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_《儿童乐园》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儿童乐园》教学片断及反思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小学 李梅仙背景与导读《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_《儿童乐园》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

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儿童乐园》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小学 李梅仙

背景与导读

《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基于这一课程理念,笔者结合教科书中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儿童乐园”这一情境图,设计了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思考、探索、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活动的有趣和有用。(www.guayunfan.com)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境,体验连加方法的局限性复杂性)

活动一:数一数

师:老师想请一些小朋友到前面来站成两排,愿意吗?

生:(大声齐答)愿意!

师:那我就随便点将了呀!

(师随便点了12个小朋友到前面去并站成两排)

师:现在请其他的小朋友数一数,前面一共站了多少名同学?

(学生马上开始数起来,有的用小指头点来点去,有的站起来,有的干脆跑到前面去了……)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老师,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一共有12名同学。

(生1写的算式是:1+1+1+1+1+1+1+1+1+1+1+1= 12)

生2:老师,我跟他数的方法不同,我是先数2个,再数2个,就是4个,再数2个,就是6个,再数2个,就是8个,再数2个,就是10个,最后数2个,就是12个。

(随即写出算式:2+2+2+2+2+2=12)

生3:老师,我是4个4个数的,也是12个,算式是4+4+4= 12个。

生4:老师,我是先数前面一排,共有6名同学,再数后面一排,也有6名同学,所以我用6+6=12个,得出前面一共有12个同学!

生5:……

师:同学们真不错!一下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老师好高兴的!

活动二: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请一组的10名小朋友举起右手。

(学生立刻举起了右手,高高的)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

(学生又开始数起来,有的还用笔记着什么,有的相互商量着什么)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手指头的个数的?

生1:(马上站起来)老师,我会算!一个一个的数,不就数出来了吗?

(生1就从第一个同学的手指头开始数起,数了一会儿,忽然摸起脑袋来,还自言自语的说“数到哪儿了呢”?同学们都笑起来)

生1:老师,我想用1+1+1+1+1+1+1+1+1+……算的,可是我算不清楚了。

生2:老师,我和同桌商量好了,我5个5个地数,他用笔记我数了几个5,我们数完后发现一共有10个5,所以一共有50个手指头,对吗?老师?

师:(赞许地点头)请你们写出你们的算式。

(生2写的是:5+5+5+5+5+5+5+5+5+5=50)

生3:老师,我是10个10个数的,一共数了5个10,所以我算出10+10+10+10+10=50个。

生4:……

生5:老师,我们觉得这样数和算的方法好麻烦。

生6:如果还多一些我就数不清了。

生7:老师,有没有简便一点的方法呢?

……

(以学生为活动载体,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活动,亲自感受到连加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和复杂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乘法这一知识)

[片断二]

(探求新知,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加法算式。

生2:老师,我发现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一样。

师:“一样”用数学语言说就是“相同”。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像这样每个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生1:应该有吧!

生2:老师,我知道!

师:是吗?那请你说说!

生2:(到黑板前指着2+2+2+2+2+2=12)老师,这个式子里的加数都是2,一共有6个2,所以还可以写成是2×6=12!

(说完后将乘法算式写在黑板上,还一脸的得意劲儿,其他的学生有的点头,有的好像有点迷惑不解)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2:是妈妈告诉我的,这是乘法算式,中间的“×”是乘号。

(此时学生有的点头认可,有的略有所悟)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对!这个小叉就是乘法的运算符号“×”,读着“乘”(其他学生跟读)。6个2相加,除了写成2×6=12,还可以写成6×2=12(随手板书)。

师:(指着4+4+4=12)想一想,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可以,4×3=12,还可以是3×4=12。

师:这个3是什么呀?怎么来的呢?

生:老师,因为它有3个4相加呀!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你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

生:(很自豪地)能!(全班齐读)

师:你们能将其他的加法式子用乘法表示吗?

生:能!

……

师:连加和乘法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呢?

生:用乘法算简便!

生:老师,我学了乘法后,再也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了!

生:……

(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何乐而不为呢!)

[片断三]

(结合“儿童乐园”情境,进一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吧!(出示课件:课本第4页的飞机画面、火车画面、小船画面。)

生:好!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一人提问一人说算式,比一比看谁合作得最好!

(首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生:请问坐飞机的一共有多少人?

同桌:2+2+2+2=8

生:能用乘法式子表示吗?

同桌:用乘法表示是2×4=8,还可以用4×2=8

(全班鼓掌)

师:还有谁想说的呢?

(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请同学们看这一幅画面(出示连椅画面)

师:连椅上坐着多少人呢?能用乘法解答吗?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开展讨论)

生1:连椅上的人数只能用加法求出,不能用乘法,因为每个连椅上的人数不一样多。

生2:能不能重新安排他们的位置,让每一个连椅上的人一样多呢?

生3:(恍然大悟似地)老师,可以用乘法,前面连椅上的小男孩走到后面,与右边连椅上的小女孩坐在一起,人数就一样多了,那就可以用乘法了。

(其他同学都点头表示同意,师动态演示课件)

师: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呢?

生:2×3=6或者3×2=6。

师:2表示什么?3又指什么呢?

……

(“儿童乐园”学生都去过,并不陌生,所以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相互提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一步地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片断四]

(找生活中的乘法,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用乘法算式表示全班人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看一看,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我们全班人数呢?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10人。不一会,全班同学举起右手)

师:要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一共举起多少个手指头,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2.爬楼梯比赛

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题,看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最高。

3.课后实践: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向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乘法,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反思]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应充分展示其与人类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在课的开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课堂出发,让学生数小朋友的人数,数手指的多少,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展示的“儿童乐园”情境中,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乘法,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本领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这节课一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新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两个学生活动情境,一下子就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乘法知识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多样的数法给了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连加的不便,产生了要学习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为学习乘法作了极好的铺垫。在课件演示的“儿童乐园”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问题意识。二是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发展潜能,对问题自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因而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参与数学活动成为其发展所必须。本节课教学在看图提问,针对问题列式中,有同桌间的合作学习,也有小组间合作学习,还有全班学生间交流。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他们乐于合作与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点评与拓展

如何让数学更有生活味、让生活更有数学味,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有趣和有用,这是广大数学教师着力探究的课题。李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对这一课题作了精彩诠释。

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境,生成数学问题,再由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儿童乐园》是学生所熟悉的、喜爱的、富有挑战性的、蕴涵丰富数学问题的情境,它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间的距离,使数学贴近了生活,更使儿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这样就成功实现了由“书本中学数学”到“生活中做数学”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富有情趣、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如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用一用、比一比等,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感受到相同数连加用加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再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并尝试其简单应用。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亲历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学习方式的变革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彰显了课堂生成的本质特征。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每个学生都是充满灵性的独特自我。这就是生态课堂。

生活与数学、活动与数学是怎样的关系,如何依据其关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值得广大教师深思。

(点评:湖北省仙桃市教科院 秦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