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张 燕摘 要:作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爱是非常重要的;但身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有对学生真诚的而不是虚情假意的爱,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握以及表达自己的爱。然而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却是千百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张 燕

摘 要:作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爱是非常重要的;但身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有对学生真诚的而不是虚情假意的爱,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握以及表达自己的爱。这一点正是建立师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关键,也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受许多学生欢迎而有些却一直苦于无发让学生理解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爱;师生关系;尊重;欣赏;宽容;交流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教育技术,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却是千百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受到激动,与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可以说,情感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www.guayunfan.com)

道理虽简单,几乎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都深悉师生情感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却并非易事。这需要的不是我们教师的刻意努力,而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真诚的爱!爱具有神圣的品质、非凡的魅力。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因此,爱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师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的相通,没有情感的融洽。没有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融洽,教和学永远都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下。教育者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这是就教育者的态度而言的。唯有这样,才能摒弃存留于教育双方那种种虚的、假的、空的甚至某些丑的成分,实现教育所孜孜以求的真、善、美。真正懂得教育规律的人,大概都会认同以下的结论。即:教师的爱影响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态度;教师的爱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爱影响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总之,教师的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其二,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爱影响教育效果;教师的爱能诱发学生的爱。“教师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爱的教育不只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教育总体目标的一部分。能够使学生从教师的富有情感的教育中受到爱的启迪,养成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较之开启思维,发展智力更为艰难因而也更有深远价值意义的一项工作。爱是“催化剂”,知识的传授借助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

诚然,作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爱是非常重要的;但身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有对学生真诚的而不是虚情假意的爱,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握以及表达自己的爱。这一点正是建立师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关键,也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受许多学生欢迎而有些却一直苦于无发让学生理解的原因所在。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六年来,笔者自认为和每一届接触过的学生都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关系,现在仔细回想,除了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爱,大概不外乎是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尊重学生,但不纵容学生。和学生相处不能总是以长辈自居。学生虽然年幼,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情,倾听他们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能力。教师也应该放下长辈的架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敞开心扉做学生的朋友,愿意和学生“玩”在一起。尊重是相互的,作为教师不能单方面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而对学生横眉冷对。而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表现出了尊重的话,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来尊重老师。而且,获得学生的尊重这个过程,在我看来,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往往会把学生表面上的毕恭毕敬当成是对自己的尊敬,其实,这最多只能被叫做敬畏。学生只是因为受了传统的师生观念的影响,认为他们在表面上应该尊敬师长,而这样的尊敬并不是真正的尊重,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更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敬,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教师的尊严丰碑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指教,而是在严格要求与批评中体现爱与尊重。在我所处的这所农村四星级学校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很“融洽”,学生总是喜欢有事没事到这些老师的办公室天南海北地聊天,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声音比老师的还响。这样的师生关系看似融洽,我却不敢苟同。而实际结果是:学生会因为这些老师的“宽容”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上课纪律松懈,作业马马虎虎,甚至随意顶撞老师,不尊重老师。由此又想到了曾经在某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名为《新课改中的精彩对白》的文章中,老师和学生在一节公开课上的对白。“××同学,请你把这段文章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老师,我现在不想读。”“你有权保持沉默,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这位上公开课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应急反应令人佩服,但我觉得这位老师在课后还是应该和这位没心情读书的学生好好交流一下。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让学生随心所欲,尊重应该是双方的,我们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尊重别人。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资格算是成功的教育吧。

第二,多欣赏学生,但不否定批评。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婷婷一岁半时因注射庆大霉素造成双耳失聪,在6岁多便能认2 000多个汉字,10岁出版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11岁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先后3次跳级,仅用9年便学完了中小学12年的全部课程;17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获得辽宁师范学院学士学位的她又被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录取。而她的这一切常人达不到,甚至都不敢想象的成就都应该归功于她父亲对她的赏识教育。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并且用最响亮的声音对此给予肯定和赞扬。我们做教师的不难发现,当你的学生得到了你的肯定和欣赏时,他一定会表现出非常的欣喜,上课一定是特别的认真。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赏识学生的教师都特别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样的老师说的话学生都愿意接受,上课时的气氛也特别活跃。良言一句暖人心,恶语一句伤死人,一句欣赏的话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为什么我们还要吝啬激励学生奋进的一句话呢?每个孩子都是一匹好马,而伯乐的出现才是他成为千里马的关键,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做那个独具慧眼的伯乐!

