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黄庭坚苏轼

黄庭坚苏轼

时间:2022-04-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庭坚宜州别样度晚年黄庭坚画像古往今来,有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或政治生涯中屡遭打击,经历了无数磨难,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却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不能改变他的品格和追求,就像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的那样“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永远做一个保持品格、顶天立地的人。黄庭坚的晚年就是这样在广西宜州度过的。黄庭坚逝世后,人们对他怀念不已。

黄庭坚宜州别样度晚年

黄庭坚画像

古往今来,有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或政治生涯中屡遭打击,经历了无数磨难,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却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不能改变他的品格和追求,就像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的那样“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永远做一个保持品格、顶天立地的人。黄庭坚的晚年就是这样在广西宜州度过的。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其诗与苏轼诗齐名,称“苏黄”;词与秦观词齐名,并称“秦黄”。黄庭坚在宋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等职,后来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www.guayunfan.com)宋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以诗受知大诗人苏轼,从此诗名大震,这两位诗人也结下了生死不渝的友谊。但是,在新旧“党争”的影响下,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生十分坎坷。黄庭坚并没有直接参与新旧党争,也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旧党”。但是由于他与司马光、苏轼的关系,被卷进这场斗争的漩涡之中。他像苏轼一样,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执掌朝政,都是受打击的对象,深受党争的祸害,被一贬再贬,最后受到“除名羁宜州”的严厉处罚。

宋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黄庭坚携家眷从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出发,第二年三月到永州(零陵),四月,路过桂林。黄庭坚深爱桂林的旖旎风光,忘记了羁旅之苦、贬谪之忧,乘着诗兴,写了一首《到桂林》诗: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增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他觉得桂林山水如此幽美,感叹北宋著名的山水园林画家李成、郭熙已经逝故,还有谁能够描绘好这样美丽的山水风光呢?

现在桂林市区榕湖旁有一株古榕树,是黄庭坚当年系舟的地方,遗址在今榕荫亭处。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建有榕溪阁,又称榕树楼。

宋崇宁三年(1104年)五月十八日,黄庭坚到达宜州,初居城西民家。宜州太守为了讨好黄庭坚的政敌赵挺之,对他很不客气,说他“不当居关城中”,他只得抱着被子搬到城南(即小南门)居住。此地低洼潮湿,喧闹嘈杂,住所“上雨旁风,无有盖障,不堪人居”。人们都为他鸣不平,可是他却说:“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何不堪其忧也。”于是他依然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他也尽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

他在宜州受到管制,生活非常艰苦。当地老百姓对他深表同情,经常给他送去酒食物品。南方气候炎热,有居民主动编好竹床送去给他,并常有人陪他下棋或者谈心。黄庭坚对当地人也很热情,凡有人来向他求教的,他从不拒绝。由于黄庭坚的名气大、学问高,求教者日众。后来,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他索性开馆讲学,给大家答疑解惑,为提高当地的文化水平而努力。在他逝世的前夕,他仍在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用一句话来评价他,就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黄庭坚带着对北宋王朝内忧外患日益沉重的深深忧虑,带着对“党争”所造成政治灾难的无限感慨,在宜州与世长辞,时年61岁。他在宜州生活了两年多。

黄庭坚逝世后,人们对他怀念不已。后人在宜州城西建了一座山谷祠,墙上嵌镶他的自绘像碑。祠旁建有“宋太史黄山谷先生衣冠墓”。山谷祠正殿悬挂着清人写的一副对联:

谪粤同时亦有人,缘何定国宾州,淮海横州,不及先生绵俎豆;

作神此地原非偶,恰似龙城柳子,潮阳韩子,能令边徼化诗书。

该联的作者认为,在人品和文学成就等方面,王巩(字定国)、秦观都不及黄庭坚,只有柳宗元、韩愈方可与之相比。这一评价是很高的,但也是恰如其分的。在长期遭受沉重打击的时候,黄庭坚像苏轼一样,能够泰然处之,读书赋诗,寄情山水,挥毫疾书,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佳作和珍贵的书法作品,对当时的文坛和后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对此,后来的《宜山县志》(宜州曾改名宜山)记述:“宜山文化的发展,受黄庭坚的影响很大。”

应该说,黄庭坚被贬谪宜州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身处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始终保持自己的意志和品格,以自己的学识才华和道德情操为民众做实事,开馆讲学,传播思想文化,改善民风,培育好学风气,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这又恰恰是宜州乃至广西的大幸。

黄庭坚书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