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和提高城乡领导素质

培养和提高城乡领导素质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领导者较高的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城乡领导者有效地行使自己职能的必要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城乡领导的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人先正己”,城乡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影响群众、动员群众,从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城乡领导者自受命之日始,即应谨慎从事,慎用自己的权力,切勿玩忽职守。
培养和提高城乡领导素质_城乡领导科学概论

城乡领导者较高的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城乡领导者有效地行使自己职能的必要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城乡领导的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实践中的体现,重点表现为领导干部具有什么样的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

(1)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城乡领导者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城乡领导者应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权力。一方面,权力来自于广大群众,决策必须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检验标准如邓小平所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另一方面,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应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要正确把握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为群众服好务。同时,在行使职权时,不能夹带私心杂念。领导者的私心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时甚至表现为某种比较隐蔽的形式,如通过制定政策使自己(或与己亲近的人)的某种利益合法化;或利用领导岗位之便,为自己谋求貌似合法的利益;有的则表现为对自己有利的事就积极热情地干,为群众谋利益的事则消极怠工,能拖则拖。心怀杂念的领导者,不是心怀坦荡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往往是关照其中一部分人,或限制某一部分人。

城乡领导干部必须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勤政、廉政,防微杜渐,自觉把好防线;要强化监督、制约意识(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极易产生腐败),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将产生重要的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许多走上错误道路的领导干部,首先是由于价值观出了偏差。人生价值如何体现?首先要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事业”,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搞业务是干事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搞管理也是干事业。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报偿,应有正确的估价。“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待遇上向低标准看齐”的雷锋精神至今并未过时,仍应大力提倡。古人云“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祸莫大于心不知足”。有的人一味追逐名利,不与他人比工作、比贡献,只是比职位、比待遇,越比越不知足,越比越感觉“心理不平衡”。价值观出了问题,人生目标迷失了方向,行为就难免偏离轨道,这是许多犯错误干部的共同之处。

(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工作业绩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方面,应予以重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业绩应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也不可盲目攀比,不可急功近利,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去盲目追求政绩。片面地追求政绩,急功近利,可能会劳民伤财,甚至会影响今后长远发展。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新上任的领导,如果在尚未熟悉情况的前提下,仅仅为了显示自己的领导能力,急于追求政绩,就不顾实际可能性和客观规律性而盲目地点“三把火”,其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为追求政绩,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制定不可能实现的工作目标,其后果可能导致浮夸风,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例如,某些地方揭露出来的所谓“政绩工程”)。

(4)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原则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根本上在于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是完全一致的,能否正确理解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具体体现。

要做“官”,首先必须会做“人”,而做人必须以“德”为本。“正人先正己”,城乡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影响群众、动员群众,从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谓道德,是指成文和不成文的非法律公共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在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机制和个人信守的行为准则。城乡领导者的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直诚实。一方面,要公正坦率,忠诚老实:办事出于公心,坚持正义,坦诚布公;为人光明正大,不阳奉阴违、吹拍逢迎。另一方面,要求真务实,讲求诚信: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当老实人,做老实事,不弄虚作假;无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能以诚相待、表里如一,讲真话,办实事。有的人在上级面前说空话、大话、假话,迟早要暴露;也有的人在下级面前为笼络人心、怕得罪人,就不坚持原则,乱许愿,乱承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2)严于律己。《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泽民同志曾经代表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还包括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如:刘少奇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其亲属不要搞特殊;周恩来为其亲属制定“十条家规”等)。城乡领导者与其家属同在一个单位的,更应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

(3)廉洁奉公。城乡领导者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公而忘私。正如陶铸同志所讲“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当做到“心存天下事,荣辱置度外”,“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城乡领导干部要牢记:“廉为正本,贪为祸根。”要像吉鸿昌那样,把“做官即不许发财”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要自觉抵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争权夺利、奢侈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总之,城乡领导者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官”也要清清白白。

(4)谦虚谨慎。作为城乡领导者,要能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包括向下级、向群众学习),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从谏如流,取长补短(尤要善于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要懂得尊重他人(包括尊重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平等待人,礼貌待人,要善于理解人、关心人、团结人。城乡领导者自受命之日始,即应谨慎从事,慎用自己的权力,切勿玩忽职守。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说:“任重者,责亦重。”亦即,职务越重要,责任也越重大,决不可掉以轻心。《诗经·小雅·小旻》里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也是规劝领导者处事要谨慎的。

(5)豁达大度。作为一名城乡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顾大局,不计个人恩怨、得失,经得起误会、委屈、冤枉的考验,自觉抛弃个人间无原则的纠纷、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胸怀坦荡,有宽容精神,善于团结他人,特别要团结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同志(如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期间,毛泽东提议把几位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包括王明选进中央委员会)。作为一名合格的城乡领导者还要做到善待前任。明代余自强所著《治谱》中,专门谈到如何善待前任的问题:“前官行事,即有一二不当人心处,我辈当隐恶扬善”,“前官果有美政,地方愿为立碑建祠,我辈当怂恿其成。”后任领导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前任领导的工作,要尊重、关心前任领导,不搞“人走茶凉”。后任领导是否善待前任,从一个侧面反映其人品和道德素质。

