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谈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谈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2年010号文件已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列为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并给了第一笔启动资金30万元,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出生证。目前,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联合会签抢救工程文件、并正在送交国务院。
谈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_文化遗产保护诠说

27. 谈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img42

一、关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进展情况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于2001年7月开始倡议实施的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最早创意于2001年4月中国民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换届以后。冯骥才主席针对全球一体化加速的情况,提出我们应该做保护民族文化根脉的工作,由这个工程带动出中国民间文艺事业一个新的春天,打造一个新的天地,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地毯式的普查、编纂、整理和保护。2001年,中国民协在京主席团成员决定实施这一方案。郑一民主席多次赴北京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把他的经验和智慧融入了抢救工程最早的动议之中。2002年春,中国民协把这项工程推入到实战状态,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起草了十余种报告,多次组织调查,赴全国16个省市采样调研或听取意见。现在,此项工程已初具规模。冯骥才主席曾三次向原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同志汇报情况。现任部长刘云山同志也两次听取了冯主席的汇报,李从军副部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取中国民协分党组的汇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树文同志和冯骥才主席曾到中宣部、文化部进行汇报。中国文联党组三次听取了中国民协分党组的汇报。文化部、中国文联,都对此项工程给予了很高的期盼,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知道,过去,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施“三套集成”之际,文化部也搞了“七套集成”,最后三加七构成了“十套集成”。由于协调不当,我们的“三套集成”工作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普查、终审、出版的。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这次,我们和文化部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并单独给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报告立项。中宣部为确保我们立项,给予了具体关照。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2年010号文件已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列为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并给了第一笔启动资金30万元,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出生证。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户口本,即和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联合下发有关文件,以解决财政拨款问题。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树文同志、中国民协冯骥才主席曾就此达成了许多共识。中宣部对此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加快了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立项工作。在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已明确提出“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81年来,把扶持的民间文艺事业写入政治报告这还是第一次,虽不能说绝后,但它肯定是空前的,表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很高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民间文艺事业,来尊重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民间文艺在过去的岁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50年代,贾芝先生就提出我们应该给“老婆子”让个座,可我们什么时候被让过座?我们的电视台、电台、报纸媒体很多,但专门为我们民间文艺界这个半壁江山而存在的几乎没有。我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多,但留给我们民间文艺界的很少。

今天,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刚刚产生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力量、民族的智慧。这些精神在哪里?民族的力量在哪里?这些智慧在哪里?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真正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的真正力量也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的创造力总是走在政府之前,总是走在专家和学者之前。我们的专家和学者往往只是对民众伟大创造的一种总结,一种梳理,进行理论化的指导而已。现在,中国民间文艺界在理论上比较混乱,而群众的民间文化活动却丰富多彩。在20世纪五十至七八十年代,我们的民间文艺理论走在前面,因为我们接受了苏联的一套现成的民间文艺理论,我们就按这套理论做。我们也按五四以来中国的民间文艺和民俗学的理论做。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民间文艺一般来说理论先行,再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民间文艺活动。现在不一样了,全国人民焕发出空前的创造性,民间的艺术、民间的生活、民间的艺术家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的民间文艺理论反而变得晦涩了。这和我们的很多大学取消了民间文学课、很多出版社取消了民间文艺编辑室、我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刊物变质、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的解体有一定的关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地位、示范作用减弱了、淡化了。这不是某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思想的模糊化造成的,是我们协会转轨过程中的茫然造成的,是在转轨的过程中忘记了我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个性造成的。

我们的转轨只简单地向影协学习、向舞协靠拢是行不通的。我经常在会上和会下讲,我们的协会构成和别的十个协会不同,呈两极分化状态,我们的专家学者多、市民农民多、生活在基层的劳动人民最多,而别的协会中间部分的演员多、导演多,生活在民间的市民、农民少。所以,我们中国民协的工作应针对我们两极化明显的优势来开展我们的工作。我们要相对放弃一部分在大城市发展的理念,调整工作思路,一是要在国际上寻找我们的发展空间,二是向市、县一级转移。越在基层,我们为民间文艺服务就越直接。民间文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从内容到形式最具有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东西。在国际对话中,我们的民间文艺是唯一的最民族化的语言,在国内大城市没有地位的民间文艺,反而变得在国际上最具活动空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全面拓宽和国际文化的对话空间,把我们的民间文艺源源不断地、永久性地进行扩散。

