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软实力的举措

构建软实力的举措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凸显中国文化特色的软实力体系,是一项需要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巨大工程。和平、仁爱、正义、公平,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优势所在。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不但使全球文化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灾难,而且,对各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构建软实力的举措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凸显中国文化特色的软实力体系,是一项需要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巨大工程。中国作为“人类已知的最大文化源泉”,[3]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人文‘宝藏’,在这方面,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要将中国文化几千年所积淀蕴藏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转化为中国和平崛起所需的软实力或软实力体系,却需要下大气力、花大工夫,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方能完成。下面仅从一些重要方面略举数端,以见其洋洋大观。

其一,自信得道多助、坚持道义主导。

和平、仁爱、正义、公平,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优势所在。对此,我们应当自信。不要一说到“人权”、“民主”就好像矮人一等。软实力的关键是能否向世界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使人心悦诚服,众望所归。正如前述,中国和平崛起中形成的“中国发展模式”,已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赞同。实践证明: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更不能一刀切地向西方看齐,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过去讲“中体西用”,现在应改为“本土为体,外来为用”,不断在改革开放中扬长避短。这应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有些国家的政治势力,对中国和平崛起总是抱着一种怀疑或轻蔑的态度,并制造种种困难。我们应当从中国文化中寻找谋略,采取多种方法,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两个方面予以周旋,“你想影响我,我也能影响你”,从推进硬实力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文化资源,让中国古老的文明绽放出鲜艳的花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于去年11月8日的《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题为《下任总统须以长远目光看中国》的文字,用下象棋和下围棋来比喻中美战略的不同。他说,美国人就像下象棋一样,总想获得绝对优势,把对方“将死”;中国人却像下围棋一样,其目的只在于获得相对优势,在棋盘上争夺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生存空间,只求持续不断地战略推进;如果你在此地围住我,我就到别的地方也将你团团围住,让你走不动、离不开。其实,这里美国的“象棋战略”,就是霸权主义的武装实力战略;而中国的“围棋战略”,才是真正的以“得道多助”、“道义主导”来影响别人吸引别人的软实力战略,它富有更多的文化理智和文化涵养成分。

其二,开发文化资源,推行汉语战略。

文化资源的开发,首先应在学术研究方面,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解读和研究方面下一番工夫,因为各类经典、元典,是蕴涵中国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宝库,需要我们立足于现实作出新的诠释和解读。固然纯客观的元典解读方法必须反对,但把对古典文献的研究传授及对古人的怀念说成是复古主义思潮,也未免有些偏颇。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组织力量去研究开发古代元典,也让青年阅读甚至背诵一些古文、古诗、古词,以丰富他们的汉语言文字知识。其次,对一些重要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学说,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如山东对儒家思想的研究,陕西、山西对道家、道教的研究等。这方面的争论也比较多,既有国外的争论,也有国内的争论,如中韩两国对高句丽文化的争论,河南、陕西对杜康籍贯的争论等,更说明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再次,是地域文化的开发,各省各地都有一些积淀深厚的地域文化有待于人们去开发,而这种地域文化的开发应当同经济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便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正在推行一项汉语文化战略,计划在五年内使全球学汉语的人数由现在的3000万人达到1亿人。要尽快打破目前以英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仍处于强势地位,而汉语和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价值在全球化条件下,仍处于弱势的状态。为此,中国除向国际社会提供有计划的汉语人才培养之外,还要在若干年内于世界各地共建立100所面向成人的孔子学院,以满足世界各地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实际需求,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在新世纪中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其三,运用兵家理念,更新外交战略。

在当前全球缺乏价值共识、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政治格局处于变幻不定的世界面前,中国的对外战略应增强对外交往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推动和维持力量均衡态势。中国一方面要制约美国的单边主义,反对其强权政治,另一方面,又要在美国的追随者与挑战者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即既不追随,也不挑战,却要虚与周旋。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和发挥古代兵家和纵横家的思想理念,进行外交游说,广泛结交朋友,形成多边和双边外交的新格局。

