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状况的研究

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状况的研究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中国对资源通道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前国际舆论大肆渲染,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十分脆弱,海上石油运输主要经由马六甲海峡,中国已对马六甲海峡形成过度依赖的态势。目前除通过中哈石油管线进口原油1000万吨以外,进口原油主要仍将依靠海运完成。

既然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中国对资源通道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运输线其实就是生命线,石油运输通道受到制约将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潜在威胁。当前国际舆论大肆渲染,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十分脆弱,海上石油运输主要经由马六甲海峡,中国已对马六甲海峡形成过度依赖的态势。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可以遏制中国的发展。面对各种揣测和评论,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如何应对能源通道安全带来的挑战?能源战略通道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核心利益,如何保障海外能源的运输安全,已成为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临的长期任务。

国际石油的运输方式主要有轮船、管道、铁路和公路运输,其中油槽汽车主要用来短途运输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油罐火车运输的绝大部分是成品油。就国际石油贸易而言,主要有轮船和管道运输两种,铁路运输作为补充[29]。从全球石油跨国运输量来看,超过3/5的石油通过海上运输,不到2/5经由管道。几种方式各有特点,互为补充。海运石油的成本比较低,运量大,是国际石油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油轮是海运的主要工具,目前20万~30万吨级油轮已成为石油运输的主力。世界上大约有5000艘油轮,总载重吨位约4亿吨。管道运输相对可靠,安全,方便,是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中心之间的纽带。管道运输是与海运相辅的重要运输方式,可以减少海运的风险。目前在北美、前苏联、西欧、中东等地,出现了稠密的管道网。铁路运输运量有限,其运输成本较海运和管道运输成本高,但在大陆上缺乏管道的地方,它是唯一的选择。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没有石油管道,石油只能通过铁路运输,贸易量受到很大限制。据交通部的统计,2004年我国海运进口原油1.1亿吨,占进口总量的93.9%,铁路占5.96%,公路占0.14%。目前除通过中哈石油管线进口原油1000万吨以外,进口原油主要仍将依靠海运完成。

目前世界上石油运输的主要线路有:

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路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西欧、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或者望加锡海峡)——东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北美。

非洲石油运输路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东亚、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东亚、地中海或者西非——巴拿马运河——北美。

俄罗斯石油运输路线:主要是通过管道运送到欧洲国家,或者通过新罗西斯克港口——黑海——达达尼尔海峡——地中海——欧洲国家。其他的就是经过铁路运送到中国。

中亚石油运输路线:利用俄罗斯管道——新罗西斯克港口——黑海——达达尼尔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欧洲、美洲。新修建的哈萨克斯坦——巴库——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土耳其城市杰伊汉港——欧洲和美国。

从石油运输的线路分析可以看出,海峡是石油运输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地处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等地理上的“咽喉”,非常狭窄,但通过的运量却极大,随时会因突发事件遭到封锁,而且油轮在通过这些狭窄水道时易遭遇海盗的袭击和撞船事故。其实,石油运输通道比油田更脆弱,更敏感。政治外交、军事冲突乃至恐怖活动、有组织犯罪等,都可能切断石油运输通道。运输通道面临的五大风险是战争风险,反政府武装及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威胁,油气运输事故,国际政治与竞争风险。在海运安全方面,发达国家从战略层面予以高度关注。美国历来十分重视石油运输通道,并视之为国家安全战略重点。1986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为确保对美国及西方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洋战略交通线的安全,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16个海上要道,确保战时能封锁他国海上航运和海军力量,其中包括: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Zweig and JianHai(2005)指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是中美等国共同关注的问题。1992年,美国将第七舰队后勤供应司令部迁至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以强化对东南亚重要航道的控制。日本高度关注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因为其3/4以上的石油来自波斯湾。一方面,日本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改善海上自卫队的装备,扩大作战半径;另一方面,对海域有关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技术合作,加强双边关系。2000年5月,日本与新加坡达成了空军基地使用协议。日本政府多次要求与东南亚国家举行防海盗的军事演习和情报交换等合作,并拟以打击海盗的名义派军舰到马六甲海峡活动。欧洲议会于2003年通过加强海运安全的条例。