今年,中国民协在澳大利亚搞了个活动,不是很成功,但这是第一次尝试。第一次我们付出了代价。由于对方的原因,也由于我们经验不足,不是很成功,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也差。我们准备明年在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法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美国、泰国等国继续实施中国民间文艺的轮番“轰炸”。在大规模进行对外交流的情况下,怎样弘扬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怎样张扬我们的民族个性,成为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考虑的重大问题。十六大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要把宏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作为重要的文化战略任务。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联合会签抢救工程文件、并正在送交国务院。如果实现国家立项,那我们的资金保障、工作协调将更有力。但我们不能等国务院文件下来以后再做工作,那我们就有可能落后于别的部门、省、市之后。我们的工作有原来“三套集成”工作的基础,所以有的工作可以先做。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民协先后向中国民协申请,要求将其列入抢救工程的第一批试点单位。郑一民主席多次提出河北省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决心做好这项工作。这已经得到冯骥才主席的认同。江苏、山东、云南等一些省,有的已经拨款或正在进行拨款、并着手进行前期工作。现在,中国民协正在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在草拟给全国各地的文件。

(二)正在制作十四份抢救工程的大纲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计划于2003年1月25日正式出版。

(三)策划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100家媒体参加的重大新闻发布会,宣布我们这项工程的正式实施。

(四)准备于2003年3月25日至28日召开中国民协理事扩大会议,让全体理事对抢救工程所有的文件和大纲进行讨论和认可,请冯骥才主席为大家作总动员,谈谈我们应该做什么,由我谈谈我们正在做什么,让我们达成共识我们应该怎样做。同时,确定第一批试点省、区、市来进行工作的安排和落实,发表一个《中国民间文艺宣言》,谈一谈我们这一代处在历史重大变革时期、处在中国农业文明正在向都市文明转型时期、正全面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元化、文化本土化的背景之下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工作者对我们民族文化命运的思考、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二、关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从时间上讲,它从2003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0日,为期十年;从范围上讲,在除台湾以外的中国大陆全境进行,而且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市、县、区来进行。这项工作大体包括的内容是:

(一)我们要在全国2000多个县、区进行民俗与民间文艺的全面普查。这个民间文艺在此特指民间工艺美术。当然,发现别的也可以收集,也应该收集,但我们是以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普查的。中国民俗的全面普查,指从大年初一到腊月三十的岁时民俗普查,从出生到死亡及死后的人生仪礼普查,生产民俗普查,商业民俗普查,各种民间语言的普查,各种民间秘密社团组织的普查,各种民具(包括生活、生产两方面)的普查,建筑、交通民俗普查等等,涉及我们的整个民俗生活。这项工作是对过去进行“三套集成”工作的扩张和延伸,它和“三套集成”工作并非无关,而是关系甚密的。“三套集成”收集的是口传的民间文学资料。民间文学所反映的是生活,反映的是信仰,反映的是当地的自然、社会制度和他们的审美。所以,只有把民俗研究挖深了,我们才能深化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认识。离开了民俗,单纯谈我们的民间文学,丧失的东西太多了。只有审美的一面,它的认识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就会大大淡化。

(二)在普查的基础上编撰出版2000余卷以县、市、区为单位的《中国民俗志》丛书,每卷50万至70万字。

(三)民俗是可以分类的,我们要在编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然后绘制出中国民俗分布地图册。这是20世纪的中国人处理中国民俗最重要的创造和发明。一册在手,一目了然。

(四)收集大量的民俗用具,编绘中国民俗的图典、图录。这是用图书的形式来进行。

(五)摄制数以万计的中国民俗电视纪录片,用图像的手段进行记录。

(六)在民间工艺美术大规模普查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分门别类的专集。如木版年画,全国有十二个产地,每个产地一本。据我们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向云驹同志的分类,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可分374类。它虽不大完善,但我们基本上已经有了大概面目,可能出版374个系列民间工艺的丛书。每个系列少则几本,多则几百本。我们要为大量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立传,把中国数以万计的民间艺术家推向世界。

