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料加工业务

进料加工业务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进口原料的目的是为了出口,所以进料加工又称为“以进养出”。目前我国开展的以进养出业务,除了包括进口轻工、纺织、机械、电子行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加工、制造或装配出成品后再出口外,还包括从国外引进农、牧、渔业的优良品种,经过种植或繁育出成品再出口。在进料加工业务中,当事人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而在对外加工装配业务中,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加工关系。

第二节 进料加工业务

进料加工一般指从国外购进原材料、辅料、元器件或零部件,利用自有的技术、设备和劳动力,按自己的设计加工装配成成品后再销往国外。由于进口原料的目的是为了出口,所以进料加工又称为“以进养出”。目前我国开展的以进养出业务,除了包括进口轻工、纺织、机械、电子行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加工、制造或装配出成品后再出口外,还包括从国外引进农、牧、渔业的优良品种,经过种植或繁育出成品再出口。

一、进料加工业务的性质和作用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有相似之处,即都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料件和成品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不同。来料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原料运进和成品运出属于同一笔交易,委托方既是原料供应者又是成品接受者,原料和成品始终归委托方所有;而在进料加工中,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是两笔不同的交易,均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原料供应者和成品购买者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进料加工业务中,当事人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而在对外加工装配业务中,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加工关系。第三,在来料加工中,加工承接方不用考虑原料的来源和成品的销路,不担风险,只收取工缴费;而在进料加工中,加工方是赚取从原料到成品的附加价值,要自筹资金、自寻销路、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进料加工在我国并非一种新的贸易方式,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十分普遍。开展进料加工业务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可以有效缓解国内原材料的紧缺,利用国外的资源发展相关出口产业,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

2.开展进料加工业务可以更好地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和客户的要求组织原料进口和加工生产,做到产销对路,避免盲目生产,减少库存积压。

3.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开展进料加工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进料加工业务的具体做法

在实施具体的进料加工贸易时,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做法:

1.先签订进口原材料的合同,加工出成品后再寻找市场和买主。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加工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以较低的价格进口原料,而且一旦同成品的买家签订好出口合同,就可以尽快安排生产,保证及时交货。但采取这种做法要求加工企业要随时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保证所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否则会造成产品的库存积压。

2.先签订出口合同,再根据买方的订货要求从国外购进原料,加工生产,然后交货。这种做法还包括来样进料加工,即由买方提供样品,我方根据样品的要求购进原材料,加工生产。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充分保证产品的销路,但必须注意保证所需原料的进货来源,以免影响成品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3.对口合同方式,即与国外客户签订原料进口合同的同时,也签订成品出口的合同,原料的提供者即为成品的购买者。两个合同相互独立,分别结算。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保证原料的来源和成品的销路,但适用面较窄,不易成交。在实践中,原料的提供者和成品的购买者也可以是不同的人。

三、我国企业开展进料加工业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签订对口合同时,对进料的数量、质量和时间以及未能如期到达的责任应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2.在先签订成品出口合同,再购进原料加工生产的情况下,要注意交货时间,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3.在先签订原料进口合同,加工出成品再出口的情况下,要注意国际市场的信息,以降低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