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余热为农民干点实事

发挥余热为农民干点实事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广科技项目,惠及农民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桃小食心虫”害。南果梨开花后,从幼果期直到成熟期,都有大量金龟子啃果,造成大量果实畸形、残次,不但使产量降低,也极大地降低了南果梨的质量。进行人工培养“桃小食心虫”卵试验,筛选防治“桃小”良药。选用野生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果树害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植物源农药防治果园害虫前景十分广阔,因此郭殿荣为选出高效对路的品种而正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发挥余热为农民干点实事_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郭殿荣_沈阳市农业系统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事迹选编

郭殿荣教授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的阳光雨露,把他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高校教师,他感到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他就暗自发誓,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要以一流的思想,一流的工作干劲,一流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党的栽培和教育。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几十年的从教工作中,他按着党的要求,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不知疲倦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2004年12月30日他退休时,感到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干完,还应该为党为人民再做点工作,再让群众得到点实惠,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活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于是,他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以更大的干劲、更高的热情投身到新的工作中,并迈出了新的步伐。他到海城市接文镇王家村,和村委会领导及科技人员相结合,指导绿色食品生产,探索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新的柞蚕防控技术、南果梨着色综合技术试验等研究工作。

推广科技项目,惠及农民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桃小食心虫”害。“桃小食心虫”为梨、苹果最主要害虫,1999年—2004年,郭殿荣坚持六年对“桃小食心虫”害做到及时准确预报和用药,使王家村30万株南果梨树的“桃小”危害率由5%下降到0.2%,防治效果提高了十二个百分点,由每年8至9次用药,下降到每年用药仅3次左右,极大地促进了南果梨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由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为王家村节省农药费及人工费55万元。

利用高压汞灯诱杀果园害虫。根据多种果树林业害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果园害虫发生盛期,在果园设置100多台高压汞灯(每台灯诱范围50亩左右)。每晚8时开灯,早4时闭灯。据调查,每台灯最多一夜可诱虫12斤之多,但诱到的有益昆虫不到5%(即诱到的95%皆为害虫)。该项推广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消灭了大量虫源,极大地减少了害虫的危害,节约大量农药,减少污染,为生产优质南果梨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用糖醋液诱杀果园害虫金龟子。南果梨开花后,从幼果期直到成熟期,都有大量金龟子啃果,造成大量果实畸形、残次,不但使产量降低,也极大地降低了南果梨的质量。为解决该问题,郭殿荣指导果农从2001年开始对10万株成龄果园,挂配糖醋液瓶子1万多个,以消灭害虫,使金龟子的危害率由18.18%下降到0.86%,挽回经济损失72万元,受到果农的热烈欢迎。

推广高标准柞蚕场生态化建设。郭殿荣在王家村指导蔡广印、于守加的两块沙化蚕场80亩进行生态化建设,共清除各种杂柴8100墩,参加蚕场15市亩。修鱼鳞坑6400个,每亩蚕场承容降水量10667.2立方米,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修作业路4300延长米,方便了蚕农作业。播种山扁豆等,使草地覆盖面积增加30亩。

为此,当地群众编了一首山歌:满山柞树绿油油,生长健壮无杂树。星罗棋布鱼鳞坑,雨后遍地小水库。保持水土不下山,肥山旺柞蚕丰收。山底山顶盘山路,犹如玉带绕山间。

推广“保蚕宁2号”。“保蚕宁2号”是防治柞蚕生长期再感染空胴病的首选药物,于1994年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郭殿荣1995年开始推广,到2006年的12年时间,防治空胴病效果显著,成为蚕药中的名牌产品。他先后在省内的宽甸、凤城、岫岩、庄河、盖州、大石桥、海城、辽阳铁岭、沈阳的祝家、白清、抚顺、清原、本溪等主要蚕区进行推广,也推广到吉林省敦化、通化,黑龙江省佳木斯、牡丹江地区,内蒙古阿荣旗,河北青龙隆化等地区,累计推广面积约900万亩,共创经济效益2.1亿元。