(七)要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分类,出版民间工艺美术分布地图册,我们在看中国工艺美术的时候,可以看到每县一本的文字记录,还可以看到里面提到的有关实物,可以看到它在全国的有关分布,它的各个流派的特点,还可以在电视里面看到它的立体形象。我们的工艺美术和民俗不再是一棵树、一根草,而是一片林、一片绿地。过去,我们抓点太多,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现在,我们是西瓜和芝麻一块儿要,西瓜和西瓜籽一块儿要。这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不让我们民俗信息失真的重要做法。

(八)在前几项工作之上建立数以千计的省、县、市、区中国民间文艺和民俗学博物馆、资料馆,最终促成中国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十几年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我们的名誉会长贾芝先生的努力下曾经动议建立中国民俗博物馆。李鹏总理当时给我们拨了2000多万元,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建立博物馆的基础并不雄厚,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个博物馆还没有建起来。这个项目莫名其妙地流产了。这次,我们将用十年的努力夯实建立中国民俗博物馆的基础,把中国民俗博物馆建立在村、乡、县、市、区、省等各级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对民俗文物实行原产地保护,做到责任、利益的有机统一。

(九)出版《中华民俗大典》35卷。这项工作是由段宝林、过伟等一些老同志从数年前对解放50年来所调查收集的民俗资料的系统整理成果。我们的抢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指对现时的民俗的抢救,也指对已经抢救的资料及成果的再抢救。冯主席把它看得很重,这是完全必要的。目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已有意向出版这套丛书,估计2003年就能出版近十卷。

(十)出版《中国史诗集成》。在“三套集成”时代,由于经费、人力,也由于翻译等原因,“史诗”未能纳入当时的工作视野之中。其实,史诗属于叙事诗,不必单列。但它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而且蕴藏量极丰富。单独将它结集在一起就更为醒目,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突显它的价值与地位,那种“中国无史诗”之论也就不攻自破。如果说80年代初开展这项工作尚无条件,那么,今天已经初具条件,因为全国的史诗工作者这二十年来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摸清了家底,梳理了资料,出现了一大批抢救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十一)出版《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由于客观的原因,也由于当时对汉族民间叙事长诗发掘不足,“三套集成”未能将其列入其中,而是设了《中国歌谣集成》,以短小歌谣为主体。现在情况不同了,江南出了几十部民间叙事长诗,湖北出了《黑暗传》,少数民族的叙事长诗尤为丰富,仅傣族的阿銮的故事长诗就有300多部。哈萨克的民间长诗也有数百部,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单独结集加以出版展示。

(十二)出版三套集成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过去19年,我们的“三套集成”成就巨大、史无前例。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出版县卷本,而县卷本最有价值。我知道,有些省已出齐县卷本,有的有油印本,有的有铅印本,有的有手抄本,有的省区没有县卷本的任何资料。对此,该补充调查的要补充调查,已出版过的要统一格式,铅印和油印本要统一付印。没有县卷本的“三套集成”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集成。

(十三)和联合国继续合作,重新启动已经中断十几年的由联合国和我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家)的工作。这个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我们已有联合国承认的17个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这是值得自豪的,但远远不够,170个、1700个也不为过。我们的民间文艺实在太丰厚了,我们的历史太久远了!据说,去美国只要持有我们和联合国认可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家)的证书就免签,我们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在美国可以不经过审查即可获得绿卡。美国和日本不仅在科技、军事上挖我们的人才,在民间文化方面也挖空心思地攫取我们的人才。

(十四)在过去命名“民间故事之乡”、“木版年画之乡”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大面积的中国优秀民间文艺基地的挂牌活动。这是保护我们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五千年大浪淘沙所剩下的民间文艺精华不应再流失。2000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告别演说中说,20世纪的美国不是靠高科技和军事来征服世界,而是用其文化征服了世界。在我们面临外来文化严重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坚守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捍卫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进行保护我们文化长城、文化黄河的圣战。

(十五)建立区域性民间文化保护区。这个工作由我们和文化部联合进行。这主要是政府职能,主要由文化部来做。我们主要是给政府提供依据。我们的保护区和印地安人的保护区不同,他们是殖民者所强加的一种静态的、隔离式的、封闭式的保护。我们是在改革开放、拼搏进取的背景之下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基因中最优秀的部分,天人合一的部分,完美处理了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宗教关系的部分的有机保护,是动态的展示、保护和传承。

