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人才建设

加强人才建设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是: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经济、科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支撑,以提升质量、扩大规模为核心,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创新人才机制,强化人才政策的落实,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逐步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推动湖北省科技、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人才建设_科技创新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最终来源于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但知识的创造者还是人。归根到底还是“人”,更确切的说是“人才”。科技创新活动中人才是最基本的科技资源要素,能否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关系着创新湖北战略的全局,是我们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必须用心对待的关键点。

湖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是: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经济、科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支撑,以提升质量、扩大规模为核心,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创新人才机制,强化人才政策的落实,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逐步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推动湖北省科技、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一、优化科技人才服务机制

要改善政执行环境,狠抓政策落实,建立优良优化科技人才服务机制,解决宏观科技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衔接缺失的问题。[9]

一要更新观念,全面树立政府和社会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政策与机制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其本身如何,更取决于社会的人文环境,取决于人们对政策机制的认识、理解与接受程度。湖北省的人才观念比较落后,必须按中央人才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的人才价值观。要加强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宣传与引导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人才政策、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及在武汉建功立业精神风貌的舆论宣传,在社会上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把出人才是第一政绩、埋没人才是最大失职作为自我评价的一个标准,在人才工作中发挥其影响力与引导作用,为政策的落实与机制作用的发挥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二要建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合作高效的科技人才服务机制。中央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对政府而言,管理就是服务。科技人才队伍具有分散性(广泛分布在各类不同组织之中)、流动性(在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国际性(我国入世意味着人力资源要素的全球化,人才的争夺更趋国际化)等特点,目前湖北省的科技人才工作也存在多头管理、缺乏协调、力量分散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政府科技部门明确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解决好其与组织部、人事厅等部门职能的衔接与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科技人才工作合力

三要完善科技人才政策的监督、落实与反馈机制,使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建立科技人才工作责任制,提高行政效率,涉及人才的哪类工作具体由哪个部门负责都要明确、明示,杜绝出现有了问题谁都知道该管又谁都可以不管的情况,扫除政策盲区。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了解科技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在完善政策,改进服务上下功夫。

二、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与长效性,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后的状况。

一要建立人才资本投资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从重学历向重能力与市场需求转变。要树立人才是最重要资本的理念,从经济学人才投资的角度看待人才培养问题,强化人才资源的超前性投资,实行人才投资多元化政策,建立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人才投资回报政策,解决人才投资的动力机制和立法问题。要以市场需求(目前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缺乏)为导向,调整存量结构,积极引导和鼓励人才资源结构性过剩的那部分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转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适用型人才,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采用人力资本运作的方式,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上追求高学历、学生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毕业生的有效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要继续拓宽省内外、国内外人才培养渠道。

二要构建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湖北省人口压力大,资源相对匮乏,要通过发展教育,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除国民系列教育外,还应以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研究机构为切入点,加强人才的终身学习,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在法律上规定每一个单位都有责任对其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工作能力;企事业单位应提取适当比例费用用于职工的培训,政府应允许投入人力资源培训的经费计入成本并给予税收减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使其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要改变职业教育低普通教育一等错误观念及做法,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设有中等、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的层次,招生上与普通教育同批同档次录取,就业上同待遇,保证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质量。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就业市场,利用其导向作用,直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服务的紧密结合。当务之急,要依法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明确对各类劳动者的岗位要求,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

三要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纳入科技政策与计划范畴。要把出成果、出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科技管理由过去的项目、成果导向型向以人为本的人才导向型模式的彻底转变。在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势的影响,注重对项目、成果的评审、鉴定,而往往忽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跟踪、支持和培养,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必须彻底摒弃这种短期行为。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计划、特别人才专项计划(如博士基金等)的带动作用,由只注重项目,向项目、人才并重、并举的方向转变。

三、优化科技人才引进机制

针对人才与智力引进政策不灵活、缺少创新的问题,要提高政策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优化人才引进机制。

一要实现人才引进从补助性政策向建设性政策的转变。在引才、引智时,应避免和防止盲目、重复、低效引进。现行有关引进科技人才的政策,福利性政策居多(如解决科技人才的工资、职称、住房等问题),建设性政策较少。应逐步调整为以优化工作环境、搭建创新与创业的平台为重点的人才吸纳能力的培育上,使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事,有贡献的人得到社会承认和经济回报。

