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战汉中_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_关于曹操的故事

战汉中_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_关于曹操的故事

时间:2022-06-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战汉中_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_关于曹操的故事战汉中: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在张辽大耍牛逼的同时,曹操正前往汉中打张鲁。张鲁同志比较生猛,得了汉中后杀了张修及余党,成为汉中统治者。阎圃虽然阻止张鲁迅速投降,但曹操认为他能够为自己的主子打最好的算盘,属于尽职敬业,也封了列侯。夺取了汉中之后,曹操军势大振,两个参谋刘晔、司马懿建议,继续乘势入蜀,夺取益州。所以,刘备谢绝了孙权的好意。

战汉中_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_关于曹操的故事

战汉中:趁孙曹大战,刘备崛起

在张辽大耍牛逼的同时,曹操正前往汉中打张鲁。

张鲁的汉中政权比较邪门,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这个教叫五斗米道。汉代道教有两支,一支叫太平道,即张角的黄巾军所崇信的,宣扬的是“人无贵贱,皆天所生”,很符合弱势群体的理想;另一支呢,就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张鲁的爷爷张陵所创立的。这哥们儿来到蜀地鹄鸣山中学道,写了道书拉老百姓入伙。可能原来只是想骗点饭吃,规定谁要入伙,要先出五斗米,所以人称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儿子张衡继承父业;张衡临死前,吩咐张鲁,这个大教是你爷爷弄出来的,一定要发扬光大。结果张鲁把它玩大了,而且,一不小心,跟政权蜜上了。怎么蜜呢?原来张鲁的妈妈很有姿色,在宣传道教的时候,经常去益州牧刘焉家,关系倍儿好。有了这层关系,张鲁就不仅仅是个五斗米的宣传委员,还被刘焉任命为督义司马。且说公元191年,刘焉派张鲁和别部司马张修率兵袭击汉中太守苏固,夺取了汉中之后,毁断通往关中的谷道,杀汉朝廷使者,成为独立王国。张鲁同志比较生猛,得了汉中后杀了张修及余党,成为汉中统治者。公元194年,刘焉死了,儿子刘璋继承,刘璋看到张鲁不服从管理,脱离自立,一生气,把张鲁妈妈和全家都杀了。

刘璋和张鲁从此势不两立。(www.guayunfan.com)张鲁的道教政权的管理也与众不同。五斗米道相信世界上是有鬼的,相信人无时无刻不受鬼的监督,所以张鲁自称是“天师”,道徒呢,新来的都叫“鬼卒”,有资历的叫“祭酒”,于是,就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管理制度,张鲁以下不设官吏,全部由祭酒管理。而且,这种管理很受老百姓欢迎,使得张鲁能够雄踞汉中三十年,而且让朝廷毫无办法。

当然起作用的不是平行式的管理,要不然全世界都不要什么厅、处、科,全来祭酒算了。发挥作用的是它的教义。教义主要有四点:第一,做人要诚实,如果生病,先要求病人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事。第二,每个祭酒在自己辖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义舍,相当于救助站,里面有免费的饭菜。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饭量来吃,如果贪心吃太多,鬼就会让他生病。第三,对犯法的人,可以原谅三次,三次后还不听话,才得到惩罚。第四,禁止造酒、喝酒,市场百货必须保持平常价格,不准有暴涨暴跌的奸商行径。

对于张鲁,曹操、刘备、孙权都想快点吃掉这块肥肉,都有行动,咱们先说曹操。曹操在公元215年3月开始西征,大军采取了从甘肃武都经过氐人区的路线,道路艰险,一开始就遇到氐人抵抗,以堵塞道路来干扰曹操的行进。曹操派张、朱灵大破氐寨。四月,出了散关,路途非常难走,曹操的诗歌《秋胡行》,写到这次行军中,黄牛累得瘫倒、马车跌落山谷的险恶景象。偏偏氐王窦茂率领一万多人的氐人部队,据险而守河池城。夏侯围攻了一个月时间,河池城才因为粮草耗尽而陷落。

曹操巨愤怒,氐人要是这么阻挡下去,那光把时间耗在路上了。使出最凶狠的一招,屠城,杀鸡给猴看。这下把西平附近的氐人全吓傻了,不但没有再加阻挡,全部臣服,而且还把投奔他们的韩遂给杀了。

七月,张鲁看见曹操大军到达阳平关,想带领大伙一起投降,但是他弟弟驻守阳平关的张卫不肯,还没开打就投降,不甘心呀!况且他认为阳平关防御坚固,顺着山势有十几里的长城,简直固若金汤,曹操没理由能打下来。那么曹操亲临关下察看之后,也非常惊诧,因为原来降将都对他说阳平城无法坚守,他都觉得不用担心呢,现在他不由叹息道,看来不能随便相信外人的话呀!

