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商品化改进效应分析结论

非商品化改进效应分析结论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对这些国家的非商品化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福利国家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涉及制度模式以及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种改革措施并没有改变福利国家模式的实质,并没有引起福利制度理念以及制度模式的根本变革,只是在现有福利国家制度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其次,福利国家模式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
非商品化改进效应分析结论_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历史比较研究

表5-10 非商品化程度比较

资料来源:Esping-Andersen.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首先,福利国家模式在改革后仍然呈现出三种类型的福利模式。福利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最初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风险发生改变,造成福利国家用于保障制度的基金入不敷出,引发财政困难,福利国家模式面临着低效率的制度困境,使福利国家模式的改革成为必然。从对这些国家的非商品化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福利国家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涉及制度模式以及管理等方方面面。具体来看,包括降低福利制度的给付标准,减少由国家来主要负责的福利项目,进而降低福利制度的支出。经过对18个国家2002年福利国家模式进行非商品化测量,并与1980年的非商品化评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福利国家模式基本基本上还是在艾斯平-安德森1980年所描述的“三个世界”的框架之下。伴随着新西兰、瑞典、比利时、芬兰、奥地利日本等一些国家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以德国为代表的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以及以瑞典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基本没变。这种改革措施并没有改变福利国家模式的实质,并没有引起福利制度理念以及制度模式的根本变革,只是在现有福利国家制度基础上进行的调整。

其次,福利国家模式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由于福利国家更注重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在福利供给中的共同作用,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增强了政府的主体地位,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增强了个人和社会的主体地位,形成国家保障、社会互助以及个人自助福利供给相结合的福利制度模式。同时,在福利国家模式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调整政府与市场在福利供给主体地位的比例,使政府的职能得以转变。通过实现福利制度模式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福利国家中政府责任与市场责任的协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的非商品化在逐渐提高,社会民主主义的非商品化在逐步降低,福利国家非商品化差异程度在逐渐减少,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

最后,福利国际模式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虽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外部风险,但是由于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福利制度的发展状况上存在着差异。基于不同的国别条件,福利政策的改革方式和政策选择同样存在着不同。从长期来看,福利国家模式的市场化发展还不成熟,福利国家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未来私有化福利制度模式改革的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福利国家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调整福利国家模式,使之能更有效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