然而,赏识学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批评。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会使他们更加愉快积极地学习。然而,恰如其分的批评也同样起到强化作用。善意的批评不会损害师生的情感,但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必须讲究方法,以取得批评的良好效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冷嘲热讽、大声呵斥。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运用好批评这个武器呢?我认为首先批评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批评是一种通过指出学生缺点和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教育手段。教师在生气或情绪激动时,切忌使用发泄式的批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把犯错误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出气筒”,而缺乏明确的教育目的。其次,批评要以爱护学生的心理为前提。批评不是目标而是手段,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批评方式上应以平等的态度,以关心爱护的口气,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进而鼓足勇气改正错误。第三,批评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场所,并具有客观性。课堂上教师在语言、表情、行为上表现出对学生的挚爱,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会收到好的效果。而学生上课犯错误时,教师即时发作,在课堂上用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责、训斥、讽刺、挖苦既会影响受批评学生及其他学生的学习,还会挫伤学生心灵中的一个最敏感的角落即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学生在犯错误后,批评要选择好时间、地点、场所。根据事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批评者对事不对人。否则可能会引起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最终事与愿违。

第三,宽容学生,但不是一味地纵容。在教育工作中,宽容一般指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其反思的充分时间,给其改进自新的机会,通过其自我教育,使其最终改正错误。宽容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使其更快更好地改正错误。美国加州东海大学的研究表明:批评中成长的学生,学会论断人;敌意中成长的学生,学会攻击人;无助中成长的学生,会感到孤独;羞辱中成长的学生,会产生罪恶感;包容中成长的学生,懂得忍耐;鼓励中成长的学生,充满自信……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忍耐和冷静。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的时候,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如果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往往会压而不服,有的同学表面虚心接受,背地里消极抵抗,暗中作乱。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行为反而会损坏教师在全班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相反的,教师应该冷静下来,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行为,巧妙地处理好课堂气氛;课后再冷静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策略。这样一来,既保全了故意捣蛋的那位同学的自尊,更是在全班学生面前树立起了自己的宽容形象和威信。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睡觉,而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冷静就显得尤为重要,关切地问一句“是不是身体不好了”比起“你怎么又趴下了”更有力量。让学生认识错误,有时候“故意”给学生找理由会比起说教更有效。因此,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给学生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如今一些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流行“学生是上帝”的口号,并把它写在横幅上,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本人认为,这种行为就不免有些矫枉过正,不是对学生的宽容,而更有点儿纵容的味道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与成年人相距甚远。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喜怒哀乐作为教师的既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而要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学生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就要及时肯定,积极引导;反之则要坚决制止。在学校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

最后,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交流,我认为做教师的首先要学会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听者在任何谈话中都是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话要听到底,不管他告诉你什么。要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发言机会。有时学生感到有委屈,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想向人倾吐衷肠,希望别人能听听他发自内心的倾诉,以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平衡。每次当我的学生们在我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总是用微笑的表情来回应他们,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因为他们把你当成了朋友,或者至少是一个可以吐露心声的对象。其次,教师可以大胆地向学生吐露自己对他们的关怀和喜爱。每个人都需要关心,也都希望被别人喜欢,而师生之间的距离由于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以及中国人固有的矜持被拉得很远很远。那么,何不勇敢地告诉你的学生你喜欢他们,喜欢做他们的朋友呢?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做老师的朋友呢?

与学生沟通,可以有很多的途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成了一种很方便又很容易和学生拉近距离的方式。用QQ和学生天南海北的聊天;用电子信箱接收学生发来的五彩缤纷的信件;在论坛上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有这样的交流,学生又怎会紧闭自己的心灵,把教师的关怀拒之门外呢?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怀着对学生真诚的爱,给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份欣赏,多一丝宽容,多一些交流。

参考文献

[1]程媛.情感教育本源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6(4).

[2]郑敏,姚本先.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3]明庆华,程斯辉.论和谐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4]朱玲.师生和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