深入研究,不断试验,开发新项目

进行南果梨坐果率的研究和人工授粉试验。南果梨自花受粉不孕,异花受粉才能结果。尤其四五月份气温变化大,经常刮风,加上花粉生命力不高,严重影响南果梨自然授粉受精和坐果率的提高。2000年,郭殿荣在南果梨开花期分别用β-胡萝卜素、青霉素、防落素、云大120等激素处理对南果梨花粉和野生山梨花粉进行人工点授试验,结果证明用各种化学药剂和野生山梨花粉进行人工点授,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坐果率的效果,其中用野生山梨花粉人工点授,提高坐果率最显著,果实生长快,果个大,均匀,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但实践中发现,野生山梨授粉的果个很大,但果皮厚、酸度高,使南果梨质量下降,不宜大量推广。但他从此项研究中受到很大启发——选择栽培品种、制取花粉,进行人工点授,是提高南果梨坐果率的最有效方法。本实验为人工授粉,选择对路品种花粉,保证南果梨坐果率的提高提供了依据。王家村现在已全部推广人工授粉技术。

进行人工培养“桃小食心虫”卵试验,筛选防治“桃小”良药。桃小食心虫羽化出蛾后,交配,然后飞到树上,在果实萼洼处产卵。卵经7至10天孵化,幼虫在果面上爬行1至2天蛀入果内。可见“桃小”卵在果实上暴露时间最长,喷药可直接触及卵体。如选择既杀虫又杀卵的药剂必将大部分“桃小”消灭在孵化前,剩下的部分卵,孵化成幼虫也较容易消灭。因此,防治“桃小”的首选药物应是即杀卵又杀虫的药物。当前农药市场混乱,不能单看说明书,必须经过检验,另外要首选迅速、高效即杀卵又杀虫的农药,且农药残效期长,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田间试验,太浪费时间,又不十分准确,利用人工培养的“桃小”所产的卵,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则可在短时间内,从大量农药中选择所要求的农药品种,实为上策。

选用野生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果树害虫试验。野生植物源农药是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对人畜安全,选择性强,对天敌无伤害等作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难以产生抗性,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容易分解,不污染环境,在植物体内果实中无残留,这正是生产绿色食品所需要的农药品种。

为此,郭殿荣教授带领大家在王家村的山上采集野生植物源农药植物,有透骨草、羊蹄根、仙鹤草冬芽、独角莲块根、辣蓼根、白藓根、苦参根等,用其浸出液汁,分别对天幕毛虫、舞毒蛾、栎枯叶蛾、蚜虫、红蜘蛛、金龟子等进行喷洒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植物源农药防治果园害虫前景十分广阔,因此郭殿荣为选出高效对路的品种而正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认真进行研治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病虫害农药的新探索。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必须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生产对土壤、大气、水源和其他自然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符合中国绿食中心所规定的标准。不能用化学合成农药,不能用化肥,不能用任何激素等。

关于防治AA级绿色食品果园害虫,首先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石硫合剂、春雷霉素等。

为了防止化肥污染,生产出合格的AA级绿色食品,还要在应用有机肥的前提下,使用生物菌肥、复合肥、矿物肥料。郭殿荣为此还积极引导农民选择海城“三鱼”生物肥、“加乐”生物肥、“八达岭”牌生物肥,还用硅肥、钾镁肥等进行田间试验,为生产合格的AA级绿色食品提供保障。

坚持进行促进南果梨着色技术的试验。市场上着色南果梨比不着色南果梨在同样规格标准下,每公斤多售2元至4元。因此,着色对提高南果梨的商品价值、提高广大果农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郭殿荣教授从2002年起,坚持多年不断地进行南果梨着色技术探索试验。