夏侯部队攻打十来天后,毫无进展,倒是自己这边人员伤亡惨重,粮食也要吃完了。参谋刘晔建议撤军,曹操看这个地势太险峻,很难用兵,也同意决定撤退。只不过这一撤退,撤出一个惊天的意外!

曹操命令许褚去前线召集回夏侯的部队,由于部队分散在山上各地区,召集回来相当费劲,到了晚上还没完成,曹操又派刘晔和辛毗去看一下情况。这时候,前锋部队迷路了,分不清东南西北,居然绕到张卫敌营那边去了。张卫也糊涂,大黑天的一看敌军到跟前了,以为曹军已经攻破阳平关,惊慌失措中带领全军撤退,曹军趁机占领敌营。刘晔和辛毗在前锋部队后面,赶紧通知夏侯,夏侯不相信,亲自到前线看后才知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赶紧召集撤退的士兵回来捡便宜,奋力攻打敌人的营区。张卫连夜逃走,阳平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搞定了。

张鲁看阳平关屏障失去,知道再抵抗下去没用了,还是准备投降吧。部下阎圃同意投降计划,但觉得时机不对,对张鲁说,要是现在这个形势下投降,功劳必定很小;应该让巴中少数民族与他对抗,让他认为我们是在有实力的情况下投降,这样他才会信任和重视我们!

张鲁也觉得这桩卖国生意应该这么做,就往巴中地区逃跑。临走时,部将想把储财产和粮食的仓库都烧掉。张鲁说,今天出去只是避其锋芒,并没有想真正跟朝廷对抗,财物宝贝是属于国家的,还是不要破坏吧。说就把东西给打包收藏好。那么曹操进驻南郑,靠,没见过这么有礼貌的逃亡者,对张鲁的所为非常欣赏,狠狠地表扬了一通,又知道张鲁有归顺的意思,就派人去山区中慰问。九月,先是躲在巴山中的亲张鲁军团投降,张鲁自己扛到十一月份,同猛将程银、侯选等归顺,汉中收入曹操囊中。

自然,张鲁的待遇应该是不错的,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张鲁的五个儿子也都封列侯。阎圃虽然阻止张鲁迅速投降,但曹操认为他能够为自己的主子打最好的算盘,属于尽职敬业,也封了列侯。曹操这个宽容作风,使得其他帮助过张鲁的各郡县首领都放下心来,对收复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夺取了汉中之后,曹操军势大振,两个参谋刘晔、司马懿建议,继续乘势入蜀,夺取益州。

曹操踌躇。因为益州此刻刚刚落入刘备的手里。

回过头来说一下刘备怎么夺取益州的。

孙权原来想让刘备尽早把荆州还给东吴,就派使者跟刘备说,东吴可以出兵帮助刘备一起打益州刘璋,夺下益州后再收取汉中张鲁,这样东吴、楚地力量联合起来,就是十个曹操也拿我们没办法呀!而在诸葛亮帮助下的刘备有自己的小算盘:第一,不愿意把荆州还给东吴;第二,跟东吴一起伐蜀,夺来的地盘孙权也要染指,分不清楚,不如找机会自己单干。所以,刘备谢绝了孙权的好意。

那么刘备的机会马上来了。公元211年,益州刘璋听说曹操派钟繇征讨张鲁,心里就打鼓了,因为打完张鲁肯定顺手打益州,这不用说的,所以心怀恐惧,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谋士张松心里也有主意,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上次本来想帮助曹操夺取益州,结果被曹操看不起羞辱了一顿,怀恨在心,这次就想帮刘备搞定益州。他先恐吓了一下刘璋,说曹操天下无敌,如果他取了张鲁之后依靠汉中的力量攻打益州,谁能抵抗他呢?

刘璋一下就慌了,接着张松出馊主意,道,我们可以叫刘备来帮忙,为什么选他?第一,他是皇亲,跟曹操是死敌。第二,他善于用兵。怎么救我们呢?让他过来讨伐张鲁,张鲁必然被攻破。这样益州汉中连成一片,力量增强,曹操来了也无可奈何!

