看来李白是一个“旅游达人”,喜欢全国到处乱跑。其实他最初旅行是有目的性的,即后人常说的走“终南捷径”。所谓“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说唐代的卢藏用曾经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获得了很大的名声,因而被皇帝征召,做了大官。以后,“终南捷径”便成了当官最便利的门路。

不走“科举路”:皆因路漫漫其修远兮

李白也是一个文人,和当时所有的文人一样他也渴望“学而优则仕”。不过,他又和一般文人不同,他并不认为走上仕途当官就是成功。他的“成功学”超乎常人,他所看中的成功只有两种:第一,成为宰相,“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第二,当皇帝的老师,李白认为自己是唐代的姜太公,“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这两个职业是李白的追求,但他也明白要应聘上就必须见到考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科举考试”。在唐代,布衣之人通过科举考试最后当官的比比皆是,科举也是普通人“鱼跃龙门”最稳妥的途径。可李白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要见的不是一般的考官,而是最大的考官——皇帝。

参加科举,然后从小官员一步步晋升为朝廷命官,这对于李白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受不了这么漫长的晋升之路。他认为以自己的惊世才华绝不能这样一步一台阶的浪费,他要的是一步到位,坐电梯式的直达终点。这注定了他不会选科举这条路,史料记载他也从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李白选择了另一条路:终南捷径。以李白的理想和抱负来说,卢藏用肯定是不入他的眼,也不是他学习的完美偶像。李白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成为另一个诸葛亮,我们所熟悉的在东汉末年,诸葛亮耕于南阳卧龙岗十年,但名声却传播在外,从而吸引了蜀主刘备到来,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诸葛亮走出茅庐从一个平民变为蜀相,他的晋升奇迹不可谓不吸引李白。

交游交友:结交天下名士扩大影响

由于“终南捷径”有可参照的成功案例,李白的旅游便注意步步经营。因为“终南捷径”的成功前提是这个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了影响力后再由他人推荐入仕。而谁会推荐他?当然是认识他、赏识他的人才会推荐。那么,李白的旅游便有一个重要的目的:结交天下名士。

他最开始打算投奔名士,当时渝州(今重庆)刺史李邕以能文善书爱养士闻名于开元文坛,有如信陵君再世,文士纷纷投其门下。李白慕名投奔,但“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李白的高谈阔论令李邕十分反感,因此未被赏识。

后来李白特别注意结交江湖中真正“识英雄重英雄”的人,他有侠气,为人仗义,一生好任侠,交游广阔。杜甫、王昌龄、孟浩然、汪伦、贺知章、李云、李阳冰、吴筠等当时天下名士,均与他有过交往。因为这帮朋友,李白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再比如送李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当代学者于丹就倾慕不已地说:“如果我在唐朝,我要做李白;即使不能做李白,我也要做李白的朋友。”可以说,一个伟大的李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一群伟大的朋友。

总的来说,李白的旅游的思路很清晰,就是在全国旅游中,扩大自己的名声和提高影响力,广泛结交知名的朋友,接着通过朋友的推荐,进京做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