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沙“臣服”育财富

黄沙“臣服”育财富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黄沙常常与各种灾害如影随形,人们首先要做的便是“防沙”“治沙”。距沙漠农业示范区不远,就是名扬天下的、被列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沙坡头。更令人惊叹的是,宁夏有关部门研究沙漠的特点,整理、创编了10个沙漠体育竞技项目、12个沙漠体育娱乐项目、14个沙漠体育游戏项目,其中有的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全民健身赛事。生物制药、绿色饲料、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已成为宁夏新型的沙产业。在宁夏,有沙漠的地方常有湖泊。
黄沙“臣服”育财富_宁夏沙海“淘金”纪实_满眼风光:全2 册

说到“黄沙”“风沙”“沙漠”这些词语,人们常常把它们和灾害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黄沙封堵道路、吞没村庄、摧毁建筑、连根拔树的恐怖画面。因为知晓沙漠的无情和可怕,有人便用“死亡之海”“没有生命的僵尸”这样的字眼来指代沙漠。为了躲避风沙,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黄沙常常与各种灾害如影随形,人们首先要做的便是“防沙”“治沙”。在“沙”字的前面,也总也离不开“防”和“治”二字。黄沙,似乎像瘟神一样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当你来到中卫市,就可以发现黄沙可爱的一面,进而改变对黄沙的固有偏见。

中卫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也曾经饱受风沙的侵害,也有与风沙长期搏斗的历史

记者走进中卫市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采访时,仍然看到了当地人与风沙搏斗的痕迹,但却看不到风沙肆虐、不可一世的景象。

记者看到,一排排建在沙漠之上的温棚,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受着人们的检阅。在它的四周,原来的流沙,基本都俯伏在地,不再东荡西游了。这个园区占“沙”2万亩,有1200座沙漠温室、1000亩大拱棚。从高处望去,十分壮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温棚里的瓜果、蔬菜、花卉全都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由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瓜菜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颇受青睐,甚至远销国外,效益十分可观。

在沙漠上开辟出2万亩“农田”,创造出如此高效的农业,这对于人多地少、可开垦耕地相当有限的中卫市来说,等于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卫市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既然可以在2万亩沙丘上发展高效农业,我们就可以让更多的沙漠变成高产的“沃土”!

中卫市对沙漠的利用,当然不止这两万亩。近年来,他们先后对南山台子沙区、西风口沙区、碱碱湖沙区等8大沙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让80万亩沙地转变为良田,曾经四处扩张的沙漠因此被逼退了20公里。香山北麓永大线节水农业示范区,因为引进了以色列的节水滴灌技术,则为特色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冶美利纸业在原来的流动沙丘上栽植了20多万亩速生杨,作为造纸原料总产值超过10亿元。原来的沙海,在治理后变成麦浪翻滚、林网密布、瓜果飘香、牛羊衔尾的新绿洲。沙区环境的改善,又为群众扩展了生存的空间,现已有2万多人搬到沙区定居。中卫市所属的中宁县、海原县和沙坡头区的硒砂瓜闻名遐迩,已经发展到100万亩,其中大部分是在荒沙滩上开发的,而枣瓜间作的栽培模式,更使沙地得以更充分的利用,进而发挥更多的效益。

中卫市对沙漠的利用,当然不止农牧业。距沙漠农业示范区不远,就是名扬天下的、被列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沙坡头。记者发现,那里沙漠的利用已到极致,大漠探险、沙漠冲浪、沙漠越野,已成为独特的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游客远道而来。近年来,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沙坡头黄河漂流节、万人穿越腾格里沙漠等活动相继在景区内举行。更令人惊叹的是,宁夏有关部门研究沙漠的特点,整理、创编了10个沙漠体育竞技项目、12个沙漠体育娱乐项目、14个沙漠体育游戏项目,其中有的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全民健身赛事。“沙上体育”,让沙漠又“风光”了一回,也让沙漠显露了温柔的一面,孕育着无限的商机和财富。人们有理由相信:“沙上体育”,也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沙产业”。