刘璋的思维达不到政治家的及格线,很快就上了张松的当,派法正去请刘备,引狼入室!这个法正呢,也是刘备的粉丝,而且是在益州的卧底粉丝,马上向刘备陈述夺取益州的办法。有这等好事,把刘备高兴坏了,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带着一万人马去吃软柿子。刘璋开头热烈欢迎助人为乐的刘备,感谢万分。刘备说甭跟我客气,学雷锋就是我的职业,更何况咱们都姓刘,都是大汉宗亲呀!

刘璋又给刘备增加一批人马,让刘备去打张鲁。刘备带了人马就往汉中去了,走了一段,到了离汉中不远的葭萌,停下来不走了。他肯定不打张鲁,那能干啥?就在当地实施笼络政策,到处收买人心。

不久,刘备阴谋终于败露,再蠢的刘璋也豁然开朗,刘备不是来学雷锋,是谋取益州来了。刘璋杀了张松,张松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也就是把刘璋给卖了,死得其所。文书通告各个将领,不要再相信刘备了。可惜为时已晚,引到窝里的老虎已经长大,刘璋远非刘备的对手。公元214年,刘备取代刘璋成为益州牧。随即在第二年也即曹操征讨张鲁的这一年,派黄权去拉拢张鲁,但是晚了一步,张鲁已经投降曹操而且混得很不错了。

现在曹操夺取了汉中准备回邺城,刘晔、司马懿建议稍等,把刘备干掉了再走。刘晔认为,刘备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豪杰,之前只是因为运气稍差,混得不如意。现在他刚刚获得蜀地,人心没有归顺;而我们破了汉中,蜀地为之震惊,气势已经衰竭。以明公的英勇神武,攻破他应该是小菜一碟。如果不立即行动,那么以诸葛亮的管理才能,加上关羽、张飞的勇猛,蜀中不久就能恢复稳定。加上蜀道易守难攻,以后再想收拾,就绝对困难了。

曹操讲了一句以往很少说的话,说,人生的痛苦,就来自于永不知足,何必得陇望蜀呢!

这句话不是曹操的原创,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的,当年他鼓励大将军岑彭平陇之后灭蜀说的话,被曹操反着意思引用了。曹操一生积极进取永不满足,这话简直不像他说的,理解此话的真意内涵,应该是很有意味的。

第一,从现实而言,曹操取得汉中是很侥幸的,要不是撞大运现在早回家了,再想往南攻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点把握都没有。

第二,刘备已经不是等闲之辈,吃下来不容易,再加上汉中根基没有稳定,冒险推进,后方难免不出乱子。

第三,孙权正在攻打合肥呢,东边战场的安危不能不顾。

第四,曹操正在构架建立魏国的宏图野心,不能长时间在外而不顾朝廷政治。

第五,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六十一岁了。可以说在攻打北方之前,曹操属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到处以小博大,没有不敢下的注,没有不敢打的仗;但收复北方之后,做了一哥,到处做大鱼吃小鱼的生意,吃不到也不影响自己,没有那么冒进了。

以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来说明战略,不能不说是心态的一种变化。他有点累了,发自内心的累,一点点而已。

后人对曹操不继续夺取益州持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失去了大好机会,这是南朝裴松之的观点。曹操取得汉中,对刘备的益州震动很大,一天之内有几十回暴乱,刘备到处杀人还不能阻止,这个乱局应该可以构成进攻的最好条件。这个消息在七天之后传到曹营中,曹操也有点动心了,问刘晔,现在还能不能打他?刘晔说,已经稍微安定了,不能再打了。

那么,第二种观点,是元人胡三省用刘晔的话来解释的。胡三省说,七天之内的稍微安定,作为能不能攻打益州的依据,这个思路不靠谱。真正原因应该是刘晔在冷静思考后,也意识到蜀地不能攻破。后人的研究多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当时的条件而言,刘备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先回家吧。

曹操留夏侯渊守汉中,随后刘备来犯,展开激战,后面细述。曹操自己率军回邺城,也没有悠着,稍息片刻,又找孙权算账了。

先给曹操列出个日程表

公元215年11月,张鲁投降。

曹操十二月从南郑出发,到公元216年2月才回到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真是麻烦。

公元216年5月,晋爵为魏王,实现了政治野心的重要一步。

十月再次发兵,南征孙权。

公元217年正月,在濡须口展开对决。

这次对战双方都不示弱,居然不使软招,全是硬碰硬,惨烈得一塌糊涂。举几个名将的事例窥之。

东吴名将董袭负责督战五层楼高的战船,夜里江上风浪巨大,战船太高摇摇欲坠,士兵们争先恐后下去,让董袭赶紧逃命。董袭巨怒,说,我负责都督战船,怎么能舍船逃命呢?夜里战船终于翻了,董袭落水而死。