(十六)建立完善的中国民间文艺数据库、资源库、信息库。把民间文艺数字化,是中国民间文艺理论起飞的必要准备,是整个民间文艺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的基础。

三、关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创新思维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部门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把我们历史的航船不断向前推进。“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打算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实行国家一盘棋的统一规划和国家各部门有机的协调。我们要借鉴“三套集成”的经验教训,做到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国家民委、中国民协有效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这个总的工程叫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程”。其下分为三个子工程:第一个子工程是由文化部来做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和建立保护区的工作,要出台一个法规,由全国人大通过生效。第二个子工程是由我们来做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第三个子工程是由文化部下属的艺术研究院做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这些子工程是在总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施的,不会出现我们“十套集成”时那种待遇不公、各行其是、各有其主、进度不一的情况。

(二)我们打算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做两个层面的工作,一个是全国性编撰的工作,另一个是在各省民协领导下的各个县卷本、各专项的普查编撰工作。各省自己做民间艺术与民俗的普查编撰工作,避免过去那种做了县卷做市卷、做了市卷做省卷、做了省卷做全国卷那样大量的人力、时间、精力和财力消耗。现在,我们的工作只在两个方面进行,即省民协领导下的县卷和省配合下的国家卷,以避免层层编撰。我算了一下,如分三批进行的话,最基础的普查工作用五年足以完成,剩下的五年就是编全国卷,就是补充产生许多附带性的成果。基础性的工作用五年差不多,关键要放在我们的普查上。普查是第一位的,什么样的人来普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普查,关系到我们普查的质量和以后编撰的质量。所以,我和冯骥才主席对普查看得很重。这半年基本上都是在策划怎样培训普查队伍,怎样编写普查手册,怎样制作普查的表格,怎样选择普查的对象,怎么归纳普查结果。

(三)我们这次的工作不在全国同时展开,要把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划成三批来进行,第一批约十个,第二批约十个,第三批十来个,层层推进。进入第一批者需要六个条件:第一是解放五十年来民间文艺工作做得最出色,第二是当地干部群众学者中最有积极性,第三是经济条件比较雄厚,第四是“三套集成”的初审、终审和出版已经结束,第五是民间文化艺术方面品类最丰富、最有特点,第六是有关民间文艺及民俗研究社团、院校、专家最集中。

(四)我们实行群众广泛参与普查和专家力量相结合的方式。民俗牵涉我们农民、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同时还要发挥专家的作用。我们先准备成立木版年画编撰委员会、皮影编撰委员会、剪纸编撰委员会等,先从这几个看得见、摸得着、影响和实力比较大的门类做起,做到全国性的工作与省、市领导下的县级工作的同时并举。

(五)这个工程的主体参加者,除了主要动用中国民协系统外,有的项目可能要请某些学术团体来承包。像木版年画,天津大学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天津大学已答应先给30万元的启动经费,把木版年画这个班子组织起来作前期的普查、考察,由其作为中国民协领导下的木版年画领导班子和12个木版年画产地发生联系。

(六)在全国及各省分三批来实施这方面的工作,要保障普查时间。我们要求每一个考察地各用一年的时间普查,保障民俗的实际和调查的实际基本吻合。

(七)要把契约制引入到我们这次“民族民间文艺遗产抢救工程”中来,明确责任,确定权力,有效保护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权益。

(八)要把抢救工程与学术研究、产业开发、民间文艺活动、对外交流结合起来。把普查工作做好了,就能了解每种艺术的特点,确定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九)要把民间艺术家的等级评定和这个工程结合起来。不久前,中宣部已经把民间艺术家等级评定工作授权中国民协。中国民协初定只做六至九级方面的评定,其余各级由各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

(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经提出要用攻城掠地的方式,将其与建立专业委员会、建立传承基地、建立教育体制等结合起来,以扩大自己的雄厚实力,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动社会的力量与地方的力量来进行这项工作。另有一些是牵涉中国民协工作机制及管理机制的创新,恕不再赘述。

我们的国家民族众多,土地辽阔,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孕育新的发展。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历史,珍惜我们多民族的文化资源,珍惜我们的民间文艺。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外全面辐射的时代已经来到。我们的国力正在增强,经济力、科技力都在增强。我们要把我们民族的创造力、想象力与之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