城乡领导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及其从事领导实践的能力,都与其自身的知识素质密切相关。

获得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读书、实践,学以致用)。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儿说过:“人们掌握知识,就犹如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为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间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就显得更多了。”江泽民同志也曾谈到:“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全党同志首先是党的干部,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

以理念为本的领导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以使领导核心的理念,变成大家的共同理念。城乡领导者要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准确熟练地解释和运用政策,可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当前,严重的问题在于对学习的不重视,一些领导总是借口工作忙,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为此,各单位、部门要用“学习型单位,服务型部门,研究型管理”的标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城乡领导者往往要承担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的。身体素质通常包括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普通心理素质(普通人须具备的精神机能)和职业心理素质(作为领导者须具备的特定心理素质)。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具备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城乡领导者,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1)情绪稳定。无论工作顺利与否,应始终沉着应对,情绪饱满,持之以恒;不能在工作顺利时就喜形于色,而工作不顺利时就垂头丧气,甚至“撂挑子”。要正确对待升迁荣辱,坦然面对进退去留。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作为一名城乡领导干部,若能练得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功夫,则心态始终如常,情绪怎会波动?许多领导者在平时尚能做到情绪稳定,但在“升迁荣辱”、“进退去留”的关键时刻,却往往是患得患失、不能坦然处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私”字在作怪。

(2)性格宜人。人的性格有先天的基础,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培养。性格宜人的领导者,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被领导者,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作为一名城乡领导者应做到性情随和,善解人意,善于沟通。沟通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领导者之间(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之间)的沟通与各自的觉悟和性格有关;与群众的沟通,首先要平等待人,以诚相见。

(3)乐观自信。这是城乡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心态,并以此影响其所领导的群体。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若精神萎靡不振,则该单位肯定也不会有很好的精神状态。

(4)意志坚定。城乡领导者的意志不但影响其个人的行为,而且会影响他人及工作的全局。西汉的刘向主张“不以利移,不为患改”,一旦确立了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有利可图可转移,也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麻烦而更改。领导者应具有临危不惧、临阵不乱的坚定意志,在危机来临等关键时刻,要起到作为群众主心骨的作用。

(5)心胸开阔。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城乡领导者应具有博大胸怀,能容人、容事。尤其是“一把手”,更应心胸开阔(由于下属工作不力或不负责任的推托,甚至由于某些虚假传闻,“一把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矛盾的汇聚点)。清代耿定向在《耐烦说》中说:“官场如战场,当官如箭垛,有上司之斥责,有同僚之作梗,有下属之埋怨,有小人之诋毁,如此凡事,不由得人动怒生气,而感情用事,则事不谐矣”。他在这段话里用“当官如箭垛”(犹如“草船借箭”故事中用于接箭的稻草人)来形象地比喻领导者所处的位置,往往是各类矛盾的汇聚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城乡领导者,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耐得住一切烦扰,无论事情多么繁杂,总持一安静之心应之。

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健康是每位城乡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城乡领导工作是繁重的,可以说是日不出而做,日落而不归,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你有好的思想,科学的思维,智商加情商,恐怕只会力不从心,无法发挥你的领导才能,更无法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你的工作任务。所以,城乡领导干部需要有科学的时间观念,处理好休息与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不但自己要加强体育锻炼,同时也应十分注重全民健身运动。

总之,提高城乡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城乡领导者自我修炼;也需要组织上大力培养;更需要从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上为提高城乡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供根本保证。个人修炼是提高城乡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前提。城乡领导者个人修炼主要包括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在领导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中,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很难从经验领导提升到科学领导。但是,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习他人的领导经验。实践出真知。与学习理论相比,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提高认识,创新智慧,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领导素质和能力。组织培养是提高城乡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干部培养方面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新世纪新阶段需要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体制改革是提高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干部竞争择优机制和群众参与、监督制度,改进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才能激发领导干部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也才能及时淘汰那些素质不高的领导者,从而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延伸阅读:心理素质对干部成长的影响[文]罗玉亮

一个干部的成长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外在的,有内在的;有人为的,有非人为的;有环境的,有自身的。不论是什么因素,首先是内在因素。这种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自身的素质上。而自身素质,也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诸多素质之中,笔者认为,心理素质对干部成长的影响最大。

首先是攀比心理。也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上进心理。从上进心理来讲,上进心人皆有之,是一种积极向上,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心理。而攀比心理与上进心理有相似之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有上进的成分,但区别在于衡量的标准不一样。有上进心的人是以他人为标准,寻找自己的不足;而有攀比心理的人是以自己为标准,寻找他人的不足,并常常打着“上进”的旗号。攀比的结果,致使心理扭曲,精神不振,怨天尤人,更加放松自己、放纵自己。在这方面,常听到一些同志说的就是:“他过去怎么样”、“我过去怎么样怎么样”、“我比他怎样怎样”或“他和我比怎样怎样”。把上进放在“过去”里、放在“比较”中,没有看到“过去”已经过去,“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没有看到别人由于“上进”而“进步”、由于“上进”而超过自己:更没有看到自己的退步和落伍。何不丢掉“过去”,以现在为起点,再去看将来呢?