曹军大规模出动,东吴徐盛又与其他将领乘坐战船一道前去迎击,但因突遇骤风,船失去控制,只得靠敌营江岸停下。这时,将领们都很恐惧,谁也不敢出来迎敌,唯独徐盛率领部众,果断上岸击敌。此时,敌人有的披靡逃遁,有的被杀死或击伤。风停以后徐盛从容返回大本营,孙权对他的壮举大大夸奖了一番。

周泰就更不得了,在这次大战中孙权被曹军包围,幸亏周泰几次舍身搏命,把孙权救出来。战后吕蒙要调往西部战线配合病重的鲁肃防守,必须选出一人挑起守濡须口的重任。在大家猜测之际,孙权选出周泰,封平虏将军。这个结果不能服众,也令另外两个候选人徐盛和朱然很不服气。徐盛文武双全,出道也比较早,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得到验证了;朱然是江东顾、陆、朱、张四大族子弟,能力和资格都很优秀;而周泰原来是江洋大盗,在注重门第的东汉,非常卑贱,不值得信任的。老将们都劝孙权重新考虑,避免引起人事纠纷。

孙权做了个饭局,宴请诸多将领。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孙权命令周泰解开衣服,只见周泰的裸体上一道道伤痕,跟刻出来似的。孙权每指一道,便让周泰说出伤痕的出处,宛若一部历史,当年的战斗情况历历再现。孙权涕泪交流,紧握着他的肩膀说,幼平(周泰的字)呀,你为我兄弟的事业,不惜性命,全身几十道伤疤跟刀刻出来一样,我怎么能不以骨肉之情对待,并把濡须口的重任托付给你。有我在背后与你共同进退,你尽管大胆去做,千万不要因为出身寒门而退却呀!

孙权的良苦用心得到回报,当下诸将都心服口服。孙权任用周泰倒不完全是因为他几次救自己的搏命行为,而是周泰历经的数次大战,与黄祖之战、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等,证明了他统军的能力和责任心是能够胜任的。孙权在用人方面,兼具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和刘备的以情动人!

回过头来,这次大战双方损失惨重,但时间不长,双方都没捞到什么便宜,而且这么打下去可能永远都捞不到什么便宜。

三月,孙权使出软招,派徐详向曹操请降。

这一招,正符合曹操的心意,爽快地答应了,两方修好,重新开始政治婚姻关系。曹操派夏侯等驻守,自己回邺城去了。

此后除了公元219年孙权有过一次小行动外,两方就结束了赤壁之战以来的对抗。

为什么会这么和气收场呢?全是因为刘备。

两方都跟刘备有账要算,在这里大打出手,倒把刘备给养肥了。既然谁也搞不定谁,这么无趣,不如收拾收拾跟刘备算账去。

且说益州刘备见曹操回去,来劲了,你不来打我益州,我可要收拾你的汉中了。

新晋参谋法正给刘备提出必取汉中的理由。第一,曹操回家了,而夏侯渊、张的才略没法跟刘备比,所以从帅才上有胜算。第二,把汉中收入囊中非常重要,这个地理位置,上计可以攻打中原,把曹操灭了,重尊汉室;中计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阔领土;至少也可以掐住要害,保护自己的领土。所以说,曹操北还,乃天赐良机,机不可失。

刘备非常受用,赶紧兵分两路。一路呢,在公元217年末由张飞、马超、吴兰等驻扎下辩,准备进攻武都;随后一路呢,在公元218年由刘备亲自率领,进军汉中。

曹操早听到刘备小子来犯,就在邺城遥控指挥,派曹洪去阻击第一路人马。曹洪虽然是曹操的大将又是堂弟,但一身坏毛病,特别是贪财好色很耽误事,因此曹操特意派辛毗、曹休做参谋,去纠正曹洪的错误。曹操对曹休说,你虽然是参谋,其实就是统帅。可见对曹休的信任。

曹洪也颇为识趣,这一去还什么都听曹休的。大家知道,曹休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称为曹家的千里马,这么多年率领虎豹骑有了不少战斗经验,自然名不虚传。曹洪军队到达武都,对于张飞、马超和吴兰三支部队互为掎角,有意切断曹军的补给线,颇感头疼,众将都建议停止前进,以免被夹击。只有曹休看出战机,他说,敌人想切断补给线应该是秘密行动,如果虚张声势,证明没有那个能力。我们应该在他们没有集结之前,突袭吴兰军,吴兰一败,张飞和马超也就没办法守住了。