2006年他在王家村进行3000株大面积摘叶试验,着色效果显著,受到果农欢迎。2006年9月17日,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该项成果属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2007年,南果梨着色综合技术项目,在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的大力推荐下,列为辽宁省老科协重点项目,在海城市接文、马风、王石、大屯等四个镇的十一个南果梨村进行推广。在2007年8月1日—8月25日的20多天时间里,办培训班、现场会15次(场),发技术资料2000份,培训果农1000余人次,最后落实人工摘叶促进着色135万株。试验结果显示,摘叶处理红果率平均75.8%,比对照高41.8%,黄果率比对照高0.2%,绿果率下降41%。因此,人工摘叶促进南果梨着色效果十分显著。人工摘叶促进着色135万株,共生产出着色南果梨567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134亿元。辽宁省老科协和沈阳农大老科协于9月17日在海城市大屯镇英不洛村召开现场会,对这一试验结果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8年,着色项目被列为沈农大、鞍山市科技局重点项目,郭殿荣教授和杜国栋老师从2008年7月27日—8月16日对海城市10个镇26个自然村进行果农技术培训,共办培训班现场会32次(场),发技术资料2820份,培训果农1440人次,受到果农热烈欢迎。

经过实施南果梨着色技术处理的330万株南果梨树,共生产着色南果梨1.98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77亿元,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果农的实际收入。

南果梨着色项目,2007年共增加经济效益3.904亿元。

“保蚕宁3号”——防治柞蚕再感染脓病、空胴病的防控技术研究。柞蚕生产在辽东山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柞蚕的丰欠直接影响广大蚕农的收入。但春秋蚕在放养期会发生大量的脓病、空胴病,发病率一般达到30%-50%左右,因此,防治再感染脓病、空胴病已成柞蚕生产的关键问题。为此,郭殿荣通过药剂筛选进行了“保蚕宁3号”试验,经过三年多次重复小区剂量试验,终于查明了有效防治剂量、防治时期、防治效果,并进行多点试验。

试验证明,在柞蚕3龄、4龄期喷洒0.26%的“保蚕宁3号”,发病率下降60%—70%,结茧率提高35%—40%。此药低毒,广谱,且喷洒方法简单易行,防治效果显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经2006年、2007年、2008年省内重点蚕区宽甸、凤城、岫岩、海城、抚顺的五市(县)17个乡(镇)27个自然村共210亩面积“保蚕宁3号”对比试验,皆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210亩推广试验,共增加经济效益42万元。

该项成果于2008年12月27日经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退休后的15年当中,郭殿荣教授共试验、示范、推广十二项科技成果(每项试验均有总结材料备查),这些科技成果都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创新项目,对丰富、完善和补充农业生产标准化、A级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栽培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规程的制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十二项成果中,其中九项涉及绿色食品的生产,累计创经济效益4.604亿元,柞蚕生产三项成果创经济效益2.10亿元,合计6.704亿元。

为公益事业服务

郭殿荣教授还坚持不懈地为学校王家基点村进行柞蚕卵面消毒、柞蚕寄蝇防治工作,特别是2004年—2009年的六年中坚持为王家村南果梨人工授粉前的花粉进行花粉发芽率测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王家村结果的南果梨树30万株,年产南果梨400万公斤,是王家村的支柱产业。但南果梨自花授粉不结果,唯有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结果,而人工授粉的花粉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四面八方的雪花梨、鸭梨等混合粉。为了保证花粉质量,保证发芽率,保证坐果率,在授粉前,必须对购来的花粉进行花粉发芽率检测。郭殿荣教授将此项任务承担下来,他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花粉进入农户,保证坐果率的提高。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持6年为王家村检测花粉,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为王家村的南果梨丰收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尤其在2009年,郭殿荣教授不仅为王家村测定花粉发芽率,还为接文镇的梨楼村、宋家村、马风镇政府林业办、祝家村、三道沟村、海城市林业局等单位测定发芽率,在工作最紧张的10天时间里,每天工作达17个小时。

一名共产党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但为人民服务却是没有期限的。郭殿荣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他为自己还能为人民的事业做点工作,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时也感到十分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