其次是自我心理。也有人认为这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把“我”看成高于一切,别人“要尊重我”、“要不如我”、“要理解我”、“要心中有我”、“不能挡住我”、“不能看不起我”、“不能贬低我”……,否则,“就休要怪我”,把“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作为座右铭,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患得患失。在这样的理论支配下,致使有人心态失衡,常常易怒、易躁、易火,而认不清自己,摆不正自己。别人提拔了,他要问:“为什么没有提拔我”;别人分到房子,他要问:“为什么没有分给我”;别人知道了一件事,他要问:“为什么没有告诉我”;甚至连别人请人吃饭,他也要问:“为什么没有请我”。容不得一点事情,容不得一点吃亏,容不得一点不尊重,结果是伤害了别人,更多的是伤害了自己。因心情影响了同事关系,影响了上下级关系,影响了家庭关系,既伤心,又伤神,更伤身。其实,任何一个人,有得必有失。今天得到了,明天就可能失去了;这方面得到了,那方面就可能失去了;小的东西可能都得到了,大的东西就可能失去了。为何不多问一些自己,少问一些别人;多关心一些别人,多理解一些别人,多尊重一些别人,而少一些自我呢?

第三是自弃心理。也有人错误地认为是社会将自己遗弃,反映出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是面对逆境和困难,不能自拔,自弃自馁。比如工作上的失误啦、遭人误解和非议啦,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啦,等等。常常自叹、自怨、自责、精神不振,甚至失控,而没有看到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暂时的,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一切都会改变。比如领导的赏识和器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的认识可能会改变;随着自身的严格要求,自己的能力逐步得到发挥,领导已经有所发现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即使一时不能被人发现和认识,终究会被人发现和认识。有时退一步反而会更进一步,何不把一时的逆境和困境当作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呢?其实,只要多点自信、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切都会改变的。

第四是虚荣心理。也有人错误地理解为自尊心。自尊与虚荣,两者是根本对立的。自尊是内在的,是从内心中要赢得别人尊重;而虚荣则是外在的,是自欺欺人,换来一点心理满足;它往往看重的是不实的名利,沉浸在虚无的幻影中。有的没有官帽,却乐于人们喊出一定的官衔;有的没有权力,却要摆出有一定权力的谱;有的没有能力,却要显出有一定能力的架子。自己抬高自己,自己给自己垫脚。结果把自己葬送在不实的名利中、不实的幻影中,而不能自拔,容不得一点批评与指责,容不得一点点拨与提醒,分不清自我、分不清善恶。打着“自尊”的幌子,行“虚荣”之实,把“自卑”当“自制”,把“自傲”当“自谦”,把“自我”当“自知”。梦境终有梦醒时,幻影终有破灭时。何偿不从这梦幻中走出来,回到真实、自我的生活中来,还一个原来的“我”呢?其实,只要走出来,幻影外的五光十色,会比幻影中的五光十色更美。

第五是图报心理。也有人错误地理解为知恩必报。这也是许多领导干部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人一点施舍,就要有所回报,自己也陶醉在这种乐此不疲之中。有的认为,“有给予就应当有回报”;有的认为,“不要白不要,不收白不收”;也有的认为“这是人情味”。而看不清这是权力的交易,是堕落的催化剂,是败坏风气的行为。试想:如果你没有这个位子,没有这个权力,能有这个给予,有这个回报,有这个“人情”吗?图报心理,使一些干部“嘴软,手硬,心安”,形成了“无人办不成事,有人乱办事”。“为人民服务”实质上是“为自己服务”、“人民币服务”。为什么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影响,问题就出在这些少数干部身上,根子就出在少数领导干部的图报心理上。

让一名干部健康成长,除了干部的体制、社会的环境、用人识人的机制等应当要作一些变革外,干部本人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用平常心对待一切。怎样才能强化心理素质,有一颗平常心呢?一是要加强学习,通过书本中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二是要确定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既不要定得太高,又不要定得太低,要有跳一跳、蹦一蹦能摘到的高度,不断给自己加压,实现人生的价值;三是要学会认识自我。知道什么事对自己合适,并且能够分辨出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四是按“游戏规则”办事,任何人都是社会中人,在社会中有一个活动的“圈”,都要在自己的“圈内”活动。不要破坏这个“圈”,而跳出“游戏规则”,否则,受到惩罚是理所当然的。[2]

思考与练习

名词解释

素质 城乡领导素质

简答题

1.城乡领导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2.城乡领导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3.如何提高城乡领导者的政治素质?

4.如何提高城乡领导者的道德素质?

论述题

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城乡领导素质?

[1] 根据1999年6月13日《羊城晚报》改编.

[2] 《决策咨询》2001年Z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