曹洪听从曹休的意见,果然迅速击溃吴兰军,吴兰被破后逃走,被氐人杀了。随后,张飞和马超的军队果然无法抵挡曹洪的优势兵力,败走汉中。

这一遭遇战,曹操用对了人,打对了仗。

四月刘备主力军团到达阳平关附近,和夏侯渊、张、徐晃等对抗,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失败。刘备派大将陈式切断马鸣阁栈道,以断绝夏侯渊和张的联络,结果被突击,陈式溃败。而刘备主力与张作战,张亲自率兵肉搏,也没有便宜可占。看来法正说,刘备的作战能力要比曹操的手下高,这个结论也不能乱下。刘备赶紧写信给诸葛亮,说赶紧发兵过来,前线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么乐观啦!

夏侯渊和刘备的军队就这样僵持在阳平关。虽然曹军有小胜,但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刘备这边,因为刘备更有主场优势。曹操在邺城突然发觉形势不妙,别说得陇望蜀,现在自己想保住汉中都不容易。刘备呀刘备,看来我非得亲自和你过招了。公元218年7月,曹操从邺城出发,亲自来搞定刘备。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到,刘备已经发飙了。

且说汉中曹军统帅夏侯渊,在跟刘备的对峙中,取得了好几个胜仗,内心被一种情绪深深笼罩——骄傲。

他没法不骄傲。刘备是谁呀?是被曹操亲口夸过的天下英雄,能打败这样的英雄,搁谁身上都不亦爽哉,不亦快哉,不亦飘飘然!另外夏侯渊之勇猛,之威望,在曹操手下也就他哥哥夏侯能比,得到曹操刻意提拔之后,他已经超越大将军夏侯了。人生在世,有什么理由不去陶醉这种实在的荣誉?有什么理由不让内心充满着骄傲进入梦乡呢?

关键是,骄傲是魔鬼。

特别是在战场上。

曹操早就知道这只魔鬼潜伏在夏侯渊身上。在对峙期间,曹操写信给他,告诫道,作为大将,在行动之前必须有所恐惧,了解自己内心怯弱的部分。将领最重要的虽然是勇猛,但更需要智慧,光靠勇猛,只能是一匹夫!

这只魔鬼不是一封信就可以驱除的。更何况夏侯渊是以不能用兵著称的,军队里称他为“白地将军”,很难对“白地”进行准确解释,可能有无能、没心眼、草包的意思吧!草包将军靠着嫡系、对曹操的忠诚、勇猛救主而居功至伟。

而对于夏侯渊恃勇而骄,刘备也是看在眼里,窃喜在心。在法正和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给夏侯渊下套子。

在公元219年正月,也就是和夏侯渊打了一年多后,刘备派老将黄忠先去攻击张把守的东城,并且采用猛烈的火攻。夏侯渊派援兵过来帮忙,黄忠立马撤退,改攻击夏侯渊把守的南城。夏侯渊狂怒,想一个快要退伍的老军人居然敢这么骚扰我,找死呀,马上倾巢出动,想把黄忠歼灭。黄忠率军往定军山下撤退。夏侯渊见黄忠军队散乱,慌张撤退,不堪一击,想不如一口吃了吧,只率领少数骑兵狂追。而张怕对方有诈,赶紧率军前去支援。

夏侯渊怕功劳被张抢了,只知道一味狂追。而定军山上的法正看到夏侯渊军队旗帜紊乱,不成章法,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向刘备示意,可以发飙了。刘备下令,全军反击,黄忠军队从山上往山下反扑,这一扑收获很大呀,曹军陷于混乱,夏侯渊壮烈牺牲,亲随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冷兵器时代,战术显得尤其重要,而骄傲往往能成为制定战术的依据。夏侯渊和关羽两个人,是典型的骄傲的炮灰。输得有理,死得可惜呀!

