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支自成气派的中国力量

一支自成气派的中国力量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同一条条细流,志愿者的力量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润泽着中国的大地。每个志愿者如同一滴水,社会大网络之下的志愿者群,汇流成了自成气派的中国力量。在上海,有一支由律师和心理医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有足够的专业水平。总体来看,我国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党政统筹、团青示范、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法律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倘人人皆为,这必然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
一支自成气派的中国力量_志愿者的力量

如同一条条细流,志愿者的力量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润泽着中国的大地。而今,这种力量形成了河川,其浩荡之势必然带给这个社会巨大的前行力量。

每个志愿者如同一滴水,社会大网络之下的志愿者群,汇流成了自成气派的中国力量。

●走向专业化,让献爱心更能对路子

在志愿者出现之前,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多数是散在的、偶然的、缺少针对性。到现在,无数支专业志愿队伍亮出自己的旗帜:“去,让我们做得更好!”

专业化志愿者的出现源自于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以及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需求。爱心加上专业技能,使志愿服务的效果较以往更强。

在杭州,志愿者网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量身定做了“外来务工者子女夏令营”,免费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老师和专业的教育。

在北京,有一群老年志愿者,他们掌握修车、理发和简单诊疗等技能,并且与居民互相熟悉,最重要的,他们有热情。

在上海,有一支由律师和心理医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有足够的专业水平。

在四川,通过微信搭建起的60个民间公益组织抱团组成“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救援队”,他们有组织、有网络,完全能够有序调动。

这些都是组织有序的,但也有相反的。四川芦山地震之初,有的志愿者穿着裙子、高跟鞋就来到灾区;某地一个公益活动中,有的志愿者迟到两个小时,有的甚至不到……

专业化志愿者的出现源自于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以及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需求。爱心加上专业技能,使志愿服务的效果较以往更强。

一个人,是微力量。一群人,是群力量。志趣相投者,聚;专业相类者,聚;时空相交者,聚;能力相补者,聚。小流汇成大流,大流聚集力量。

总体来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发展困境,如存在参与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及伦理规范缺失、服务网络不完备等问题。

事物的发展看大势,看主流。总体来看,我国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党政统筹、团青示范、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法律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有组织、有网络,方能形成磅礴的力量

一个人,是微力量。一群人,是群力量。各地志愿者自主发起的、长期持续的志愿服务,不仅正在成为我国志愿服务的新风尚,也正将民间的爱心力量变成一股巨大的公益暖流。

随着近年来公益事业的热潮涌动,除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献爱心到捐专业服务的纵向发展脉络之外,如果横向切分,志愿者的组织形式正处在迅速的发展和变化中,在由实体机构进行组织召集的形式之外,网络化的组织和召集形式也成为中国式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交流、沟通的便捷与志愿服务广泛、及时、高效的需求契合,也让志愿服务的号召组织网络化成为可能。

社会服务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服务的需求也是无处不在的,而服务所需要的针对性在现代社会只能通过组织网络化去解决,才能应和所需。

交流的网络化有利于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广泛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可以将志愿者组织所面临的众多分散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组织的潜能与价值。

很多的志愿者组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大家都认同同一个理念,遵守共同达成的运行规则,这样的志愿者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人的能量释放出来,只有这样的志愿者组织才能够长久、壮大,才能承担社会事务。

志趣相投者,聚;专业相类者,聚;时空相交者,聚;能力相补者,聚。

已有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公益在岗、义务劳动、便民利民、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捐资助学、咨询辅导等类型,有效的组织形式必然要求构建统一有序的管理服务体系,统一开展志愿者的招募,志愿服务项目的收集、发布,以及志愿者及其组织的管理、培训服务等工作。

志愿者在行动,在释放着我们这个社会最本真的善意,小流汇成大流,大流聚集力量。

在社会的大需求面前,志愿者不是孤立的、无力的原子,而是彼此可以感受到对方并能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这种力量一起锻铸正在前行的公民精神,能够历久弥坚,熠熠生辉。

●志愿精神正在日常化,正在成为你我他

政府能够管理的东西不是无限的,而且必将是越来越少的。而志愿者和志愿精神的萌芽与茁壮成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目的的志愿者事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少数到大众,由大众到你我他。

人一辈子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人的最高心理需求就是被需要。

人人都有所长。志愿服务有着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应该做。

人人都可能接受到志愿服务,人人也可以成为服务他人的志愿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恰如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提出,“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人有需要,人有“被需要”。社会关爱人人,人人感恩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充分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和谐,反过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守望相助,蔚然成风。如此良性循环,也是志愿精神的精髓所在。其中生长着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激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与生命力。

此亦为大势所趋:在志愿者身份上,由一些有专长、有奉献精神的少数群体逐渐扩展到每一位普通人,人人都可能接受到志愿服务,也可能成为服务他人的志愿者。

如同一位志愿者网友在一次志愿行动之后的发言:“行些小善,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唤起内心的希望,让我们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行善举,人有“不能为”和“能为”之别,挟泰山以超北海,人力难为也;举手之劳,人人能为也!

人人可为,人人能为!

倘人人皆为,这必然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