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盘》一书中,对地缘大国曾提出了四个标准: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力量雄厚、文化上富有吸引力。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新兴大国,除了要达到上述前三条标准外,从软性的精神和意识形态上考虑,还有一个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问题。而对外交往不仅是硬实力的运用,也是文化价值观念的有力展示,没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作底蕴,对外交往的效力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外交中培育和运用文化的亲和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传统,可供利用的资源甚为深厚,仅我国战国时代合纵连横、变化战法的外交游戏,就让人们眼花缭乱,可供学习借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国际合作的外交中,应当始终注意坚持以下四大理念:政治上多极共存,文化上多元共生,经济上互惠互利,外交上互访互动。只要有了这四条,中国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开展文化交流,尽快走向世界。

现在,美国的流行文化特别是那些毫无特色的快餐文化和沉迷文化,如快餐式的音乐、快餐式的电脑、快餐式的食品及因家庭破碎、性别歧视而出现的种种对赌博、购物、性、电视节目、工作和互联网的沉迷,侵蚀着年青一代的心灵。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不但使全球文化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灾难,而且,对各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但美国保守派和宗教激进分子,却一致认为美国的流行文化能够“颠覆一切”,连约瑟夫·奈也认为其流行文化可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力量。

对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4年10月出访河内期间,指责“美国在全球扩散一种毫无特色的文化垃圾”。他说,如果不遏制这种粗制滥造的文化势头,就会使各国原本存在的社会习俗和原汁原味的文化荡然无存。而“如果只有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将会出现真正的(文化)性灾难”。

中国的影视、娱乐、文艺界,应当将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通过广大读者和视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以生动形象的反映,并通过影视、网络等传媒或通过艺术团体的交流传播出去,就像日、韩的影视那样尽快走向世界,使更多的外国朋友和外国公众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文化,并共享中国文化所包含的无穷无尽的魅力。

其实,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建构自己的软实力体系。美国的因特网搜索引擎提供商“Google公司”,计划将目前收藏在英语世界的五大图书馆藏的1500万册图书和文献搬上网。对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发誓要对美国的文化政治发动一场新的“文化攻击”。力争在英、德、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耗资数百万欧元,将整个欧洲文学作品搬上网络。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美国人)的世界图书馆梦想即将实现予以回击。

其五,摆脱弱势态势,强化文化产业。

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将文化经济、文化贸易设定为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替代型产业,将地区、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当做整体建设的切入点和契合点。这方面,韩国堪称楷模,其影视、游戏产业创一年出口额为5.9亿美元的奇迹,并计划在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出口达100亿美元。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质载体这些“硬件贸易”方面,是居于世界前列的文化产业大国。但中国文化产业界多数人认为(可)的文化贸易属于“软件贸易领域”,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而且,由于中国文化消费的吸纳力和供应力不足,以致影响了文化贸易的效果。近年来,在外力的刺激下,中国“软件”文化贸易已有新发展,出口各类出版物2003年高达2400万美元。文化交流中的杂技、中国功夫、戏曲如“女子十二乐坊”等,收到好的效果。应利用各种机遇和机会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文化贸易的新的进程。中国的影视产业,民乐产业、典籍文化产业等都应去世界各国拓展自己的市场,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为世人仰慕的强势文化。

其六,鼓励民间力量,展示中国风貌。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现在自费出国、自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世界各国处于商贸竞争的考虑,也在千方百计地采取吸引游客的办法,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国人在国内消费方面虽并不引人注意,但在国外花钱之大方都是出了名的。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他就是中国人的代表,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待人接物、穿着形象,都充分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将会在外国人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每个旅游出国的中国公民,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都应按“礼仪之邦”的成员来要求自己,表现自己,将中国文化特有风格和气派表达给外国友人,使他们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对于那些有失国格、有辱人格的种种不良表现,应在出国人员中通过加强教育予以提醒,以引起注意。

其七,教育年轻一代,强化民族记忆。

现在的成年一代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比较熟悉,但年轻一代如何呢?有些受西方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较深,一些人很小就出国学习,对中国文化甚至连中国汉语都不大熟悉,要他们来开发中国软实力文化资源就比较困难。因此,应在年轻人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传统经典、传统学派、传统礼仪、传统习俗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基础。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让中国文化的民族记忆链一代一代地留传下去。