张援军赶到,听说夏侯渊已经阵亡,赶紧撤退,坚守阳平关。夜里,曹军隔着汉水,看见对岸刘备军营灯火通明,显然是在准备明天一早渡河攻击!此时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双方实力悬殊。郭淮等推举张为临时统帅,连夜开会,商量怎么对付。大多将领认为,应该在汉水岸边布防,恃险而守,不让敌人上岸进攻。

大将郭淮不同意,他认为这么干是向敌人示弱,不如在离河稍远的地方布阵,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并且是等敌人过河一半时攻击的姿态,这样刘备反而有所忌惮。果然,第二天刘备观察局势,一看敌人敢于决战,还准备半渡而袭击,马上停止了渡河行动。

此刻曹操还在长安呢,听到前线的消息,一方面对夏侯渊的死极为惋惜悲伤,封他谥号为“愍侯”,愍就是哀怜的意思;另一方面对张郃的临时应变很满意,派使者给予他正式的统军权力。

曹操终于在三月,出长安,从斜谷险道姗姗来迟。刘备打了一个胜仗,杀了对方一个草包将军后信心大增,因此对着手下说,虽然曹操亲自来,不过绝对干不了什么,我一定能取得汉川两地呀,哈哈哈!

刘备的法宝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仗着地势险要坚守而已,不发生大规模会战。因为这里离自己的主场很近,曹操是远征客场,迟早要回去的。

但是小规模的接触战还是要玩一玩的,要不然这些军人就太无聊了。老将黄忠看见北山下曹军运输粮草的队伍,想为自己军队的经济做一点贡献,率兵去抢粮。去了好久还不回来,赵云想是不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了,便率领十几个骑兵前去看个究竟。正赶上黄忠被早有准备的曹军追杀得不行,一马当先赶紧接过仗来,让黄忠先回,自己且战且退,退到自己设于汉水北岸的营寨。

曹军有压倒性的兵力,赵云再退就要掉河里去了,干脆下令打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率领几个人站立营前,所谓雄赳赳、气昂昂,再大的硬战也不怕。曹军看这架势,估摸里面必然有伏兵呀,居然停下来不敢前进。赵云见曹军已经失去猖狂气焰,大喝一声,带兵反攻,并下令自己的弓弩手以箭阵伺候。这仗打的就是心理,就是气势,曹军心慌,退却中自相践踏,掉到水里泡油条的不计其数。赵云以自己的勇猛救了黄忠一命,还捞了一个胜仗。

第二天刘备首长视察战场,听取汇报后感叹道,赵子龙浑身是胆呀!

相持一个多月,又碰上雨季,刘备以无赖的姿态杵在这儿,走也不走,战也不战。曹操观察形势,觉得保住汉中很难,进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呀!有一晚正踌躇呢,军士问晚上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说,就叫鸡肋吧!

参谋杨修知道了口令之后,便开始收拾行李,该打包的打包,忙得不亦乐乎。其他人都奇怪,赶紧问怎么啦。杨修亮出谜底,说,丞相的意思是汉中跟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猜想过几天就要撤退了,这不先收拾收拾,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嘛!

这样一来,很多人吗事不干,就光收拾行李了。曹操正烦着呢,听了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以扰乱军心罪把杨修拉出去砍了!

可怜的杨修,像一只伶俐的麻雀,终于撞在曹操郁闷的枪口上。后人对他的死的内在原因,也进行了多种揣测。

杨修出身名门,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父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但杨修却是以小聪明流传于世的,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就端出水果招待了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地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的果子。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跟了曹操混以后,杨修屡次在曹操面前耍小聪明让曹操很不爽。家喻户晓的有两个故事,曹操视察新建的花园时,只在门上写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请教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太宽了。曹操见到改造后的园门,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也有真正佩服杨修的时候,比如曹操与杨修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亮答案吧。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受辛之器,合而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牛逼,你的才华比我要敏捷三十里。

后人大多认为,杨修之死的内因是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华。或者说,每次曹操想炫耀点聪明的时候,总是先被杨修抢了风头。也有人认为,杨修给曹植策划争夺继承权,管到曹操的家事去了,曹操一直就很烦他。其实我认为,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就是扰乱军心,在曹操六神无主进退为难的时候,你作为参谋,不去给曹操出主意,反而耍小聪明违反军纪,太不敬业了。

杨修善于脑筋急转弯,也死于脑筋急转弯,小聪明反被小聪明误呀。这种小聪明作为文人娱乐游戏尚可,在军事上真没什么实际用途,杨修之死,曹操不会太可惜的。

杨修虽死,应验犹灵。没过多久,曹操下令拔营撤退,把汉中这个鸡肋拱手送给刘备。只留下张、曹洪部队扼守汉中要塞。

刘备也不客气,七月的时候就自立为汉中王,管辖汉蜀两地。三国天下正式成立,刘备由一个无家可归的野犬长成了一头狮子王,诸葛孔明当年在隆中类似于痴人说梦的宏伟蓝图,也完成了一大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