宁夏对沙漠的利用,并不限于中卫一地,所有与沙漠接壤的地区、所有曾经饱受沙害的群众、所有具有战略眼光的有识之士,都在尝试利用黄沙,一些地方的沙产业已经形成规模。青铜峡市在原来的荒漠区建起8.4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形成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与中卫市隔河相望的盐池县,是闻名全国的甘草之乡。但过去的乱采滥挖,曾让脆弱的植被遭受灭顶之灾。近几年,盐池县在荒沙地上大力种植人工甘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盐池县人工种植的甘草已经超过50万亩,2010年甘草产值达到6.2亿元,农民人均从甘草中获利864元。一些原来风沙肆虐的地区,在有效的治沙之后,发展以甘草、苦豆子、苁蓉、锁阳等沙生植物为主的生物制药业,以柠条、花棒、苜蓿为原料的饲料加工业,有的地方还用沙柳等沙区树木加工高密度板。生物制药、绿色饲料、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已成为宁夏新型的沙产业。

在宁夏,有沙漠的地方常有湖泊。沙区的地下水资源,也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宁夏充分挖掘沙漠与湖泊的独特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水产养殖以及相关产业,现已形成沙湖、沙坡头、腾格里湖、哈巴湖、瀚泉海等与沙相伴的著名景区。

沙区的光热资源、土地资源都很丰富,是利用光能、风能的理想场地。现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设备都已在宁夏的沙区安家落户,将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电力

沙漠里藏有“真金白银”,就看我们能不能发掘、如何有效发掘了。

黄沙蒙受了多少不白之冤啊,现在应该为它“平反”了!

从防沙、治沙提升到用沙,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扩大到经济效益,这无疑是个历史性的飞跃。宁夏发改委主任袁进琳兴奋地对记者说,沙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优势是明显的:空中、地面、地下都可进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可进入,沙区已经并且可以继续奉献可观的财富,宁夏今后发展沙产业将是全方位的。

现在,宁夏的有识之士对沙漠有了全新的认识:沙,不仅会产生害,而且会产生利;沙害,可以摧毁一切,沙利,可以催生新产业,形成令人刮目相看的沙产业!

许多企业、许多个人跃跃欲试,来到沙区淘金。为了发展沙产业,自治区政府确定了“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出台了“谁治理、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治沙、用沙的积极性。现在,宁夏治沙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投入资金有10亿元。个体造林治沙户也发展到15万户,已投入4亿多元、造林4万多公顷,宁夏沙区也形成了8大主导产业。

宁夏的防沙、治沙、用沙经验,引起国内外的关注。2008年,联合国在北京召开“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宁夏应邀在会上代表中国介绍经验。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宁夏展示的经验再次引起关注。介绍、传播防沙、治沙、用沙经验,培养防沙、治沙、用沙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也将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近年来,有6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专程前来学习宁夏的防沙、治沙、用沙经验,仅去年6月,就有中东国家的近20位专家相约前来“取经”。目前,宁夏正在筹建防沙治沙大学。

早在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随后,他又为此多次呼吁过。钱学森的理念得到宁夏各界的赞同。2009年年底,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在未来10年投资100多亿元发展沙产业,进一步向沙漠要效益。2010年12月,宁夏又颁布实施了《宁夏防沙治沙条例》。

2010年8月,由于看重宁夏的经验,“中国(宁夏)首届防沙治沙暨沙产业高峰论坛”在特意选在宁夏举行。著名治沙专家刘恕在高峰论坛上说,近20年的沙产业开发证明:“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的沙产业,不是遥不可及的构想。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沙漠,也可能成为发展的新空间!

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看了宁夏的沙产业之后深有感触地说,钱学森在七八年前曾跟我说,要重视发展沙产业,当时我觉得不太好落实。现在看到的这些让我觉得,沙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宁夏人不再“谈沙色变”了!宁夏人也用自己的成功实践告诉世人:再也不必“谈沙色变”了,沙漠孕育了丰富资源,等待人类去发掘。沙漠,应该成为人类不断拓展的空间!

(原载2011年6月27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