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的里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围绕里海的石油外运管线问题,美欧与俄罗斯展开了激烈角逐。俄罗斯把持着里海石油外运的传统渠道,建于前苏联时期的自巴库向北至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管线是里海外运的主干线。该管线全长1350公里,其中阿塞拜疆境内480公里,俄罗斯境内870公里。对此,美国一直为里海石油输出线路大伤脑筋。1999年11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推动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签订一项协议,在巴库和土耳其港口杰伊汉之间修一条输油管道(简称巴杰石油管线),该管道全长1730公里,阿境内468公里,格境内225公里,土境内1037公里,已于2005年建成。美国还计划推动建设一条将土库曼的天然气经里海底部,再经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两国,利用巴库一杰伊汉管道输向土耳其,目的是利用这条管道将中亚石油国家与西方联系在一起,减少对莫斯科的依赖,同时也可避开伊朗这个所谓“高风险地区”。为此,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美石油公司曾搁置了准备动工的一条被认为最经济的经伊朗的管道线路。在此之前,2001年3月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共建的从里海沿岸的田吉兹油田到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管道宣告修通,首批试运原油已输入管道。中国也于2000年宣布要修建一条从中国西部到东部沿海,全长4000多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计划。这条管道一旦修通,中国不仅会在经济上受益,在政治上还将中亚国家,乃至东北亚油气资源稀缺国家的利益与中国联在一起。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动一条从中亚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进入阿拉伯海的油气管道线路。但是,由于阿富汗内战不止和塔利班的反西方态度,使美国一直无法达到目的。

总之,掌握可靠的石油运输通道和拥有大量石油资源同样重要,石油运输通道问题已成为大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美国在控制石油运输通道方面由于其超强实力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利益、矛盾的多样化,致使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问题更趋复杂。虽然中国对于石油运输通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无法保障石油供给的绝对安全,但由于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牢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凭借这些我国独具的政治经济优势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海外石油供给。

为客观评估石油通道问题,首先要明确石油进口的来源。这里,我们给出主要大区的石油净提供量(即石油生产减去石油消费)。因为单纯看石油产量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某地区或国家对世界其它地方石油供给的贡献。未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石油进口将面对石油资源的全球分配,掌握世界主要大区的石油净提供量绝对值及比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第二章中关于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的预测结果,我们估算出世界各大区域未来10年的石油净提供量(石油生产—消费)的绝对值和比例如下。

从表4-1、表4-2、图4-1中可以看出,中东在未来10年内石油净提供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3%,包括俄罗斯和中亚在内的前苏联地区石油净提供量的比例会有所上升,将从2005年的22.7%上升到2010年的26.4%再到2015年的28.9%。近年来,中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基本上呈现稳中有降的局面,从1997年的26.5%降至2004年的11.4%。而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基本固定,围绕在50%上下波动。中国从前苏联和非洲进口石油的比例在逐步上升,从前苏联进口的比例自1997年的1.5%增至2004年的10.1%,从非洲进口的比例从1997年的16.7%增至2004年的28.7%。未来10年,中国从中东和前苏联地区进口石油仍有潜力可挖,因为中东石油净提供量的比例可达53%,2004年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达5572万吨,仅占总进口量的45.4%;前苏联地区净提供量的比例可达28.9%,而中国2004年从前苏联只进口1237万吨,仅占总进口比例的10.1%,况且前苏联地区是我国友好近邻,开展石油合作和进口石油的潜力巨大。

表4-1 世界各大区域未来10年的石油净提供量绝对值和比例

表4-2 中国近年从各区域进口原油绝对量和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图4-1 中国近年从各区域进口原油绝对量和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