二要拓宽视野,采取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才引进及使用方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经由互联网交换传递信息、知识、技术,可以在不改变人才所处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完成人才智力的引进与使用这种变。人才流动为知识流动的方式,是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新趋势,由此大大缩短了人才与开发利用者之间的距离,以往那种企图从隶属关系上圈住人才和占有人才的传统用人观念和相关人才政策已经受到挑战。根据实际情况,短时期内很难实现大量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所有与所在,因此,当前工作重点可放在人才智力的引进与使用上,实现人才智力为我所用。建议依据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利用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灵活、柔性、虚拟化的运作特征,构建多维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可考虑以武汉院士联谊会会员为基础,全方位吸纳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特别是与武汉有联系高层次人才,建立武汉市虚拟高层次科技人才库,使之成为湖北科技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动态掌握库内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时与之沟通需要解决的各类技术难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完备的数据系统与信息沟通系统。力争以此为媒介,实现外部智力成果在湖北的落地生根,形成智力引进与输入的良性互动,逐步扩大引智的规模,提高引智能力,进而期望这些虚拟人才成为湖北的实际拥有。

四、优化科技人才使用机制

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优化人才使用机制,解决科技人才使用与选拔中存在的问题。[10]

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从人才选拔向为人才成长创造环境转变。科技人才的成长是靠科技实践自身的机制保证的,是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外在权威或依据外在因素自上而下选出来的。现行各级各类专家的评选和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仍习惯按计划经济时代的经验和方法行事,适应市场经济的评审政策和操作方法不多,主观随意性强,客观性较少,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那些积极进取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必须树立正确导向,建立以创新为主要价值取向与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改进科技评价办法,形成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科学评价体系,政府逐步退出科技评价的具体工作,改由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对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实行动态管理,创造新的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不断进取。对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逐步推行注册登记制度,定期复审,动态管理。评价标准要与人才队伍结构多样化相适应,从个性着眼,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塑造人才,另一方面要使各类人才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要给用人单位充分的自主权,由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评人用人;政府逐步退出对人才的选拔、给人才的戴帽,转而为人才成长创造环境。

二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人才使用政策要体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平性、动态性原则,符合用进废退与人事相宜促进规律。要注意量才使用、用其所长,打破论资排辈和终身制的旧习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使每个人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都能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通过建立全员聘任、能进能出的机制,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公开招考、择优选选的机制,鼓励科技人才大胆创新,鼓励那些独立思考、有独创精神的年轻科技人才、小人物脱颖而出。

五、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要提高政策的引导性与创造性,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解决人才激励政策导向偏差及缺乏深层次突破的问题。[11]

一要建立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创新价值的分配机制。在人才的薪酬政策上,要由人才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才的报酬,分配方式实行多元化,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专利、技术、成果入股的政策,允许人才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工资制,强化用人单位对人才工资的决定权,允许用人单位对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科技成果重奖制等形式,上级行政部门不再干涉。根据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理论并经事实证明,按生产要素分配、技术入股,是激励科技人才最有效的方法。

二要改进科技奖励制度。完善奖励评审办法,从根本上扭转奖励的实际行为效果与科技政策导向偏离、奖励的激励作用不断下降的局面,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社会力量设奖为主体的科技奖励制度。改变科技奖励中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唱独角戏的状况,实现科技奖励对科技人才与科技工作的激励功能。

三要推动建立多样化、市场化、国际化、菜单式的激励机制。多样化就是要突破激励手段单一的现状,实施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市场化是指国有科技型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借鉴民营科技企业激励科技人才的做法,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化就是要在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吸纳、借鉴国外先进的激励理论与激励措施;菜单式是指改变科技人才只能被动接受激励措施的现状,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激励措施,提高科技人才的主动权,增加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六、优化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要提高政策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优化科技人才流动机制,解决对人才流动限制过多、渠道不畅及人才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要建立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让市场成为配置人才的主体。完善科技人才市场体系,取消人才流动的部门界限、身份界限和地域界限,推行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内核的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促使人才合理而有序的流动。建设科技人才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要以科技人才数据库及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撑,把它建成辐射范围广、服务功能齐全、运行规范的高水平人才市场。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推动人才指导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人才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并为科技人才流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要建立政策引导人才向市场配置失灵而社会需要的地方转移的机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通过经济杠杆(如建立专项基金),引导、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到欠发达地区等工作,到社会需要而仅靠市场机制又难以吸引人才的岗位工作;或采用非经济性的、激发人内在需求的多种形式进行引导,通过项目支持、为人才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等。

【注释】

[1]林颖.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7,(1).

[2]朱承斌.科技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政与税务,2002,(2).

[3]胡兴旺.政府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和平台委托代理研究[J].企业活力,2006(7):74-75.

[4]李新男.关于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战略思考[J].安徽科技,2005(8):4-6.

[5]胡兴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模式构建初探[J].中州学刊,2006(4):74-76.

[6]巩彦.基于SWOT分析下湖北省科技资源整合的战略对策[J].区域经济,2009(9):52-53.

[7]涂勇.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42-44.

[8]http://www.whmj.org/ReadNews.asp?NewsID=486

[9]鲍佑林,邱寒青.区域科技人才服务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7):114-116

[10]科闻.关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J].中国科技产业,2008(3):46-50

[11]科闻.关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J].中国科技产业,2008(3):46-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