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城镇地方性不突出,没有形成与区域的良性互动

小城镇地方性不突出,没有形成与区域的良性互动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域文化”成为一段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中文化的有机整体。
小城镇地方性不突出,没有形成与区域的良性互动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4.3.2 小城镇地方性不突出,没有形成与区域的良性互动

所谓小城镇的地方性,主要是指小城镇与周围腹地的密切联系性,它包括小城镇的地方经济体系、小城镇的社会网络、小城镇的地域文化和小城镇与区域及大城市的关系等方面。小城镇的地方性是小城镇的特色所在,也是小城镇的生命力所在。

小城镇的地方经济体系就是小城镇经济对特定区域环境(如资源、中心城市经济结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关系网络等)的依赖关系。小城镇经济与特定的地域环境有明显的相关性,小城镇内的小企业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它是经历许多代的产物,受大多数人的风俗和癖好所影响。小城镇产业空间聚集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小城镇区域内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些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通过市场、企业、家庭、社区,甚至包括宗教等组织的传播而深入人心,成为维系企业的共同信条,保证小城镇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

小城镇的发展也植根于区域社会关系网络,既要通过与政府、社区组织、民间团体、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关系开拓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也要充分利用亲缘、血缘、情缘、地缘、业缘等继承性关系网络,为小城镇发展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和资源支持。

地域文化作为一段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中文化的有机整体,也有有形与无形之分,无形的地域文化就是上面谈到过的价值观念、游戏规则,有形的地域文化表现的最突出的是地域建筑。“地域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综合的概念,是通过历史传承和空间限位这两方面来定位的,即从时间和空间来限定。时间代表着历时性,沿时间轴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历史;空间标志着区域性,沿空间轴是地域文化纷呈异彩的写照。“地域文化”成为一段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中文化的有机整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缘、地缘的不同搭配和组合,既产生养育人类的不同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一系列行为,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文化。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小城镇的地方经济体系建设没有引起重视,造成小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各自的特色、盲目攀比、建设无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建设方式上,相当数量的小城镇在建设上互相模仿,缺乏自身应有的个性与地方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存在危机。如“沿过境道路的线性布局结构”的小城镇道路两侧的建筑大多被规定排成两列模仿,相互间距一致、高度相等、体量相近,又由于缺乏总体设计,各种建筑的式样甚至材料相差无几,人车严重混杂,城镇空间及建筑形体乏味。在当前的小城镇建设中,多数城镇采用的是拆旧换新、推倒重来的政策。又由于小城镇建设管理者、设计者的水平所限,在小城镇的建设中,大量使用户型有限的标准图,使成片的没有特点的建筑拔地而起,导致地域区别和建筑文化多样性的消失,小城镇的风貌趋于雷同和走向平庸。小城镇居住环境也正恶化,清新淡雅的民居群落、多姿多彩的地域性建筑文化被“欧陆区”或“现代火柴盒”所替代,与环境自然协调、极富生活情趣的空间布局形态,尺度亲切宜人的街道小巷被模仿大城市而建的宽大空旷的大街所代替,一些小城镇的建筑特色正逐步消失。小城镇地方文化资源保存力度不够,地方文化功能弱化,小城镇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开始迷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兴起的众多小城镇,缺乏区域的观念,更多的是从小城镇地区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其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就镇论镇,忽视了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以及所处区域的依存关系,造成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定位不准确,盲目投资项目、扩大建设用地规模、重复建设严重,致使城镇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所以在一些地方虽然也兴建了一些小城镇,但是并没有起到带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而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沿海地区的小城镇借助于大中小城市分布密度高、辐射能力强以及辐射范围广的条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些地区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密集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当地经济的中心,甚至成为全国性的某种商品的集散地,形成了以资金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不但促进了本地人口的非农化,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另外,随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崛起,城市区域化步伐加速,小城镇正在逐步纳入城市区域化空间范畴。因此,小城镇已经成为了整个城市区域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实践证明,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单纯的小城镇战略向小城镇与城市群和小城镇与区域结合战略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