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88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到1997年对调查的范围进行了扩充和调整,调查网点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共调查857个县、5 000多个乡、8 000多个村、68 000多个户,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涉及范围最广、延续时段最长的一项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全貌。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4.2.2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

对这一问题,首先可通过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1988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到1997年对调查的范围进行了扩充和调整,调查网点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共调查857个县、5 000多个乡、8 000多个村、68 000多个户,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涉及范围最广、延续时段最长的一项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全貌。根据该项调研,1997—2000年,稳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大,从8 314.5万人增长到约1.13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也从18.09%增长到23.64%,与此同时,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比例由53.64%增长到65.8%,绝对数量增长超过3 000万人。在稳定转移往城镇的劳动力中,往建制镇的劳动力始终占最大的比例,其占全部转移劳动力的比例由1997年的15.83%到最高时1999年的27.32%,2000年虽略有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略有增长,比1997年增加了近1 50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00万人左右。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小城镇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然而深入分析会发现,向各类城市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占全部转移劳动力的比例由1997年的37.81%增长到2000年的41.27%,绝对量上由1997年的3 145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4 680万人,超过建制镇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 000万人。如果考虑到近几年建制镇数量的迅速膨胀对数据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与城市相比小城镇有很多劣势,但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向的选择说明了建制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功不可没(表4.2)。

表4.2 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往各类城镇转移的比例和数量

img12

资料来源:根据2000、1999、1998、1997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状况专项调查数据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