其八,收回流失文物,再现昔日光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特别是在1840年到1949年间的百年屈辱中,中国有大批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更加深了国人的屈辱感。所谓“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国外”是多么荒唐,又是多么令国人汗颜。如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益昌盛,民间资本也日渐雄厚,中国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中国文物的拍卖现场,比如圆明园铜牛首、铜虎首、铜猪首、铜猴首的回归。尤其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宣布,国内大规模讨还流失国宝工作正式启动,更为国内外舆论所广泛关注。因为国宝回归之路,确是强化中国气派软实力文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宝级的文物,正好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缺少了它们,中国历史或中国文化的发展环节就无从谈起,也少了有力的实物证明;而对于那些被收藏的国家或民族来说,又不能增添其民族文化的任何光彩。因此,联合国《文物公约》明确规定:“在起源地保护文物财产,即原址保护”文物。认为“文物只有在原先创造它的文化环境中才具有全部价值”。我们应依此不懈努力,抢救流失国宝,讨还遗失文物。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国流失国宝现象相当严重。仅巴黎“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就有“古代中国”、“佛教中国”、“中国绘画”、“清代文明”、“中国屏风”等展区,从中可见:“商晚期铜像尊”、“西周晚期六十字铭文梁其钟”、“楚彩漆木雕虎座凤凰”、“唐彩绘骑马打球陶俑”、“明万历描金龙穿缠枝莲纹黑漆大柜”等珍贵国宝文物。在中法文化年期间,该馆曾举办“孔子文化展”,“中国绘画艺术珍品展”、“康熙时珍艺术展”、“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珍品展”等。该馆固定展区的40%是中国文物,仅陶品就有8500多种,共有中国艺术品2万件。另外,欧洲博物馆以典藏大批中国敦煌佛经、拓片、佛雕、壁画而自豪;美国博物馆以拥有中国秦汉古墓出土文物为荣;日本则将一些中国文物列为日本“国宝”,禁止出口。而且,还有大量珍贵文物流散于国外古董商的手中。我们应通过回赠、回购、讨还等三种方式来收回这些流失的国宝,将其陈列于中国的故宫,以再现这些国宝的昔日光彩。

其九,化解台海矛盾,复兴华夏文明。

中国和平崛起,首先要解决的是两岸和平统一,否则,被别人利用以从中大做文章,以达遏制中国的目的。中央在制定“反分裂法”之后,又大力推动台海两岸之间的和平交往,使海峡两岸的紧张气氛得到缓和,出现了商贸往来、人员互访等良好现象,而且,台海两岸相互交流的双方,都以回归传统、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这不但在文化认同方面达成一致,而且进一步增添了和平崛起的文化力量。新加坡李光耀在“博鳌经济论坛”上指出,文化软实力将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真正力量所在,中国应“以文化复兴而非军事力量来展现其快速成长”的大国风范,从而赢得全世界的尊重信任。中国共产党和台湾国民党、亲民党在文化上联手,带动全球华人为回归传统,为复兴华夏文明共同努力。这就是用文化暖流滋润两岸,使其结成文化纽带,达到文化力量无远弗届,以展现中华“软实力”的无穷魅力。

其十,借鉴法德经验,凝聚东亚力量。

二战后,德国不但承担了全部责任,而且同法国的关系也处理较好。1950年,法国提议法德共创“煤钢共同体”,并说“欧洲必须团结,必须结束法德长达数个世纪的敌对关系”,西德外长表示同意。这种坦诚合作,为日后的欧洲合作奠定了基础。中日关系虽有结构性的矛盾,但自新首相上台以来,中日关系出现新发展,日本应学习德国人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开展中日、中韩之间的精诚合作,中国也应多做工作主动促进中日走向正常化,以加强东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明合作,为亚洲经济、政治联盟提供必要条件。

【注释】

[1]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04年4月8日珍妮弗·巴雷特文章:《尽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软实力却跟不上》。
新加坡《海峡时报》2004年1月28日约瑟夫·奈文章:《美国真的是帝国主义吗?》。

[2]新加坡《海峡时报》2004年1月28日约瑟夫·奈文章:《美国真的是帝国主义吗?》。

[3]墨西哥《箴言报》2004年9月16日文章:《解读21世纪的7个密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